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生柱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信仰
  • 4篇田野考察
  • 4篇冀南
  • 3篇瑶族
  • 3篇民间信仰
  • 3篇经籍
  • 2篇道教
  • 2篇侗寨
  • 2篇瑶族文化
  • 2篇神像
  • 2篇文化
  • 2篇民俗
  • 2篇民俗学
  • 2篇记忆
  • 2篇个案
  • 1篇道教仪式
  • 1篇典藏
  • 1篇信仰习俗
  • 1篇性别
  • 1篇叙事

机构

  • 14篇贵州师范学院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8篇李生柱
  • 1篇陈国余
  • 1篇龙宇晓
  • 1篇魏乐博
  • 1篇石林
  • 1篇彭瑞红

传媒

  • 5篇民俗研究
  • 3篇中国山地民族...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民族艺术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方道教仪式学术史回顾与前瞻
2020年
百余年来,经过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地方道教仪式研究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大致呈现出仪式搜集整理、醮仪本体研究、打醮与地方社会研究、信仰实践研究等多种路径。展望今后,地方道教仪式的研究应返归本体,从田野现场与纵深历史语境中考察仪式的具体实践,尤要加强少数民族道教仪式研究、不同地域道教仪式比较研究、民间道教经籍搜集整理研究、仪式专家群体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李生柱
关键词:学术史
贵州“瑶传道教”濒危经籍抢救与研究刍论
2015年
贵州"瑶传道教"经籍文献是当地瑶族人千百年来生存智慧的生动呈现,也是中国道教传统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笔重要的民族文献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困境,需要我们运用文献学、人类学、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开展抢救、整理和研究,阐述其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挖掘和揭示其多重价值,借以推动贵州瑶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并以研究成果来反哺或推动贵州民族文献遗产抢救性搜集和传承保护的工作实践。
李生柱
瑶族祭祀舞蹈的多重文化特征——以盘瑶“长鼓舞”为个案
2015年
作为一种祭祀舞蹈,长鼓舞源于瑶族人日常生活实践,是生动体现瑶族历史与生活的"无字书",在岁时节日、庆贺丰收、祭祖还愿等重大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俨然成为瑶族身份认同的关键符号和标志性文化,呈现出多重文化特征。概言之,长鼓舞是瑶族人山地农耕文明的生动体现、古老宗教信仰的文化载体、健身娱乐的重要途径。
陈国余李生柱
关键词:瑶族祭祀舞蹈长鼓舞文化特征
冀南醮仪中“功”的逻辑与实践——兼论民俗语汇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被引量:8
2016年
中国民众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向来是自成体系的,历经长期生活实践形成一套本土概念体系即民俗语汇来表述自己的意义世界。民俗语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体系和地方性知识,能够直接传达民众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暗含着民众对民俗活动意义的理解,成为进入民众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冀南"打醮"活动是理解民俗语汇极好的田野案例,在当地人话语体系中"功"是具有普适性意义且使用频率极高的民俗语汇,以"功"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两个维度解读其语义体系和应用逻辑,进而从一个微观的视角探讨中国社会礼俗互动的运作机制,并以此验证民俗语汇作为一种分析路径的可行性。
李生柱
关键词:民俗语汇冀南民间信仰
夷夏互根:明清以降清水江下游地区“天地君亲师”相关信仰习俗考察被引量:1
2024年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期互动的社会实践,因而“夷夏互根”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模式,可以成为讨论中国社会一般性质的基本视角或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聚焦西南地区与“天地君亲师”相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达,深掘“夷夏互根”这一学术概念的深邃意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维系的社会生活基础与日常运作机制,探寻中国历史的逻辑脉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李生柱
全球宗教变迁与中国两个社区的民众--江苏和台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20世纪,江苏南部和台湾地区同时被席卷到全球宗教变迁的大潮中,向国家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以及体验化方向发展。因共享极为类似的文化传统与地方实践,两地在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领域呈现出诸多相似的宗教景观。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制度和宗教管控机制的巨大差异,两地的宗教在逐渐演化中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两地在面对基督新教的全球扩张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台湾的宗教似乎比江苏乃至大陆的任何地方更加本土化,等等。结合当地独特的历史语境,对江苏和台湾地区宗教的比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呈现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
魏乐博李生柱(译)
“互联网+”时代苗侗山歌传承动向的田野考察——以黔湘边区四十八寨歌场QQ群微信群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伴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黔湘边区少数民族村寨的普及,当地古老的"唱山歌"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迁,传统歌场被搬上网络平台,在QQ群、微信群中对歌已成为一种时尚。黔湘边区四十八寨歌场田野考察所见表明,QQ群、微信群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以往苗侗山歌的生存样态和传承方式,新媒体已经成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李生柱李生柱石林石林
关键词:QQ群
文字上山、礼仪下渗与村寨社会结构变迁——基于瑶白侗寨民间文献的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在以口头传承为主的西南边陲地区,文字书写传统传入较晚、受众较少,但却深刻影响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对清水江北岸一个侗族村寨现存民间文献的考察表明,宗教类经籍、碑刻、指路碑文等多样化的文字书写传统,在村寨历史记忆、礼仪生成、习俗改革、功德实践等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考察国家礼仪下渗、中央与地方礼俗互动、“地方正统”生成等社会进程的有力证据。对历史上“汉字入边”“文字上山”等现象的探讨,可为我们提供一种从国家审视边疆、从边疆反观国家的独特视角。
李生柱
关键词:文字书写社会结构
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的互构——基于冀南两村白猫黑狗传说的田野考察被引量:6
2012年
新时期以来,学界关于传说的研究逐步从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类型学的分析转向在田野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传说与民众生活、地方历史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民俗文化整体观"的研究范式。流传于冀南广宗县刘家庄、夏家庄的白猫黑狗传说,便应置放于两村相邻但老死不相往来的特殊村际关系中加以理解。这一传说是以两村庙宇的兴修改建及相关阐释为工具,以村民对现实功利的考量为依据而不断建构而成,最终成为比较稳定的村落传统。
李生柱
关键词:口头叙事
神像:民间信仰的象征与实践--基于冀南洗马村的田野考察
神像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社会性文化符号,它基于神的观念而存在,是神在现实世界的象征和化身,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想象,在民间信仰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冀南洗马村供奉神灵众多,神像的种类也多样,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能带来具体的社会功效...
李生柱
关键词:神像民间信仰社会功效乡土生活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