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佳栋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肌松
  • 3篇老年
  • 3篇老年患者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麻醉
  • 2篇肌松监测
  • 1篇胆碱酯酶
  • 1篇电磁
  • 1篇电磁脉冲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手术
  • 1篇皮层
  • 1篇七氟醚
  • 1篇全麻
  • 1篇全麻手术
  • 1篇组胺
  • 1篇拮抗
  • 1篇老年人
  • 1篇肌松效应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三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孙绪德
  • 6篇高佳栋
  • 4篇高昌俊
  • 4篇肖海峰
  • 3篇李江静
  • 2篇赵晖
  • 1篇王晋
  • 1篇孙美艳
  • 1篇张振
  • 1篇田丽颖
  • 1篇韩瑞丽
  • 1篇姜静
  • 1篇张鸽
  • 1篇陈海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米库氯铵用于早期肝硬化患者肌松效应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观察米库氯铵在肝硬化患者全身麻醉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肝硬化组(C组,32例)、非肝硬化组(N组,25例)。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米库氯铵插管剂量0.2 mg/kg,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ratio, TOFr)(T4∶T1)为0时进行气管插管,肌松开始恢复时(TOFr>0)开始泵注,初始速度0.6 mg·kg^-1·h^-1,TOFr为0时改为0.3 mg·kg^-1·h^-1,两组分别于缝皮结束前约30、20 min停止泵注。重点观察血浆胆碱酯酶(plasma cholinesterase, PchE)活性、组胺浓度、MAP、HR变化以及米库氯铵起效时间、首剂作用时间、TOFr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恢复指数。 结果 两组患者PchE活性[(4 304±901)、(6 227±1 289) 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胺浓度、MAP、HR在静脉注射米库氯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静脉注射米库氯铵前、静脉注射后5 min、静脉注射后10 min组胺浓度分别为(0.196±0.020)、(0.238±0.021)、(0.278±0.024) μg/L,3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条件指标均≤2分。两组患者米库氯铵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剂作用时间[(20±4)、(16±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OFr恢复至75%的时间[(35±10) min和(24±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至拔管时间[(35±9)、(24±7)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库氯铵用于早期肝硬化患者全身麻醉,血浆组胺浓度轻微上升,对MAP、HR无明显影响,插管条件满意,肌松效果好,肌松恢复快。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肌松恢复�
肖海峰高佳栋高昌俊赵晖孙绪德
关键词:肝硬化组胺胆碱酯酶肌松监测
米库氯铵用于全麻手术40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氯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药。记录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停止泵注米库氯铵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恢复指数,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结果:S组有2例、P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P组有1例插管时出现轻度呛咳,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插管条件均满意。两组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S组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恢复迅速,安全性值得肯定。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米库氯铵的需要量大约可以减少20%~30%,丙泊酚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肖海峰张振田丽颖孙美艳高佳栋高昌俊赵晖孙绪德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肌松监测
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围拔管期的肌松效应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围拔管期肌松恢复是否具有优势,探讨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
高佳栋孙绪德
关键词:全身麻醉老年人
新斯的明拮抗老年患者米库氯铵肌松残余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应用米库氯铵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65~73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n=22)术后给予拮抗药新斯的明20μg/kg,对照组(B组,n=24)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并记录术毕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 min(T_3)、10 min(T_4)、30 min(T_5)时的TOFR(T4/T_1,T_1和T_4为第1和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统计拔管时Steward苏醒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标:临床时效(M1)(T_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M2)(T_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TOFR恢复到0.7的时间(M3)、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M4)、停药至拔管时间(M5)。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D1和D2、苏醒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和D2的差值D与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的相关性分析中,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P<0.05)。A组M1、M2、M3、M4和M5均明显小于B组(P<0.05)。T3~T5时A组TOFR明显高于B组(P<0.05)。T_3、T_4时A组TOFR<0.7和T_4、T_5时A组TOFR<0.9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肌松恢复快,残余肌松相对较少,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使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更加安全高效。
高佳栋陈海肖海峰李江静高昌俊孙绪德
关键词:老年患者
米库氯铵用于老年患者的肌松残余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肌松残余作用,探讨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ASAI-II级,随机分成持续输注米库氯铵组(M组)和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C组),每组24例。采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TOFR值(T4/T1)。记录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指数(BIS)、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及术后不良反应等。M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以及D1和D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1与D2的差值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25,P<0.05);M组的临床时效、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C组(P<0.05);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分别与临床指数、恢复指数、TOFR恢复到0.7的时间、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相关性不大(P>0.05),M组肌松残余发生率相对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的围拔管期,米库氯铵的肌松恢复时间短于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残余作用相对较少,并与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有相关性。
高佳栋李江静肖海峰高昌俊孙绪德
关键词:全身麻醉老年患者
电磁脉冲对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的生物学效应,为免受电磁辐射损伤提供新的研究靶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EMP照后1 h组、EMP照后6 h组、EMP照后24 h组。通过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研究EMP(400 kv/m,200个脉冲)连续辐照3 d后在不同组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的组织学变化、额叶皮层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NFκBp65的表达变化。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经EMP辐照6 h后,大脑额叶皮层内异常神经元数目增多,异常神经元细胞核边移,胞浆与细胞核深染。(2)ELISA结果显示:EMP辐照后,大脑额叶皮层内TNF-α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于辐照后6 h尤为明显(P<0.05),24 h逐渐恢复至正常;IL-1β水平各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于辐照后1 h升高最为明显(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EMP辐照后,6 h组大脑额叶皮层内NFκBp65的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会引起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和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NFκB活化,启动炎性反应,进而导致大脑额叶皮层神经元损伤。
李江静孙绪德王晋邓斌张鸽韩瑞丽姜静高佳栋
关键词:电磁脉冲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