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翔

作品数:69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细胞
  • 19篇胶质
  • 17篇胶质细胞
  • 15篇缺血
  • 13篇脑缺血
  • 11篇神经元
  • 9篇小胶质细胞
  • 9篇梗死
  • 8篇影像
  • 8篇脊髓
  • 7篇影像学
  • 7篇灶性
  • 7篇灶性脑缺血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6篇星形
  • 6篇星形胶质
  • 6篇星形胶质细胞
  • 6篇血管
  • 6篇神经元死亡

机构

  • 6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邹平县人民医...

作者

  • 69篇骆翔
  • 36篇王伟
  • 26篇喻志源
  • 9篇姜亚平
  • 9篇徐沙贝
  • 9篇张苏明
  • 8篇唐荣华
  • 6篇付佩彩
  • 6篇唐洲平
  • 6篇朱遂强
  • 6篇张萍
  • 6篇张强
  • 5篇易陈菊
  • 5篇李彩红
  • 5篇张桂青
  • 5篇唐颖馨
  • 4篇李倩
  • 4篇刘淼
  • 4篇潘邓记
  • 4篇陈黛琪

传媒

  • 19篇卒中与神经疾...
  • 8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神经损伤与功...
  • 6篇中国组织化学...
  • 4篇内科急危重症...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OCK抑制剂Y27632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ROCK抑制剂Y27632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炎性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Y27632干预组;在0、3h、6h、18h和24h收取细胞和细胞培养基;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测定各组BV2细胞上Iba1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 Y27632可明显改变BV2细胞形态,干预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的胞体更大,细胞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形态改变在干预6h时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Y27632干预后BV2细胞分泌的IL-1β和TNF-α降低,在18h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 ROCK抑制剂Y27632可诱导BV2细胞活化及炎性分泌降低,提示Rho/ROCK信号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喻志源付佩彩王伟骆翔
关键词:ROCK小胶质细胞炎性
溶血磷脂酸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LPA组,在30 min、1、3和6 h收取上层培养基,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 LPA干预后BV2细胞分泌的IL-1β和TNF-α在1 h开始明显增加,IL-1β的分泌在3 h达到最高峰而TNF-α的分泌在6 h内持续升高(P<0.01)。结论 LPA可显著促进BV2细胞IL-1β和TNF-α的分泌,在3 h时促进作用最为显著。LPA可诱导BV2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增加,提示LPA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佩彩喻志源刘淼唐荣华王伟骆翔
关键词:TNF-Α
缺血缺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BrdU掺入法检测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的增殖活力;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6h达高峰,BrdU掺入法显示损伤后6h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力最高,而随后S期细胞数目及细胞增殖活力都呈下降趋势。在缺血缺氧早期,GFAP阳性染色增强,6h最高;缺血缺氧12h后GFAP阳性染色变弱,而cyclinD1的表达在损伤后逐渐增加,在24h时达高峰。结论缺血缺氧损伤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使其进入新的细胞周期,出现细胞的增殖反应;cyclinD1参与了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和增殖;细胞周期事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
骆翔喻志源冯永东王伟
关键词: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
脑出血血肿扩大与肾功能及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入院时肾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将7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Brott的标准分为血肿扩大组与非血肿扩大组,统计分析入院时肾功能及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发生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入院时肾功能和舒张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入院时收缩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肾功能明显异常、舒张压>110mmHg的脑出血患者要警惕血肿扩大的发生,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娣唐洲平骆翔朱遂强王伟张苏明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肾功能血压回顾性分析
活力苏口服液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骆翔周清明邵启华
关键词:神经衰弱中药疗法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尤瑞克林0.15PNA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4d。同时针对性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ADL量表)及临床疗效,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有效率达84.30%。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易处理。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而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欣吉骆翔王雪贞刘潺潺卜碧涛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介绍一种经过改良的血肿抽吸和引流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方法在CT辅助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人工定位后,将直径3 mm的导管插入血肿,谨慎抽吸,之后反复复查CT并注入尿激酶引流,直至引流管尖端周围血肿消失。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术前和拔管前的血肿体积、中线位移,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接受该方法治疗的16例患者拔管前血肿体积明显小于术前血肿(P<0.01),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7%;术前和拔管前中线位移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0.96±2.78)、(3.30±1.85)mm,拔管前中线位移明显小于术前(P<0.01);拔管前患者GCS评分平均为(14.25±1.00),较术前(8.25±2.24)增加了6分(P<0.01)。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87.5%)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例患者(12.5%)遗留严重残疾。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是大面积基底节区脑出血切实可行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许峰朱遂强唐洲平骆翔石元洪胡伟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成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用于成人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电子检索PubMed, EBSCO, Ovi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s, 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UighWire Pres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到2009年9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用于成人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2.0软件。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神经发育疗法(NDT)、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疗法相比,(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提高动作效率,缩短标准化动作时间,WMD=-0.01,95%CI(-0.02,0.00);提升偏瘫侧上肢的使用时间与动作品质,动作活动日志(MAL)-使用患手的时间(AOU)比较,WMD=0.910,95%CI(0.54,1.29),动作活动日志(MAL)-患手的动作品质(QOM)比较,WMD=0.91,95%CI(0.56,1.27);更好地改善偏瘫侧上肢灵活性,手臂动作研究测验(ARAT)-抓比较,WMD=0.83,95%CI(0.33,1.32);偏瘫侧上肢运动损害降低更为明显,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比较,WMD=5.72,95%CI(0.01,11.44);还不能认为强制性运动疗法比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偏瘫侧上肢执行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程度。结论现有资料表明,(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但是鉴于现有研究较少,样本量小,质量不高,病程长短差异大,随访时间、结果测量指标不一致,闪此需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
唐洲平曾文高廖完敏刘娜杨洁骆翔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红麻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诱导免疫耐受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红活麻单体双香豆素类化合物红麻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观察红麻素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IA)中的抗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别用Elisa法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TGF-β、IL-2与IL-10的变...
骆翔
关键词:CIA免疫耐受FOXP3T-BET
文献传递
甘露醇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2 0例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治疗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 ,并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TC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评定标准。结果 :甘露醇组 (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5 4例 (90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2例 (3.3%)明显缓解 ,3例(5 %)轻度缓解 ,1例 (1.7%)无效 ;非甘露醇组 (未应用甘露醇 ) 6 0例病人中 ,15例 (2 5 %)在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 ,18例 (30 %)明显缓解 ,2 5例 (4 1.7%)轻度缓解 ,2例 (3.3%)无效。结论 :使用甘露醇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骆翔姜亚平张苏明
关键词:甘露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