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弈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心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围术期结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累及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的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围术期结果,探讨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为累及前降支的三支病变,经术前检查及心血管内外科团队评估,均适合行OPCAB或PCI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别给予HCR、OPCAB或PCI治疗。结果共110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HCR组28例,OPCAB组45例,PCI组37例,平均年龄(71.4±5.6)岁。三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R组气管插管时间(P=0.039)、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输血量(P=0.021)低于OPCAB组。三组患者主要脏器不良事件(main organ adverse events,MOAE,P=0.096)和在院死亡率(P=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组(P<0.001)。结论 HCR结合了乳内动脉治疗前降支病变远期通畅率高和PCI治疗非前降支病变创伤小且优于大隐静脉桥的优势,与OPCAB和PCI相比,不增加围术期主要脏器不良事件和在院死亡率,对于累及前降支的高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心肌血运重建技术。
- 何潇一张华军成楠杨明郭弈康文斌王嵘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远期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体外循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远期疗效,探索65岁以上老年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合理化手术方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3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由同一术者完成CABG,其中CCABG)组共147例,OPCAB组共485例。根据所有术前变量以1∶1的配对比例在OPCAB组与CCABG组患者中进行配对(n=140)。统计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近期结果。出院后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重复再血管化)。结果 CCABG组随访成功率为95.00%,随访时间为2~204(122.15±31.73)个月,OPCAB组随访成功率为94.28%,随访时间为6~199(111.59±32.97)个月。10年生存率CCABG组为64.1%,OPCAB组为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10年MACCE事件免除率CCABG组为52.5%,OPCAB组为60.8%,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375),COX回归分析同样显示是否使用OPCAB技术并不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远期疗效。结论 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对老年患者全身脏器的影响,近期效果令人满意,与CCABG相比,并不会降低老年患者远期的全因死亡率、MACCE事件发生率。
- 郭弈任崇雷王嵘高长青
- 关键词:老年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疗效
-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进展
- 2017年
- 目前,联合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其中P2Y12抑制剂可以有效增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率。但是,双联抗血小板的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且有约10%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故单纯的抗血小板治疗似乎不能有效防止术后血栓形成。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的治疗时间目前尚未统一。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进展,未来新型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改善CABG后患者结局的新方法。
- 郭弈任崇雷高长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抵抗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对近中期疗效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对右心大小及功能、左心功能的影响及肺动脉瓣返流与ECG QRS波宽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了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TOF根治术的49名患者,复查心脏超声、胸片及ECG,根据肺动脉瓣返流程度分为两组,A组(n=24)包括无肺动脉瓣返流及轻度返流患者,B组(n=25)包括肺动脉瓣中重度返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右室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CG QRS波宽度等。结果术后近期及中期B组患者右室扩大指数(RV增I)要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ECG QRS波宽度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中期B组患者ECG QRS波宽度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中期B组患者LVEF要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右室舒张末径大小与LVEF呈较弱负相关关系(r=-0.341,P<0.05)。结论 TOF根治术后肺动脉瓣返流会造成右心扩大,是造成术后远期右心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左心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肺动脉瓣返流会造成ECG QRS波增宽,右房右室扩张,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
- 郭弈高长青李伯君叶卫华李力兵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右心功能左心功能QRS波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疗效对比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脑、肺、肾及出血等并发症仍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因此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OPCAB的完全再血管化率及桥血管通畅率却受到人们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文献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阐述。
- 郭弈任崇雷高长青
- 关键词:冠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
- 75岁以上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0年11月~2013年11月,97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由同一术者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统计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围术期结果。出院后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MACCE)事件(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重复再血管化)。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在院死亡率3%,随访成功率93.81%,随访时间为(29-192)(95.61±34.07)个月。10年生存率为62%,10年MACCE事件免除率为47.4%。随访期间6例(6.8%)患者进行了重复再血管化,12例(12.37%)患者出现脑血管事件,5例(5.15%)出现心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1.388,P=0.043)、糖尿病(OR=1.692,P=0.017)是高龄患者OPCAB术后远期MACCE事件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而不完全再血管化并不会增加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事件发生率。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效果满意。高血压、糖尿病是高龄患者OPCAB术后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但术后良好地控制血压及血糖可以有效降低MACCE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完全再血管化并不会对远期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 郭弈任崇雷高长青肖苍松张华军
- 关键词:高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