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丰
-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建构主义翻译观:理据与内涵——从翻译本质说起被引量:8
- 2018年
- 建构主义翻译观是哲学意义上的建构主义在翻译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按照这种观念,翻译不只是一种符号性认同行为,也是一种主体建构行为,以及面向"他者"的社会性认同行为,具体表现在:首先,作为翻译的对象,文本的意义不具有先在性和确定性,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表象主义"不可取;其次,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不是通过遵守语言规则"发现"文本意义,而是通过意志与能动性"建构"文本意义;再次,翻译是"事件化"的话语行为,具有多重生产因素,并表现出历史化、语境化的知识生产模式。概言之,建构主义翻译观即是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本质主义翻译观的拓展与修订。
- 宋以丰
- 关键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历时性主体性
- 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
- 2016年
- 晚清时期,翻译被作为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央至地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书局体系。政府的全面参与不仅体现在官书局机构的设立、经费的支持与人员的配置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书籍的审查乃至销售等方面。这种参与既是顺应时势的实际需要,也是政府维护统治的手段。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客观上对于促进晚清西学翻译的繁荣、晚清教育的近代化,乃至整体社会进步有着深刻影响。
- 汤霞宋以丰
- 关键词:西学翻译政府参与
- 从戈夫曼的“非均质性”概念看翻译的社会性被引量:1
- 2018年
- "非均质性"是戈夫曼"微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将社会比作舞台,将个体比作演员,认为个体行为具有表演性。文章运用"非均质性"概念,对译者"自我"的角色扮演、翻译的处境和身份意识以及"自我"与翻译行为及其批评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如同戏剧一样,是历史化和语境化的产物,也是译者实施"印象管理"的重要方式;(2)译者好比演员,是"主我"认知与"宾我"认知的统一,他既要考虑自己的个性和意志,又要考虑社会和他人的期待;(3)翻译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现象,而且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现象,后者意味着翻译的"人性"面,而非"物性"面,它反映的是翻译的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以及译者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统一。
- 宋以丰
- 关键词:非均质性主体性哲学处境意识身份意识
- 文学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 毫无疑问,传统的翻译理论及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规约性,经验性,模糊性及片面性。作为二者的中心概念及首要观点,“忠实”或“对等”长期以来不时遭到学术界内的种种批评。正如霍恩比所指出的那样,翻译理论不可陈义过窄,它...
- 宋以丰
- 关键词:文学翻译传统译论范式变革创造性叛逆
- 文献传递
- 心灵哲学视域下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从精神之“源”说起被引量:5
- 2020年
-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精神来源不是赖斯(1971),而是西方的心灵哲学,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观点,将个体实体看作"功能个体",并将"目的"人格化,启发和促成了功能主义心灵哲学研究,后者又以目的论功能主义为代表,影响了翻译的功能主义研究,具体表现在:"合目的性"概念强调主体对行为价值的认知与意愿,有助于解释翻译的功能性,以及翻译功能的差异性;"整体性"概念从心理状态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出发,主张拓展"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涵盖"社会的、非人的环境因素",影响了翻译功能的整体观与系统观;心灵哲学将语言活动看作主体的内在活动,并将心理过程看作功能过程,为翻译的"人本性"预留了空间。
- 宋以丰
-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心灵哲学人本性心理性
- 《论翻译》中鲁迅对于严复的评价考辩——兼与王秉钦先生商榷
- 2007年
- 鲁迅前期的翻译思想与严复多有相似,如翻译的启蒙与救亡目的、译法上的归化倾向、对读者的政治性误读以及译文语体的文言特质等。步入后期,鲁迅关于汉语文法、语义乃至文学的观念急剧转变,并几乎颠覆了其包括待译文本选择、翻译绩效、策略与语体以及翻译目的在内的全部翻译思想。鲁迅对于严复的评价前后虽较暧昧,但时间考证及鲁迅晚年的回忆表明,《论翻译》中的那番评述与其说是对于严复的“大加赞赏”,倒不如说是冷嘲热讽。
- 宋以丰
-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颠覆
- 翻译伦理的多元论与一元论被引量:2
- 2019年
- 翻译伦理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分。"多元论"从文化间性理论出发,将翻译伦理当作动态的,情景性的概念,认为翻译事件的意义取决于翻译的处境、功能以及翻译与其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却混淆了翻译伦理和一般的实践伦理之间的区别,忽视了翻译伦理的普遍性和恒常性。与此相反,"一元论"以"再现伦理"为代表,强调翻译的"语言性"本质,主张译者行为回归翻译本体和翻译对象(源语文本)的语义范围,却忽视了翻译事件的历史性与情境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翻译伦理的多元和动态。多元论和一元论因视角不同,方法互异,而各显利弊,共同构成了翻译伦理的整体景观。
- 宋以丰宋以丰
- 关键词:翻译伦理多元论一元论语言性文化间性
- 晚清时期民间出版人的翻译版权意识——以廉泉与张元济为例
- 2016年
-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翻译的大量增加,翻译书籍的盗版日益严重。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或民族利益,廉泉与张元济等民间出版人士,纷纷以个人名义并代表各自的出版机构,向政府提出翻译版权诉求。他们认为,版权保护事关译者利益,乃至社会的文化教育进步,政府有义务制定政策,实施版权保护。对于民间人士提出的版权要求,政府及时以文告形式予以积极回应,此举对于促进晚清翻译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汤霞宋以丰
- 关键词:廉泉张元济
- 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唯美主义现象被引量:3
- 2001年
- 翻译作为语际转换活动 ,不可能仅仅是双语间在字、词及句法结构上的简单对应。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注定要成为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科学 ,文化学、哲学、美学等等都可能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参照要素。作为一种文艺理论 。
- 宋以丰
- 关键词:唯美主义文学翻译
- 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简要回顾了勒芬会议后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的相关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契机条件及其理论预设。文章指出,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各流派之间虽然立论重点不同,但是整体上仍表现出高度的互补性与共生要求,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认识论意义。
- 宋以丰刘超先
- 关键词:翻译后现代主义本土性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