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胶质细胞在β淀粉样蛋白所致认知功能损害中作用的新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背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p)在细胞外的异常聚集被认为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主要免疫细胞,细胞外蓄积的Aβ可与小胶质细胞发生固有免疫反应。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在Aβ所致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内容细胞外蓄积的Aβ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可与小胶质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活化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有两种激活途径,经典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1型)释放IL-1β、IL-6、TNF-α等多种损伤因子介导中枢炎症反应,进而损伤神经元和破坏突触结构,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而替代激活的小胶质细胞(M2型)对胞外聚集的Aβ有较强的吞噬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极性受到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减少M1型小胶质细zxc胞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趋向目前对调节Aβ活化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的研究很多,但精确定向调控需要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极性的调控有望成为治疗Aβ相关认知损害性疾病的靶点。
- 张霞婧田丽颖王婧李江静孙绪德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认知功能损害Β淀粉样蛋白细胞发生
- 前脑啡肽原基因转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采用非病毒、非质粒微量免疫原定义的基因表达(minimalistic immunological defined gene expression, MIDGE)方法构建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 PPENK)-MIDGE-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基因载体在缺血心肌的表达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I/R组)、载体组(P组)、拮抗剂组(D组)。C组仅进行开胸手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挂线不结扎;I/R组开胸结扎LAD 30 min再灌注24 h;P组尾静脉注射PPENK-MIDGE-NLS基因载体24 h后建立心肌I/R模型;D组实验前24 h尾静脉注射PPENK-MIDGE-NLS基因载体,实验前30 min给予纳曲吲哚(1 g/kg)。记录缺血前(T0)和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时(T2)的MAP、HR;按Lambeth会议标准记录T1和T2心律失常情况并评分;于I/R后24 h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arciac troponin I, cTnI)、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内前脑啡肽(proenkephalin, PENK)的表达。 结果 PPENK-MIDGE-NLS基因载体静脉注射后可减轻心肌I/R诱导的MAP、HR下降程度,P组的cTnI低于I/R组和D组(P〈0.05),P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2.0±0.9)分]分别低于I/R组[(4.1±0.6)分]和D组[(4.0±1.0)分](P〈0.05),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示P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PENK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 PPENK-MIDGE-NLS提高心肌缺血区PENK含量,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姜静韩瑞丽陈曦赵品李江静吴巍姚立农
- 关键词:心肌基因载体
- 电磁辐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中获得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新思路,通过回顾性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与人类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极低频电磁辐射与射频电磁辐射对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是对电磁辐射较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
- 李江静
- 关键词:神经系统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靶器官
- 新斯的明拮抗老年患者米库氯铵肌松残余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应用米库氯铵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65~73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n=22)术后给予拮抗药新斯的明20μg/kg,对照组(B组,n=24)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并记录术毕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 min(T_3)、10 min(T_4)、30 min(T_5)时的TOFR(T4/T_1,T_1和T_4为第1和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统计拔管时Steward苏醒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标:临床时效(M1)(T_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M2)(T_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TOFR恢复到0.7的时间(M3)、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M4)、停药至拔管时间(M5)。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D1和D2、苏醒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和D2的差值D与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的相关性分析中,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P<0.05)。A组M1、M2、M3、M4和M5均明显小于B组(P<0.05)。T3~T5时A组TOFR明显高于B组(P<0.05)。T_3、T_4时A组TOFR<0.7和T_4、T_5时A组TOFR<0.9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肌松恢复快,残余肌松相对较少,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使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更加安全高效。
- 高佳栋陈海肖海峰李江静高昌俊孙绪德
- 关键词:老年患者
- 右美托咪定治疗中重度慢性失眠的前后对照研究
- 中重度慢性失眠患者经常尝试各种药物和方法治疗失眠,但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右美托咪定(Dex)用于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和危重患者的睡眠质量,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失眠,但缺乏客观的睡眠结构数据和随访结果。多导睡眠图(PSG)用于...
- 李江静
- 关键词:慢性失眠多导睡眠监测睡眠结构
- 迷走神经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探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模型组(CA组,n=1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n=15),远隔缺血后处理+迷走神经切断组(RIPost+VAG组,n=15),迷走神经切断组(VAG组,n=15)。ELISA法检测ROSC 24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乙酰胆碱(Ach)、IL-1β和TNF-α浓度;ROSC 24h NSE免疫荧光染色;ROSC 1d及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ROSC 5d Nissl染色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与sham组相比,各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而Ach浓度降低,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降低(P<0.05);与CA组相比,RIPost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Ach浓度升高,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升高(P<0.05),而RIPost+VAG组及VAG组各项指标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IPost组相比,RIPost+VAG组海马CA1区NSE、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Ach浓度降低,NDS评分和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降低(P<0.05)。结论: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 韩瑞丽高龙飞姜静李江静高昌俊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迷走神经心肺复苏窒息
- 电磁脉冲对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的生物学效应,为免受电磁辐射损伤提供新的研究靶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EMP照后1 h组、EMP照后6 h组、EMP照后24 h组。通过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研究EMP(400 kv/m,200个脉冲)连续辐照3 d后在不同组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的组织学变化、额叶皮层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NFκBp65的表达变化。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经EMP辐照6 h后,大脑额叶皮层内异常神经元数目增多,异常神经元细胞核边移,胞浆与细胞核深染。(2)ELISA结果显示:EMP辐照后,大脑额叶皮层内TNF-α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于辐照后6 h尤为明显(P<0.05),24 h逐渐恢复至正常;IL-1β水平各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于辐照后1 h升高最为明显(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EMP辐照后,6 h组大脑额叶皮层内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会引起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和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NFκB活化,启动炎性反应,进而导致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
- 李江静孙绪德王晋邓斌张鸽韩瑞丽姜静高佳栋
- 关键词:电磁脉冲炎性因子
- 米库氯铵用于老年患者的肌松残余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肌松残余作用,探讨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ASAI-II级,随机分成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每组24例。采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TOFR值(T4/T1)。记录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指数(BIS)、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及术后不良反应等。M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以及D1和D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1与D2的差值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25,P<0.05);M组的临床时效、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C组(P<0.05);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分别与临床指数、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相关性不大(P>0.05),M组肌松残余发生率相对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的围拔管期,米库氯铵的肌松恢复时间短于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残余作用相对较少,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有相关性。
- 高佳栋李江静肖海峰高昌俊孙绪德
- 关键词:全身麻醉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