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曙光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橄榄石
  • 8篇俯冲
  • 8篇俯冲带
  • 6篇地震
  • 5篇地幔
  • 5篇相变
  • 4篇深源
  • 4篇深源地震
  • 3篇推挤
  • 3篇侧向
  • 2篇地幔间断面
  • 2篇岩石
  • 2篇震源
  • 2篇震源谱
  • 2篇深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稳性
  • 2篇相变动力学
  • 2篇间断面
  • 2篇值模拟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作者

  • 21篇王曙光
  • 19篇宁杰远
  • 6篇臧绍先
  • 4篇魏荣强
  • 2篇叶国扬
  • 2篇景志成
  • 2篇刘平江
  • 2篇李嘉琪
  • 2篇楼小挺
  • 1篇王雁宾
  • 1篇程民德
  • 1篇陈棋福
  • 1篇孙安辉
  • 1篇梁国平
  • 1篇赵永红
  • 1篇綦超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注意的图像识别模型及其在人像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0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机制的图像识别模型。其基本想法是 :在进行复杂的场景分析或目标识别时 ,首先通过注视控制机制 ,获得视景中的关键特征区域 ,并将注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这些关键特征区域进行串行扫描。在扫描到每一个关键特征区时 ,将对该区域附近的局部模式进行记忆或匹配。对一个复杂目标的记忆将包括 2部分 ,一部分是对局部模式的记忆 ,即组成该目标的各“部件”的模式 ;另一部分是对各局部模式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记忆 ,即组成该目标的各“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记忆过程对应 ,识别过程也包括 2部分 ,一部分是对局部模式的匹配 ,另一部分是对各局部模式之间结构关系的匹配。当匹配上的局部模式足够多且其空间关系正确时 ,目标即得到识别。用该模型对复杂背景中的人像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不变性识别的问题 ,即识别结果与目标物的平移、旋转和尺度变化无关 ,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速度 ,是一种具有认知意义并且可以实用化的模型。
王曙光程民德
关键词:视觉注意不变性识别
俯冲带深部波速细结构的数值模拟
大量实验和观测资料表明,浅部地震基本是脆性剪切破裂或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所形成的。在高温高压下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基本上转化为儒滑运动。在Wadati-Benioff带,地震从海沟附近的岩石层一直延伸到约700km的深度...
王曙光景志成宁杰远臧绍先
文献传递
利用新的实验数据进一步确定橄榄石的亚稳性
<正>俯冲海洋岩石层是地球内部一个巨大的构造体系,它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对它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俯冲带由海洋岩石层在海沟处俯冲到地幔深部而形成,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olivine,...
王曙光宁杰远
文献传递
俯冲带深部波速细结构的数值模拟
大量实验和观测资料表明,浅部地震基本是脆性剪切破裂或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所形成的.在高温高压下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基本上转化为儒滑运动.
王曙光景志成宁杰远臧绍先
关键词:俯冲带岩石层地幔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晶界形核相变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和作用
<正> 俯冲带是由海洋岩石层在海沟处俯冲到地幔深部而形成的,对其主要矿物橄榄石相变过程的研究是俯冲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地幔中的稳态情形,橄榄石在410km深度附近变为β相尖晶石,在520km深度左右变为γ相尖晶石...
王曙光宁杰远
文献传递
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及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深度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分析镁橄榄石相变长大率方程的指前系数和亥姆霍兹活化能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实验拟合值,本文研究了橄榄石相变长大率与水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镁橄榄石在相变过程中对应较低的亥姆霍兹活化能,而长大率方程中的指前系数几乎是一个与含水量无关的常数.这个常数的数值在晶界控制长大的晶体相变动力学经典理论中相应于晶界是一层或几层分子的厚度.亥姆霍兹活化能随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的结果既和利用淬火实验得到的结论相一致,也和流变学实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应用以上结果,我们估算了含水量对亚稳态橄榄石存在深度的影响.镁橄榄石的亚稳性受到水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是橄榄石到其高压相瓦士利石的动力学相变界面从下压了几十公里到一直下压到660 km间断面附近.地幔橄榄石与镁橄榄石的亚稳性存在差异.名义上干的地幔橄榄石实验结果显示出地幔橄榄石具有更小的亚稳性,相变完成10%的深度比镁橄榄石浅了20 km左右.以上结果仍然支持在冷的俯冲带中存在可探测的亚稳态橄榄石楔但很难达到660 km间断面深度的结论.
王曙光刘雅静宁杰远
关键词:橄榄石相变深源地震俯冲带
对橄榄石相变形核率的估算被引量:5
2007年
地幔主要矿物橄榄石[(Mg0.89Fe0.11)2SiO4]的相变与深源地震的解释以及俯冲带和周围地幔的相互作用相关.其中,形核率和长大率是刻画其相变动力学的两个重要参数.因为实验技术的原因,目前人们还没有基于实验数据给出橄榄石的形核率.本文首先通过对挤碰物理图像的分析,对边界形核情形的相变动力学理论中表征挤碰程度的无量纲参数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实验资料,首次对橄榄石相变的形核率进行了估计.通过对形核率数据的拟合,可以得到形核率参数K0和γ1/3.得到两个形核率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K0=5.5×1021-8.7×1027s-1.m-2.K-1,γ1/3=0-0.20 J.m-2,最佳拟合值为:K0=6.9×1024s-1.m-2.K-1,γ1/3=0.16 J.m-2.
王曙光宁杰远叶国扬楼小挺刘平江
关键词:俯冲带地幔间断面
加载、加热路径上橄榄石的相变及其对相变动力学参数计算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研究了橄榄石原位相变实验中加载、加热路径上的相变及其对确定相变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文献[1]所给出的退火后先加温后加压,且相对低温条件下实验结果确定出的Ni_2SiO_4橄榄石相变动力学参数,计算了加载、加热路径上所发生的相变对确定成核率、长大率及相变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先加压后加温,且相对高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受到加热路径上成核的影响.根据这样的实验数据得到的成核率会明显高于实际温压条件下的成核率.尤其是当多数实验都是高温实验时,根据这些成核率数据所确定的成核率参数会严重偏离其真值,从而严重影响对俯冲带颗粒粒度及俯冲带流变结构的计算.尽管目前有很多关于Mg_2SiO_4橄榄石长大率的实验数据,也有通过对挤碰物理图像的分析对(M g_(0.89)Fe_(0.11))_2SiO_4橄榄石成核率的估算,但只有文献[2]通过退火后先加压后加温的原位实验得到了Mg_2SiO_4橄榄石的相变成核率,且属于高温实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亟需补充退火后先加温后加压或相对低温的实验数据以得到正确的地幔橄榄石成核率参数.
王曙光宁杰远
关键词:橄榄石相变深源地震俯冲带
对一类相变体积分数计算公式的修正被引量:4
2007年
考虑了相变过程中生成相晶核的真实形状,对1956年Cahn给出的颗粒边界成核情况下成核长大型相变的相变体积分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当初始实验数据是成核率、长大率时,两种相变体积分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大.当初始实验数据是相变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点时,两种相变体积分数计算公式所给出的计算结果的差别主要由拟合误差所致.无论从哪种实验数据开始计算,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给出的生成相的颗粒大小都存在很大区别,这将影响对俯冲带流变结构的认识.
王曙光叶国扬宁杰远楼小挺刘平江
关键词:相变动力学俯冲带流变性地幔间断面深源地震
大陆岩石层对侧向推挤及底部拖曳作用的力学响应
<正>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岩石层层间耦合作用越来越被地学界所关注。在真实流变分层结构条件下,大陆岩石层的层间耦合及其在大陆动力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已经用流变分层的观点定性...
宁杰远臧绍先王曙光魏荣强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