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乐博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美国波士顿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宗教
  • 2篇慈善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体系
  • 1篇地气
  • 1篇人社会
  • 1篇善恶
  • 1篇社会资本
  • 1篇世俗
  • 1篇世俗化
  • 1篇俗化
  • 1篇躯体
  • 1篇躯体化
  • 1篇资本
  • 1篇宗教化
  • 1篇宗教研究
  • 1篇理性化
  • 1篇民众
  • 1篇教研
  • 1篇接地气

机构

  • 6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魏乐博
  • 1篇张士闪
  • 1篇吴科平
  • 1篇李生柱

传媒

  • 2篇民俗研究
  • 2篇宗教人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要“接地气”--波士顿大学魏乐博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
2017年
魏乐博(Robert P.Weller),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波士顿大学文化、宗教与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宗教比较研究,著有《反思多元主义:礼仪、经验和歧义》《江南地区的宗教与公共生活》《礼仪及其推理:真诚限度论》等。2016年8月下旬,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教授给魏乐博教授发去访谈提纲,得到他的迅速回复。应魏乐博教授邀请,张士闪教授于9月2日赴波士顿大学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李海云、张兴宇参与访谈。李海云协助拟定访谈提纲并校对访谈内容,访谈录音由张兴宇整理。
魏乐博张士闪李生柱(译)
关键词:宗教研究访谈录
全球宗教变迁与中国两个社区的民众--江苏和台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20世纪,江苏南部和台湾地区同时被席卷到全球宗教变迁的大潮中,向国家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以及体验化方向发展。因共享极为类似的文化传统与地方实践,两地在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领域呈现出诸多相似的宗教景观。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制度和宗教管控机制的巨大差异,两地的宗教在逐渐演化中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两地在面对基督新教的全球扩张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台湾的宗教似乎比江苏乃至大陆的任何地方更加本土化,等等。结合当地独特的历史语境,对江苏和台湾地区宗教的比较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呈现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
魏乐博李生柱(译)
“善”“恶”界限的多重性:中国道德体系中的包容性及其后果
2015年
在中国的宗教实践中,善与恶之间的互动形态可能千差万别,而这些差异则会导致极为不同的宽容形式。本文分析了三个在划分善恶的方式上极为不同的案例。首先是一位灵媒的案例,揭示了有时候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做法对于善恶的调和是多么重要。其次是一位真耶稣教传道人的例子。这位真耶稣教传道人通过和鬼的战斗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善恶划分方式。在此,善恶二者都不可或缺,同时又必须泾渭分明,如此方能捍卫教团和自身的清白。最后,是一幅近来在众多语境中都处于主导地位的图景:一种普世性的,以个体为单位的,世俗的"新自由主义"的善。和以前绝大部分关于善的理念不同,这种善不承认有形式上与之对应的恶——这个宇宙是个无止境的爱的世界。大型的佛教和基督教慈善组织都是具有此种图景的案例,它们在国家所规范的民间这个范围内强调普世的爱。这种"善"不给真实存在的差异留有任何余地,因此也是最不宽容的。作为根本差异的一种形式的恶被否定、排除和压抑。然而,不同的观点依然存在,就算在一个弥漫着普世之爱的世界里,恶也不曾消失。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里,恶的存续或许是有用的。
魏乐博吴科平
关键词:基督教
The Dynamics of Religious Philanthropy in Lukang,Chinese Taiwan被引量:1
2012年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religious institutions of all kin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public charity in Taiwan.I initially thought this related to a world-wide increase in such activity-a globalization of a pattern that began in the West.As I looked more closely,however,much of this initial formulation turned out to be only a very partial truth.My first research on religion in Taiwan began in 1977,with an extended period of fieldwork in the northern Taiwan Residents township of Sanhsia.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small Presbyterian congregation,aIong with some small groups of Buddhists.None of them had any broad charitable activities,to my knowledge.
魏乐博
关键词:慈善活动
中国社会的宗教和公益被引量:15
2009年
此文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几个方向,关注的焦点是宗教对社会建构的贡献。论文考察了宗教慈善活动在中国的发展,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宗派的影响(特别关注的是地方寺庙、佛教徒和各种形式的基督教),以及规模的作用(大规模机构的作用相对于地方以及制度化程度较低的团体的作用)。
魏乐博汪昱廷
关键词:宗教慈善社会资本
全球宗教变迁与华人社会——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被引量:5
2017年
20世纪的宗教变迁带来了一些影响全球社会生活并在今天持续产生重要作用的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趋势就是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这些发展趋势也影响了华人社会,通过考察两个相当不同的华人地区——中国江苏和中国台湾,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地在全球化宗教变迁中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通过观察与研究可以看出,两地的相似性显示出在不同政治背景下,两地共享的文化传统和共同受到的全球影响的相对重要。与此同时,一些明显的差异性也在两地宗教生态上表现出来,尤其重点表现在地方寺庙崇奉状况,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发展的各自特点方面。
魏乐博宋寒昱
关键词: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躯体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