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捷

作品数:82 被引量:58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城市
  • 26篇城市圈
  • 25篇武汉城市圈
  • 14篇土地利用
  • 10篇建设用地
  • 8篇集约利用
  • 8篇城乡
  • 8篇城乡建设
  • 8篇城乡建设用地
  • 8篇城乡建设用地...
  • 7篇碳排放
  • 7篇农村
  • 6篇征用
  • 6篇土地资源
  • 5篇土地集约利用
  • 5篇土地征用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耕地
  • 4篇低碳

机构

  • 82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 1篇咸宁学院
  • 1篇湖北省国土资...

作者

  • 82篇董捷
  • 13篇程龙
  • 10篇张俊峰
  • 10篇范辉
  • 9篇张安录
  • 6篇徐磊
  • 5篇员开奇
  • 5篇李璐
  • 3篇陈溶萍
  • 3篇雷征
  • 3篇王秀兰
  • 2篇韩桐魁
  • 2篇何旭开
  • 2篇袁昭
  • 2篇宋成舜
  • 2篇吴春彭
  • 2篇闫旭亮
  • 1篇刘冬娟
  • 1篇杜林燕
  • 1篇杨钢桥

传媒

  • 7篇国土资源科技...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新疆农垦经济
  • 3篇理论月刊
  • 3篇农村经济
  • 2篇江汉论坛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国土资源情报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2篇2013中国...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经济论坛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2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而且对于沿线房地产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定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地价影响函数模型,对武汉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价影响函数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定量研究证实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联合开发策略。
吴春彭董捷
关键词:轨道交通房地产
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及人口数据,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年,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法,预测规划目标年2015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分别测算出其挂钩潜力,选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挂钩方案,并就挂钩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采取中、低挂钩方案时,武汉城市圈完全有能力开展挂钩工作。
程龙董捷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武汉城市圈土地流转
湖北省土地利用减碳增效系统仿真及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经济效益是利用土地的目标之一,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减碳增效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的视角,梳理复杂系统内变量间的反馈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SD)进行建模,将约束条件纳入到多目标规划(MOP)中,实现MOP与SD模型整合,进行系统仿真并得出优化后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结果显示,利用SD-MOP模型能够实现减碳增效目标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2008年真实值相比,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0.33×10~4、30.17×10~4、0.08×10~4和16.37×10~4 hm^2,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3×10~4、33.15×10~4 hm^2;与无约束SD单模型仿真相比,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减少了58×10~4 t,经济效益年增长率维持在3.58%,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SD-MOP模型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了土地利用碳减排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双重目标,能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徐磊董捷张安录
关键词:低碳土地利用仿真
浅议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利与弊被引量:1
2005年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不仅关系到城镇土地市场的建设、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同时也关系到耕地保护和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是一种发展趋势。
范辉董捷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土地征用
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为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集约利用,考察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该文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中心城市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城市中两者格兰杰因果关系表现不一,武汉市表现出互为因果关系,而长沙市与南昌市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两者冲击作用响应特征并分析原因。依据研究结果,从城市产业承接力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作用的特征出发,给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徐磊李璐董捷张俊峰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福利计量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土地税收政策的启示
2010年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各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税收杠杆作为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试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揭示福利计量分析的发展对完善和健全我国土地税收政策的启示。
李蕊伊董捷
关键词:土地税收福利
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变研究
2013年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从县域层次角度出发,尝试对2003年、2010年两个年度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探究。考虑到影响因素的空间特性,在普通全局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的方法构建局部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研究发现,GWR模型优于普通回归模型,其不仅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和降低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且可以获得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的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各县域应从实际出发,要因时、因地发展经济。
茆三芹董捷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武汉城市圈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最后,在分区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轴、两核、三级、四带、中心村"的居民点布局格局,对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可采取先分区后布局的规划思路;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分区,结合规划思想和工具,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有效手段。
张俊峰张安录程龙董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坡耕地与林地价值比较研究──兼论退耕还林的效益被引量:18
2003年
本文从坡耕地与林地价值差异入手 ,认识和界定耕地与林地的价值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评价退耕土地的前后价值变化 ,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国家制定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一些建议。
董捷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林地价值粮食生产
农民土地发展权受限调查分析——基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限受限的态度和认知,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思想构建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农民土地发展权限受限测度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实行的基本农田规划管制对基本农田内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益产生较强的侵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政策与补偿标准,给予农民相应的经济补偿,以维持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桂海滨余元程龙董捷
关键词:基本农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