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32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神经元
  • 10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7篇灶性
  • 7篇灶性脑缺血
  • 7篇神经元死亡
  • 7篇迟发
  • 6篇基因
  • 6篇胶质
  • 6篇迟发性神经元...
  • 5篇局灶
  • 5篇局灶性
  • 5篇局灶性脑缺血
  • 5篇胶质细胞
  • 4篇星形
  • 4篇星形胶质
  • 4篇星形胶质细胞
  • 4篇小鼠
  • 4篇脊髓

机构

  • 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31篇张强
  • 19篇王伟
  • 7篇喻志源
  • 7篇徐沙贝
  • 7篇唐颖馨
  • 6篇骆翔
  • 5篇易陈菊
  • 5篇陈晨
  • 5篇林菊生
  • 5篇谢敏杰
  • 4篇常莹
  • 4篇刘瑶
  • 3篇任精华
  • 3篇潘邓记
  • 3篇熊颖
  • 3篇何星星
  • 3篇朱舟
  • 2篇王义辉
  • 2篇朱碧峰
  • 2篇杜一星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化学...
  • 5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断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TUNEL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3d后海马DND及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有45%的大鼠出现海马DND;用CBX后仅30%的大鼠出现海马DND,机率明显减小(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中CBX组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P<0.01)。结论缝隙连接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DND有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启动信号由缺血再灌注区通过缝隙连接向远隔部位播散有关,Bax参与了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节。
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关键词:迟发性神经元死亡PAX
遗传印记基因PEG10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建立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PEG10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PCR阳性转基因鼠经RT—PCR、Westernblot鉴定后,皮下注射H22细胞,连续测量肿瘤体积。12d后取肿瘤和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肝脏组织进行SP染色,检测PEG10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f检验。结果阳性首建鼠的肝脏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转基因小鼠皮下瘤的体积(4.08、4.23cm3)及质量(6.89、6.48g)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1.61cm。及1.63g,P〈0.05),均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出现肝转移,肝脏中检测到PEG10蛋白;野生型小鼠的肿瘤组织有包膜,未出现肝转移。结论构建的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促进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刘瑶林菊生郑新民谭锦泉汪志军张强吴伟常莹
关键词:肝肿瘤转基因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脑区分布特点以及细胞类型。方法构建小鼠源性adam10 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adam10 mRNA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分布特点,并在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把adam10原位杂交信号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标记物进行双标,观察adam10基因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 Adam10基因在成年小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表达,原位杂交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dam10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和神经元标记物NeuN共标,而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不共标。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adam10基因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都有表达;并且首次明确了大脑中ad-am10基因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不表达,小脑中主要在小脑颗粒细胞和蒲肯野细胞中表达。
王义辉郭志宝张强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关键词:ADAM10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
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观察磁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SD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生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分为磁刺激组16只,对照组16只,每组又分为SCI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4只.2组采用脊髓横切法造成SCI模型,磁刺激组在每个时间点给予磁刺激后即处死,对照组在伤后相应时间点处死.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观察各时间点的凋亡指数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率.结果 凋亡细胞在伤后第6小时即出现在脊髓组织中,第24小时与第72小时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iNOS阳性细胞在SCI后第6小时和第12小时时间点几乎没有表达,从第24小时到第72小时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在伤后第6小时和第12小时,磁刺激组的凋亡指数末见明显减少(P>0.05);但是在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的时间点上,磁刺激组的凋亡阳性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率两组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刺激可以降低SCI后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对SCI早期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机制是否通过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抑制而实现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邵彬王晓红周宁张强
关键词:脊髓损伤磁刺激凋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分析1例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采用介入方法经静脉窦直接注入rt-PA接触性溶栓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静脉窦再通良好。结论经静脉窦接触性rt-PA溶栓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张萍潘邓记田代实张强陈黛琪李倩骆翔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靶向Kus基因的串联短发夹状RNA表达系统对HepG2细胞中Ku70和Ku80的同时干预作用
2007年
目的在同一载体上串联针对不同靶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探讨其同时干预不同靶基因的效应。方法在已筛选到高效干预靶基因Ku70、Ku80的shRNA表达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串联的shRNA表达载体psiRNAKus,该载体能同时表达针对Ku70的shRNA和针对Ku80的shRNA,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确定psiRNAKus构建成功后,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株HepG2,转染后48 h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干预靶基因的效果。结果psiRNAKus表达的shRNAs能够同时抑制Ku70和Ku80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结论在同一载体上串联的针对不同靶基因的shRNA表达系统有望在实验和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任精华林菊生常莹吴颖张颖慧张强何星星
关键词:KU70KU80
NSE启动子调控的pNSE-IRES2-EGFP-p27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带NSE启动子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观察其表达。方法:通过质粒抽提,电泳、酶切、连接、转化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经多步亚克隆后完成能同时表达p27和EGFP基因的神经元特异性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观察EG-FP的表达及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p27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pNSE-IRES2-EGFP-p27后神经元中可见EGFP的表达,且EGFP阳性细胞中p2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NSE启动子能启动目的基因p27和EGFP在神经元的表达,连于Flag-p27的下游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指示p27的表达情况。带启动子NSE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元细胞周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并为寻找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朱舟陈华先徐逸张强陈晨王伟
关键词:启动子靶向性真核表达载体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对局部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和缺血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干预组,缺血组和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组侧脑室采用ALZET微渗透泵给予0.2%DMSO,干预组给予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不给与任何药物干预。缺血7d后于股静脉注入FITC标记的葡聚糖标记血管,小鼠抗大鼠单克隆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三维成像显示胶质细胞于微循环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同侧海马和缺血边缘区在GFAP阳性细胞增多的同时,局部微血管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用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以明显增加局部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结论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和海马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微循环灌注减少密切相关。
张强喻志源田代实陈晨唐颖馨渠文生徐沙贝王伟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微循环ROSCOVITINE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水肿的7.0 Tesla磁共振T_2加权成像及波谱分析
2011年
目的:采用7.0 Tesla磁共振(MRI)T2加权成像(T2WI)结合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研究大鼠脑缺血后脑皮质水肿情况。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1d、3d及7d组,分别于脑缺血后1、3、7d,采用7.0Tesla MRI扫描各组大鼠脑部T2WI序列,检测缺血侧皮质阳性信号体积,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技术(PRESS)测量水峰峰值及峰下面积,干湿重法检测缺血侧皮质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1、3、7d组T2WI显示缺血侧皮质信号明显增高,MRS显示水峰峰值和峰下面积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均于第3天达到高峰。结论:MRI及MRS技术可用于脑缺血后脑组织水肿的评估。
熊颖张强朱碧峰朱文珍
关键词:T2加权像磁共振波谱分析水肿
LKB1表达下调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mEPSC的影响
2006年
目的 研究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LKB1表达下调对于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影响。方法 选用17 d的胚胎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分别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CAG-RE质粒和LKB1 RNAi质粒,培养10~12 d后进行电生理记录,选用全细胞膜片钳方式及自由记录模式,细胞外液加TTX阻断动作电位,加Bicucullin抑制GABA电流,记录神经元的mEPSC,比较2组神经元的mEPSC频率和幅度的差别。结果 转染CAG-RE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25.6 pA,频率平均为(5.21±0.25)Hz,是基线的99.8%;转染LKB1 RNAi的神经元mEPSC幅度平均为35.1 pA,频率平均为(5.79±0.27)Hz,是基线的127.1%;比较2组间频率、幅度变化,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LKB1基因表达下调增强了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效率。
杜鹏王伟谢敏杰喻志源徐运兰张强
关键词:LKB1RNAI海马神经元MEPSC突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