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綦超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明尼苏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橄榄石
  • 2篇高温高压
  • 1篇岩石
  • 1篇相变
  • 1篇相变过程
  • 1篇晶格
  • 1篇LPO
  • 1篇部分熔融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赵永红
  • 3篇綦超
  • 1篇宁杰远
  • 1篇王雁宾
  • 1篇王曙光
  • 1篇张琼
  • 1篇李杨
  • 1篇杨天舒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橄榄石相变过程原位观测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橄榄石是地幔中的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到其高压相的相变对地幔动力学过程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地幔成分中橄榄石的α-β相变是产生410km间断面的原因,并认为橄榄石的定向排列对上地幔中地震波的各向异性有一定的影响。橄榄石的α-β相变可能对板块动力学有着影响,而相变时可能导致的流变弱化会强烈地影响到俯冲带的力学特征。本文简述了橄榄石相变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内容包括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和冷却方法、实验设备、压标对实验结果精确性的影响以及成核生长和剪切引导两个主要的相变机制。本文的实验通过对(Mg_(0.9)Fe_(0.1))_2SiO_4橄榄石α-β相变过程的原位衍射实验研究确定其形核率和长大率参数,据此估算俯冲带中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状态,从而为分析研究俯冲带的动力学过程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共进行了10组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实验,分别得到了完全相变和部分相变的数据,从而得到了含Fe橄榄石原位X射线衍射相变实验的第一手重要数据,同时根据红外和光学及电子显微观测分析对实验样品的相变机制做了分析研究。
赵永红綦超王曙光王雁宾宁杰远
关键词:橄榄石相变
岩石中的压力影形成的实验观测研究
2016年
野外地质观察发现,在大陆地壳变质岩中可以广泛观察到围绕一个大的单晶或者硬质点的两端区域填充低粘度相物质形成的压力影。为了定量研究岩石材料中压力影的形成条件,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含有刚性球的圣卡罗橄榄石和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混合物圆柱型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扭转变形试验。变形实验前样品的初始熔融均匀分布,比例为φ≈0.05,变形试件尺寸为D8.9mm×L5.5mm,内含8粒直径约1mm的刚性球。扭转变形试验温度为1473K,围压为300MPa,应变率为γ≈1×10^(-4)s^(-1),最大剪切变形为γ≈4。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受到扭转力的作用产生变形之后,当局部剪切应变达到γ≈1时,可以在刚性球周围形成熔融富集带和熔融贫乏带,即压力影构造,围绕刚性球对称分布。由于熔融分布的不均一性,富集带熔融比例上升,最高可以达到φ_(high)=0.1~0.3,熔融贫乏带熔融比例下降,含量为φ_(low)=0.01~0.02。由于刚性球对其周围的压力分布的扰动区域大约为刚性球的尺度范围,因此,在离开刚性球一定距离后,熔融趋于均匀分布。
赵永红张琼Hang WANG綦超杨天舒David L KOHLSTEDT
关键词:橄榄石高温高压部分熔融
橄榄石集合体扭转大变形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对(Mg_(0.5),Fe_(0.5))_2SiO_4和(Mg_(0.7)、Fe_(0.3))_2SiO_4橄榄石集合体进行了高温高压扭转大变形实验研究。试验在高精度和高分辨率 Paterson 气体介质变形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温度为1473K,围压为300MPa,应变率为10^(-4)~10^(-5)S^(-1),剪切应力为82~124MPa,剪切应变为~400%,将变形后试件沿轴向切开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确定了不同纵截面上橄榄石的颗粒尺寸。由蠕变数据拟合出的流动律中,应力指数为与三轴压缩实验给出的应力指数吻合。利用 EBSD 方法分别对变形前后试件中橄榄石的晶格最优取向(LPO)进行了测定。在富铁橄榄石样品中观测到的最优晶格取向表明滑动属于(okl)[100]滑动系统。这个结果与 Bystricky 等人在 Fo_(90)种观测到的最优晶格取向特征是一致的。
赵永红綦超李杨M. ZimmermanD. L. Kohlstedt
关键词:高温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