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安录

作品数:442 被引量:4,689H指数:3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1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4篇经济管理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8篇农地
  • 124篇城市
  • 74篇地城
  • 73篇农地城市流转
  • 73篇城市流
  • 68篇耕地
  • 61篇生态
  • 34篇意愿
  • 34篇城乡
  • 32篇建设用地
  • 31篇土地资源
  • 30篇实证
  • 30篇农户
  • 28篇武汉城市圈
  • 28篇城市圈
  • 26篇耕地保护
  • 25篇土地利用
  • 24篇农村
  • 21篇地经
  • 20篇土地管理

机构

  • 42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2篇青海民族大学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0篇河南理工大学
  • 9篇广西大学
  • 9篇咸宁学院
  • 7篇中南民族大学
  • 6篇中南财经政法...
  • 5篇四川大学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 5篇江西省水利规...
  • 4篇东北大学
  • 4篇武汉市土地整...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31篇张安录
  • 70篇蔡银莺
  • 17篇汪晗
  • 17篇闵捷
  • 17篇张雄
  • 16篇张俊峰
  • 15篇李晓云
  • 15篇杨欣
  • 13篇聂鑫
  • 13篇陈莹
  • 13篇李惠梅
  • 13篇马爱慧
  • 13篇曹瑞芬
  • 12篇陈竹
  • 12篇牛海鹏
  • 12篇高魏
  • 11篇高进云
  • 11篇徐唐奇
  • 10篇赵可
  • 10篇王雨濛

传媒

  • 40篇中国土地科学
  • 37篇资源科学
  • 35篇中国人口·资...
  • 18篇长江流域资源...
  • 17篇农业现代化研...
  • 15篇国土资源科技...
  • 1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3篇生态经济
  • 13篇自然资源学报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农业技术经济
  • 9篇广东土地科学
  • 8篇地域研究与开...
  • 8篇2009年中...
  • 7篇经济地理
  • 7篇理论月刊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2007年中...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5篇2017
  • 30篇2016
  • 20篇2015
  • 24篇2014
  • 29篇2013
  • 16篇2012
  • 25篇2011
  • 31篇2010
  • 42篇2009
  • 32篇2008
  • 37篇2007
  • 37篇2006
  • 16篇2005
  • 11篇2004
4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转移发展权对于开发的影响分析
本文在基于美国传统的区划(zoning)的基础上,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分析统一规划下的个体开发者和政府决策者的最佳选择开发总量,和可转移发展权制度下的个体开发者和政府决策者的最佳选择开发总量。并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可转移...
汪晗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资源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被引量:25
1999年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问题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的目标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土地管理的原则为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
张安录徐樵利陶建平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城市农村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土地开发外部性及其政策创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土地开发的外部性是行为主体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其他人或厂商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造成影响的情况。本文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了土地开发外部性的内涵和变化特征,对土地差异化开发中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土地开发外部性测度理论的逐渐发展,研究认为通过政策创新能够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出了土地开发的税收政策、补偿政策的建议。
陈竹张安录
关键词:外部性武汉城市圈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中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的法经济学分析
目的:在当前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征用补偿法经济学研究的可能性及其限度问题。方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结果:就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和提高人们的福利而言,经济的法律分析比法律的经济分析更...
穆向丽张安录
关键词:征用补偿法经济学
基于信息熵的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基本原理,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先缓慢增长、再加速增长的变化过程,总趋势是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2)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依次可分为生态保育区、风景旅游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农业建设区和综合产业发展区5个区域;3)利用主成分分析,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重大。
崔新蕾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
耕地经济产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14
2006年
耕地的经济产出是评估耕地价值的重要参数.论文利用湖北省及省域范围内17个市、州、区1996年~2003年的耕地经济产出及利用等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分析了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自然、人文、科技以及政策等因素.根据主成分分析,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因子可以概括为资源禀赋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而回归结果表明源禀赋、耕作制度、农业科技进步是目前影响耕地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农村税费改革、种粮补贴、农村承包土地二轮延包等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对耕地经济产出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其涨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选择气候生产利用率较高的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并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耕地经济产出的主要方向.
高魏闵捷张安录
关键词:主成分回归分析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三江源地区河南站﹑甘德站﹑同德站﹑玉树站﹑曲麻莱站﹑伍道梁站和玛多站等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地区2002-2010年以来草地净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异变化,并分别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三江源区域的生产力变化方向及其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近9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湿化;在该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增加趋势,并且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但降水是影响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因素;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以及丰富牧户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李惠梅张安录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保护
武汉耕地资源流失的经济损失估算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在运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估算出耕地资源整体价值的基础上,对武汉市1996-2003年耕地流失的基本态势及其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为缓解我国耕地流失形势,确定耕地流失的经济补偿提供决策依据。估算表明,1996—2003年7年间,武汉市共计减少耕地面积25492.47公顷,经济损失达76.87×108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19.51%。其中,耕地资源的直接经济价值损失达63.02×108元,占81.98%;目前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体现的非市场价值流失13.85×108元,占18.02%;耕地流失的年均经济损失达10.98×108元,平均每减少1公顷耕地约损失30.15×104元。
蔡银莺张安录
关键词:经济损失估算耕地资源资源流失市场价格机制环境经济学非市场价值
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被引量:49
2011年
为考察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我国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在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会以45%的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城市建设用地变动主要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与其滞后值关联度很大,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扩张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政府应该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增长的边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鼓励节地型产业的发展。
赵可张安录
关键词:动态计量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城市化
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GVM估值研究
农地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农地的各项服务功能能够继续长时间存在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文章运用CVM对湖北省农地资源的存在价值进行估算,研究表明:(1)84.29%的受访居民对农地保护有正的支付意愿,并普遍对当前流失速度最快且与...
蔡银莺张安录
关键词:耕地资源条件价值评估法支付意愿农地保护
文献传递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