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龙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建设用地
  • 9篇城乡
  • 9篇城乡建设
  • 9篇城乡建设用地
  • 9篇城乡建设用地...
  • 8篇武汉城市圈
  • 8篇城市
  • 8篇城市圈
  • 4篇土地流转
  • 3篇农村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农民
  • 2篇农民收入
  • 2篇居民点
  • 2篇集约利用
  • 2篇集约利用评价
  • 2篇村居

机构

  • 19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程龙
  • 13篇董捷
  • 3篇张俊峰
  • 2篇张安录
  • 1篇张欣欣
  • 1篇李勉
  • 1篇员开奇
  • 1篇潘灿
  • 1篇赵微
  • 1篇王秀兰
  • 1篇桂海滨
  • 1篇余元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国土资源情报
  • 2篇2013中国...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及人口数据,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年,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法,预测规划目标年2015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并据此提出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分别测算出其挂钩潜力,选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挂钩方案,并就挂钩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采取中、低挂钩方案时,武汉城市圈完全有能力开展挂钩工作。
程龙董捷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武汉城市圈土地流转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被引量:11
2013年
本研究引入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从拆旧适宜性和建新适宜性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分别进行拆旧、建新和挂钩综合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遴选拆旧建新"优良","较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区域,按照优先联动拆旧,建新"优良"区域的原则,制定武汉城市圈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联动规划方案。研究表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简单易行,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在适宜性评价中的影响,适宜用于挂钩适宜性评价工作。武汉城市圈在短期内可优先安排拆旧的"优良"区域(即鄂州和潜江)与建新的"优良"区域(即天门、武汉和仙桃)进行联动。
程龙董捷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武汉城市圈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MAPGIS 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新洲区...
张俊峰程龙赵微张安录
关键词:RURALSETTLEMENTNICHEFITNESSDISTRICT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对土地的高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管理效果,关系到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2001—2010年间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价。研究表明:(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该方法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2)单项指标显示,10a间,武汉城市圈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提高;(3)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因此,武汉城市圈在未来一段时间应把握住发展契机,通过增强土地利用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改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程龙董捷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武汉城市圈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关系——以湖南省宁乡县关山村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调查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关山村上地流转情况做实证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数据资料,分析当地土地流转状况,构建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模型,进而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流转过程中仍存在政府补偿较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不当、农民保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注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程龙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基于农户经济收益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保护耕地的农户进行补偿是耕地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外部性效益建立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保证补偿效果的关键。利用文献分析法,从满足农业生产者经济收益期望的角度出发确定补偿标准,通过比较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提出一种新的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方法。以咸宁市、郴州市、无锡市为例,分别计算了各地区典型农户的补偿金额,咸宁市1hm2耕地一年可获得补偿金额为6 892.36元,较其他两地水平略低,郴州市的1hm2耕地一年的补偿金额为16 795.58,处于三地区之首。农户的补偿标准主要由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从农户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利用收入差异间接衡量耕地的外部性效益。
员开奇程龙董捷
关键词:土地资源耕地保护经济收益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
本研究引入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从拆旧适宜性和建新适宜性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综 合考虑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 并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
程龙董捷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武汉城市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3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目前,挂钩工作的开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相关研究还有不足之处。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厘清已有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研究的脉络特点,为后续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好铺垫。
程龙董捷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最后,在分区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轴、两核、三级、四带、中心村"的居民点布局格局,对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可采取先分区后布局的规划思路;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分区,结合规划思想和工具,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有效手段。
张俊峰张安录程龙董捷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农民土地发展权受限调查分析——基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于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权限受限的态度和认知,并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思想构建基本农田规划管制下农民土地发展权限受限测度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实行的基本农田规划管制对基本农田内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益产生较强的侵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政策与补偿标准,给予农民相应的经济补偿,以维持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桂海滨余元程龙董捷
关键词:基本农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