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红

作品数:87 被引量:5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15篇建筑科学
  • 6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地震
  • 11篇橄榄石
  • 11篇滑坡
  • 10篇有限元
  • 9篇岩石
  • 9篇扫描电镜
  • 8篇地震预测
  • 8篇地震预测方法
  • 8篇岩石力学
  • 7篇破坏过程
  • 6篇断层
  • 6篇位移场
  • 6篇尖晶石
  • 6篇高温高压
  • 5篇震前
  • 5篇蠕变
  • 5篇变形场
  • 4篇地震前
  • 4篇数字散斑
  • 4篇数字散斑相关...

机构

  • 86篇北京大学
  • 15篇明尼苏达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87篇赵永红
  • 15篇张琼
  • 9篇王航
  • 9篇李小凡
  • 7篇杨家英
  • 6篇马少鹏
  • 5篇肖彦君
  • 5篇王仁
  • 4篇黄杰藩
  • 4篇惠红军
  • 3篇张丹
  • 3篇杨振涛
  • 3篇罗扬
  • 3篇凌勇
  • 3篇王来贵
  • 3篇施旭
  • 3篇綦超
  • 2篇宁杰远
  • 2篇熊春阳
  • 2篇梁晓峰

传媒

  • 20篇岩石学报
  • 16篇地球物理学进...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2010天灾...
  • 1篇岩石特性、模...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橄榄石集合体蠕变性质物化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综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矿物流变性的实验研究结果 ,总结了影响橄榄石集合体流变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形的微观机制主要有 2种 :扩散蠕变和位错蠕变 .橄榄石集合体在扩散蠕变机制作用下 ,应变率 ε和差应力之间的关系为线性 ;在位错蠕变机制作用下 ,差应力指数n约等于 3.在相同差应力作用下 ,温度、熔融组分与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变率是正相关的 .含水条件下 ,橄榄石集合体的强度显著降低 .颗粒度对差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低应变率和小颗粒度对应的差应力指数约等于 1 ;高应变率和粗糙颗粒度时 ,n为 3左右 .
王文博杨振涛赵永红
受单轴压缩大理岩填充割缝周围的微裂纹生长被引量:29
2004年
在扫描电镜实时观测下,进行了受单轴压缩大理岩填充割缝周围的微裂纹生长的实验观测研究。实验所用岩石材料为房山大理岩,试件为平板状,中心予制穿透试件的割缝,用水泥砂浆充填,割缝的长轴与外加单轴压缩方向分别成30°,45°和60°夹角。对试件中填充割缝周围的微裂纹的萌生、扩展连通和闭合等过程进行了显微照相及分析,结果表明,微裂纹首先呈剪切破裂带状发育,随外载的增加而连通形成断裂带。将实验结果与以往未填充割缝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割缝填充后微裂纹萌生所需的载荷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微裂纹的起裂点向割缝端部移动,微裂纹的多重发育也更加明显。
赵永红
关键词:岩石力学大理岩微裂纹扫描电镜
板块绝对运动模型及其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研究全球板块的运动对于地球动力学、地幔流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来推断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地质和地球物理的地学方法和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地学方法主要包括热点参考系框架,岩石圈无整体旋转、剪切波分裂法、古地磁及古气候资料推断古纬度变化法、海岭海沟法等;空间大地测量方法主要是包括采用VLBI、SLR、GPS以及DORIS等技术手段得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推到全球板块的运动.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数据的来源、数量、精度的到了不断的改善和优化,板块的划分也更加精细,不论是反应时间尺度在百万年量级的板块运动地学方法,还是能够反应现今板块运动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给出的模型都随着数据的改善进行了不断的更新,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这些板块绝对运动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进展,分析不同参考基准的特点,认为结合地学方法和空间测量两种方法对全球岩石圈板块的绝对运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琼王世民赵永红肖彦君
关键词:空间大地测量剪切波分裂
细砂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
利用扫描电镜对含有预制割缝的细砂岩平板试件受单轴压缩过程中表面的微裂纹分布及萌生扩展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研究,得到不同载荷作用下,细砂岩中宏微观裂纹的相互作用及物理图像。
赵永红熊春阳戴天环方竞
关键词:扫描电镜
文献传递
铁方镁石中金属铁生成的合金反应实验及其地球物理涵义
2022年
研究下地幔物质组成和性质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课题.铁方镁石(Mg_(0.8)Fe_(0.2)O)是下地幔中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氧逸度条件下铁方镁石中的二价铁可以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形成0价的金属铁.如果有金属生成,则它对下地幔的环境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金属铁会更容易捕获水而降低下地幔中名义无水矿物熔点导致出现部分熔融,金属铁的出现还会影响C、N、H等元素的分布.而实际下地幔中具有等诸多金属元素,会与形成的金属铁形成合金.目前没有关于金属铁形成的合金反应的公开研究,因此本文进行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铁方镁石中的金属铁生成以及伴随的合金反应,实验温度范围为1573~1773 K,压强范围0~23 GPa.并对高温高压实验后回收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采用的钛、铬和碳化钛控制氧逸度的材料会在高温高压实验过程中与铁方镁石形成的金属铁发生合金反应,实验中所有生成的金属铁均以合金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的铁含量分布不均匀,同时在样品区域和氧逸度控制材料中出现了反应区,反应区主要成分为氧化镁和控制氧逸度的金属材料氧化物反应得到的尖晶石相矿物.从本文的实验看来采用金属材料控制氧逸度不可避免与铁方镁石产生的金属铁发生反应,需要根据合金的成分制定新的氧逸度计算方法或者采用其他氧逸度控制材料.
肖彦君姜大建姜大建赵永红李小凡刘军刘军杨威
关键词:高温高压实验金属铁氧逸度
求解滑坡位移场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精确求解滑坡位移场对于滑坡灾害的监控与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应用于滑坡位移场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得到滑坡在一段时间的位移场信息.本文以梅坪滑坡位移场求解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求解滑坡位移场的具体过程.对不同时间采集得到的梅坪滑坡图像,首先进行灰度化处理,以消除色彩、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干扰;其次利用所选的标志点对两幅图像进行平移、旋转等校正,消除因人为拍照所引起的误差;最后对两幅图进行匹配求解得到对应时间的滑坡位移场.采用实验室标定方法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小形变范围内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滑坡位移场计算的应用上提供支持.
赵永红田罡王航张琼
关键词: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灰度特征相关系数位移场
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Lu-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对西秦岭地区中川岩体、柏家庄岩体和教场坝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其岩浆侵位年龄分别为220±1,216±6和222±3 Ma,表明3个岩体均形成于中-晚三叠世。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表现为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和P等,具有明显的右倾式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体锆石测年样品的εHf(t)值介于-3.31^+1.6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51~1456 Ma之间。岩石成因分析表明,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体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区域岩浆作用,认为这些岩体形成于南秦岭与华南板块沿勉略缝合带相碰撞的造山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华南板块的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刘巍郭丽爽廖延福赵永红刘玉琳肖彦君
关键词:西秦岭
采用剪切波分裂方向约束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板块绝对运动(即岩石圈板块相对于深部地幔的运动)导致软流圈深度存在较强的剪切作用,为软流圈呈现较强的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提供了一种物理解释.相应地,软流圈地震各向异性的实测数据为反演板块绝对运动提供了一种定量的约束.本文利用前人发表的由474个剪切波分裂数据组成的全球软流圈地震各向异性方向数据集,结合板块相对运动模型MORVEL,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反演板块绝对运动.计算结果表明,由实测数据约束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不能将观测数据拟合到原始数据测量误差要求的统计水平上,反映出以地震各向异性方向指示板块绝对运动方向存在原始数据测量误差之外的系统性误差.该误差或可归因于板块绝对运动控制软流圈地震各向异性的物理机制复杂性以及小尺度地幔流动的区域复杂性.因此,地震各向异性方向只能从统计平均的意义上约束板块绝对运动方向,两者间的差别除了测量误差外还应包含复杂物理成因的模型误差.在原始数据测量误差的基础上增加20°的模型误差并且剔除一个离群数据后,本文得到了最优拟合剪切波分裂数据集的SKS473模型,并与由热点数据反演得到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进行对比.由于约束板块绝对运动的地震各向异性数据和热点数据都存在误差较大、地理分布不均的局限性,结合两类数据的联合反演或可成为未来建立更高精度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有效途径.
张琼王世民赵永红田罡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最小二乘拟合
断层边坡地震动载效应的数值模拟
2023年
地震荷载作用下,断层两侧边坡稳定性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加载对不同位置坡体产生的地震动效应。首先,建立一个截面大小为500 km×100 km的有限元二维动态铲形断层模型,在地表断层两侧构建对称边坡来模拟滑坡地形。然后加载脉冲震源,通过对震源(深度为14 km)处节点指定加速度的方法,模拟计算地震发生后100 s内地震波传播对距断层分别为1 km,30 km及100 km的不同边坡震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边坡震动强度随着震源距的增加而快速衰减,下盘的衰减比上盘更为强烈;距断层相同位置处,上盘比下盘振动幅度大;相同山体的不同位置上,水平方向振幅随断层距增大而衰减;垂直方向振幅,相同高程处的振幅相近,高程越高振幅相对减小;随着断层距的增加,山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幅都逐渐变小;震源距较远位置处的振幅比近震源位置小很多,说明近震位置处振动强度大,即在同等地质条件下,近断层的上盘区域更易发生滑坡。
惠红军杨家英赵永红李小凡
关键词:有限元地震边坡稳定性
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正> 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变形场演化实验观测有助于加深对岩石破坏机理、过程以及条件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和验证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用Geo-DSCM(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针对岩石破坏过程观测特点而发展的新...
马少鹏许向红赵永红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