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绍先

作品数:134 被引量:59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会议论文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2篇地震
  • 31篇俯冲
  • 29篇俯冲带
  • 22篇岩石
  • 18篇间断面
  • 17篇岩石圈
  • 15篇地幔
  • 12篇相互作用
  • 11篇震源
  • 10篇地幔间断面
  • 9篇地球内部
  • 9篇应力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值模拟
  • 8篇应力场
  • 7篇应变率
  • 7篇应力状态
  • 6篇地球内部结构
  • 6篇震源参数
  • 6篇热结构

机构

  • 133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国家地震局
  • 2篇日本东北大学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4篇臧绍先
  • 40篇宁杰远
  • 37篇魏荣强
  • 14篇周元泽
  • 12篇吴忠良
  • 8篇陈小斌
  • 8篇刘永刚
  • 6篇王曙光
  • 5篇陈良君
  • 5篇周丽梅
  • 5篇李昶
  • 5篇景志成
  • 5篇蒋志勇
  • 4篇富起来
  • 3篇周蕙兰
  • 2篇赵国敏
  • 2篇陈奇志
  • 2篇江燕
  • 2篇小山顺二
  • 2篇刘宝诚

传媒

  • 18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地球物理学进...
  • 9篇地震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1998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1991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震地质
  • 2篇中国地震
  • 2篇1994年中...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3篇2004
  • 13篇2003
  • 15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2篇1994
  • 7篇1993
  • 8篇1992
  • 9篇1991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周缘地块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4
2005年
根据GPS实测资料和三维粘弹性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认为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水平运动状态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其自身的逆时针旋转 ,另一部分从属于中国东部大陆整体运动 ,二者的叠加形成鄂尔多斯地块现今水平运动状态的宏观表现形式 .这种认识可以较好地解释鄂尔多斯地块南北侧断层和东西侧断层旋转方式上的矛盾 .此外 ,还提出一种描述鄂尔多斯地块与其周缘地块相互作用的新模式 :“挤推阻碍模式” .该模式认为鄂尔多斯地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是来自青藏地块东北缘NE向挤压力 ,同时华南地块和燕山地块对其南北边界存在推挤和阻碍作用 .利用“挤推阻碍模式”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对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断裂带的现今水平运动状态进行解释 .
陈小斌臧绍先刘永岗魏荣强
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被引量:8
2002年
总结了近年来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流变规律的研究 ,阐述多矿物岩石流变性质研究的意义和进展 .再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 ,详细论述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模型 :算术平均方法、几何平均方法和能量极小方法 .最后 ,指出这方面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江燕臧绍先
关键词:稳态蠕变
GPS资料在确定板块运动参数中的应用和问题
<正>传统的确定板块运动参数的方法是利用洋脊扩张速度和板间地震的滑动矢量,以及转换断层的走向来确定。 Demets等利用这些资料给出了 Nuvel-1模型,目前它正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资料特别是洋脊的扩张速度是很难得到...
臧绍先宁杰远陈起勇刘永刚
文献传递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00
1996年
讨论了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分布及特征、西太平洋Wadati-Benioff带的形态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及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计算了俯冲板块在地幔中引起的P波速度异常,提出了俯冲板块与660km间断面相互作用的4种可能;研究了俯冲板块物理性质的变化、俯冲板块产生的负浮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需要开展俯冲带对东亚大陆构造运动和演化的影响、俯冲带相互关系及演化的研究.
臧绍先宁杰远
关键词:西太平洋俯冲带地球动力学
地震活动的随机标定律及非线性标定律
<正>因为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分级,每一个给定的震级可以得到一个地震活动系列。地震活动的这许多系列形成具有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的集合。因为是同一震级,每一个系列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泊松过程。用随机标度来描述这活动系列的随机特性。...
小山顺二臧绍先
文献传递
俯冲带深部波速细结构的数值模拟
大量实验和观测资料表明,浅部地震基本是脆性剪切破裂或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所形成的。在高温高压下沿已有断层的黏滑运动基本上转化为儒滑运动。在Wadati-Benioff带,地震从海沟附近的岩石层一直延伸到约700km的深度...
王曙光景志成宁杰远臧绍先
文献传递
俯冲带穿透670km间断面及负浮力计算中的影响因素
<正>地幔对流模式分为两大类,一是全地幔对流模式:地幔物质自洋脊上升,随洋壳扩散,并随俯冲带通过670km间断面到达下地幔;一是两层地幔对流模式:俯冲带终止于670km间断面,上下地幔没有物质交换,形成上下地幔分离的两个...
宁杰远臧绍先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非构造活跃区岩石圈三维热结构的研究及推论
<正>岩石圈的热结构一般指岩石圈的温度分布及热岩石圈厚度,其对研究岩石圈介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其位置特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场所,确定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热结构是重要而基...
魏荣强臧绍先
文献传递
地幔及俯冲带的热结构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地幔及俯冲带热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热边界层以外的地幔温度近似于绝热压缩的温度分布。相变对上地幔温度有贡献,670km间断面的性质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温度模式。采用准动力学方案近似解俯冲带热结构,参数的选择及生热率的不同估计会强烈影响俯冲带的热结构。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夏干元臧绍先
关键词:俯冲带绝热压缩间断面板块俯冲热边界层俯冲板块
地幔粘度结构的反演
本文根据运动学方程来反演地幔粘度结构,系统讨论了大地水准面异常与地幔粘度结构的关系,建立了利用地震波速度层析成像资料得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并由此反演与大地水准面异常资料吻合的地幔粘度结构的方法。使用遗传算法计算了Tanim...
陈良君臧绍先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异常遗传算法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