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伟

作品数:3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机械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输运
  • 6篇气膜
  • 5篇无接触
  • 5篇仿真
  • 4篇气浮
  • 3篇多孔
  • 3篇多孔质
  • 3篇机器人
  • 3篇教学
  • 3篇工科
  • 3篇工科背景
  • 2篇压电
  • 2篇遥操作
  • 2篇黏性
  • 2篇教育
  • 2篇滑模
  • 2篇滑模控制
  • 2篇机械类
  • 2篇仿真与试验研...
  • 2篇非接触

机构

  • 25篇江苏科技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3篇东京工业大学
  • 2篇国家气动产品...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无锡精瑞机械...

作者

  • 31篇钟伟
  • 8篇陶国良
  • 5篇刘昊
  • 3篇刘芳华
  • 3篇王佳
  • 3篇顾小玉
  • 2篇管小燕
  • 2篇周宏根
  • 2篇钱鹏飞
  • 2篇班伟
  • 2篇钟伟
  • 2篇香川利春
  • 2篇黎鑫
  • 2篇黎鑫
  • 1篇张辉
  • 1篇向忠
  • 1篇黎鑫
  • 1篇张春燕
  • 1篇孟德远
  • 1篇朱成顺

传媒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液压与气动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科技与创新
  • 1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与电子
  • 1篇兵工学报
  • 1篇机械制造与自...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黑龙江科学
  • 1篇科教导刊
  • 1篇科技视界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船舶舵机电静液作动器的分数阶线性自抗扰控制
2024年
为改善船舶舵机电静液作动器(Electro 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抗扰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和分数阶PD控制的融合控制方法。在建立驱动电机和液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估计EHA在不同工况下所受的内外总扰动,并证明LESO的有界稳定性;进一步采用分数阶PD控制作为控制律对所估计的总扰动予以主动抑制,控制参数由剪切频率和相位裕度等频率响应指标决定。利用AMESim和Simulink联合建立EHA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可知,所提出控制方法在船舶航速分别为6 kn和8 kn时位移控制精度均约为1 mm。利用自研EHA搭建船舶舵机半实物试验装置,进行来回摆舵和突然换向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载扰动下和有突变换向情况时,所提出控制方法对操舵指令的跟踪均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吕明明谢华伟钟伟万国龙涂超凡
关键词:船舶舵机
压电驱动微型精密夹持机构设计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简化压电精密夹持机构的结构以及降低其加工制造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和两夹持臂的压电微型精密夹持机构,并分析了该夹持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压电材料的非线性应变关系建立了压电精密夹持机构的输出位移和受力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精密夹持机构的输出特性。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压电精密夹持机构的输出性能以及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两夹持臂的实验与仿真位移均存在迟滞现象,在120 V驱动电压下,两夹持臂的最大径向位移测试值分别为73.8μm和68.6μm;当驱动电压大于50 V时,夹持臂输出位移测试值与仿真值间的误差在10%以内;当驱动电压为120 V时,夹持机构最大切向和轴向摩擦夹持力的实验值分别为7.8 N和5.7 N。
李冲童玉健梁康钟伟方记文
关键词:压电驱动夹持机构精密机械
完全无接触气浮输运与定位控制
目前众多行业需要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来输运清洁和易损的产品,类如硅晶片、食品和新喷涂的物体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气流粘性牵引作用的完全无接触气浮输运平台,运用PID算法对物体在一维方向上的输运与定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不同类...
钟伟徐柯
关键词:气膜PID控制
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方法及实验验证
2023年
机械设备在运转时由于液压系统或电机的往复冲击做功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如何将振动能量回收是实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提出了一种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分析了其能量回收机理和操作方法,建立了压电能量回收装置的输出能量输出方程。基于NI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对压电能量回收装置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压电能量回收装置的输出功率随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且连续振动激励下能量回收装置的回收的能量功率更大。研究结果为机械系统振动能量的回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李冲陈梁方记文钟伟
关键词:能量回收压电材料机械振动实验测试
气悬浮技术在无接触输运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在半导体、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输运清洁和易损的产品。传统的接触式输运方式容易造成产品表面出现刮痕、裂纹,同时还存在静电和金属污染等诸多问题,已无法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无摩擦非接触的方式在满足精度、洁净度和可靠性等要求方面具有极大优势。综述了国内外无接触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概括对比了不同技术的特点、应用对象和场合、环境限制及复杂性。气悬浮具有清洁无污染、不发热、不生磁且构建简单等优势,是当前无接触输运领域的主流技术。气悬浮从实现方式上可分为负压吸浮和正压悬浮,着重阐述了两种方式的实现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完全无接触气浮输运的实现方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无接触气浮输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
钟伟钟伟顾小玉
关键词:无接触气膜输运
多孔质气悬浮气膜压力特性建模及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多孔质气悬浮气膜压力特性以便对玻璃基板的非接触式搬运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单元为对象,建立包含多孔质特性和间隙流特性的气膜压力动态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FVM)进行求解.当多孔质表面空气薄膜受到工件的往复振动挤压时,压力响应相对间隙距离呈现明显的滞环现象,表现出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仿真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气膜压力刚度系数随着间隙距离的减小而迅速增大,并受到供给流量与区域半径的影响.气膜压力阻尼系数受供给流量的影响甚小,受区域半径的影响显著,表明适当增加导轨宽度可以有效地加快工件自由振荡衰减速度.
钟伟刘昊陶国良黎鑫香川利春
关键词:多孔质刚度系数阻尼系数
电控气动离合器执行器滑模轨迹跟踪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实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电控气动控制,建立由1个位移传感器、2个压力传感器及4个开关电磁阀组成的离合器气动执行系统.采用滑模控制算法使系统对干扰和不确定性具有很强鲁棒性,同时为了减小颤振改善控制率,控制算法中引入死区.通过开关阀直接实施滑模控制率而不通过脉宽调制,可以降低噪声和能耗、延长阀的使用寿命、增强系统硬件的可靠性.离合器气动执行系统分别对正弦信号、光滑方波信号、离合器参考信号进行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及相对低的稳态跟踪误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钱鹏飞陶国良孟德远钟伟班伟朱晓
关键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离合器电控气动滑模控制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探析
2023年
新工科是一种新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着力于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合传统学科,实施跨界整合,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首先,从教学内容、学生实践创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思政元素、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机械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新工科建设对机械工程师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在培养道德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全面综合发展;最后,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探析了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
周宏根钟伟张春燕管小燕
关键词:机械工程师
“互联网+”技术在硕士研究生团队指导模式中的实践
2022年
探究“互联网+”技术在硕士研究生团队指导模式中的应用,分析硕士研究生团队管理与交流的特点,归纳现有各种硕士研究生团队指导模式的利弊。提出通过线上线下灵活结合的方式进行团队指导,采用研究方向与项目进度并重的交流模式,利用各类信息工具实现高效的研究生团队指导,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张辉朱成顺赵忠钟伟
关键词:研究生指导
一种气浮输运导轨的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
2016年
目前许多行业需要利用非接触的方式来输运清洁和易损的产品,类如硅晶片、食品和新喷涂的物体等.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气流粘性牵引原理驱动平面物体实现非接触运动的装置,针对压力分布和粘性力等基本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建立了雷诺方程与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相耦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气膜压力在垂直于驱动单元内气流方向上呈对称分布,而沿气流方向呈非对称分布.此外,气膜压力微分结果表明:粘性力实际上是由驱动单元正力与分隔区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受到气膜间隙高度和出口吸气流量的影响.
葛志元钟伟黎鑫陶国良
关键词:气膜粘性非接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