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雷
- 作品数:124 被引量:41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心外膜起搏电极一定是替补吗?被引量:2
- 2017年
- 自心内膜起搏电极广泛应用以来,由于其在电极性能及对患者固有的创伤方面均较心外膜起搏电极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心外膜起搏电极一直处于替补位置,只有在心内膜起搏电极无法植入时,才会尝试应用。近年来,心外膜起搏电极的性能已有明显改善,
- 任崇雷
- 关键词:起搏电极心外膜电极性能心内膜
- 青年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手术疗效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所有单纯行CABG患者(≤45岁51例;≥65岁386例)与同期行心脏手术的非冠心病患者(≤45岁68例,≥65岁247例)。比较CHD组与非CHD组的术前因素、CHD组两个年龄段术中及术后指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进行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青年CHD组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小于老年CHD组(P<0.05),在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超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方面明显高于老年CHD组(P<0.05)。结论青年CHD组手术疗效好于老年组,老年CHD组手术近期效果令人满意;青年CHD危险因素以男性、阳性家族史、吸烟、超重、低-HDL为主,应针对可控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及治疗。
- 姚名辉高长青王嵘肖苍松任崇雷龚志云袁宁宁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年龄疗效
-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发展及思考被引量:9
- 2019年
-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作为一种心肺生命支持技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ECC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跨学科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已经突破了心脏手术的范围,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使得在一些紧急、复杂、重症的非心脏外科疾病的治疗在应用常规手手段更加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操作[1]。
- 任崇雷李佳春
- 关键词:非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危急重症生命支持
- 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合并跨主动脉瓣压差减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合并跨主动脉瓣压差减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AVR)的手术效果及影响中、远期生存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至2011年,35例AS患者接受AVR手术,平均年龄(58±9)岁;NYHA心功能分级3~4级31例,有晕厥史15例、心绞痛史19例、呼吸困难史28例、急性左心衰史16例。术前主动脉瓣口面积(AVA)(0.70±0.09)cm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76±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3±0.4)cm、主动脉跨瓣压差(TVG)(26.0±2.3)mmHg(1mmHg=0.133kPa)。置人人工瓣膜35枚,其中机械瓣20枚,生物瓣15枚,瓣膜直径(23±1)mm。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余者术后早期LVEF0.358±0.047,明显高于术前(P=0.008),术后6个月时LVEF0.426±0.031。术后早期LVEDD(5.7±0.4)cm,较术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术后6个月,LVEDD(5.3±0.3)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访(35±23)个月,13例死亡。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8%、60%。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比较,接受手术时年龄明显较大[(63±10)岁对(54±11)岁,P=0.017];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较高[(3.9±0.2)级对(2.9±0.3)级,P=0.003);术后LVEDD明显偏大[(6.0±1.0)cm对(5.5±0.3)cm,P=0.031]。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3~4级比例低于术前(P〈0.01)。结论虽然AVR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但可以得到相对满意的手术及中、远期效果。受损的左心室心肌是否具有收缩储备能力可能是影响AVR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 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张林王明岩龚志云任崇雷李东陈婷婷张涛王瑶于伟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 亚临床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单一术者行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91例,分为SCH组3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脂谱、血糖、血压、术前心功能、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CH患者血脂紊乱、术后感染程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肌酶水平有差异(P<0.05或P<0.01),住院时间较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CH患者对CABG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重视术前纠正甲状腺功能、积极降脂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
- 姚名辉高长青王嵘任崇雷周琪陈婷婷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血脂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 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 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 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 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 李东肖苍松任崇雷吴扬王嵘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多层螺旋CT
- 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 陈婷婷王刚姜胜利任崇雷高长青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小左心室
- 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培养:中国与部分西方国家的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前,国内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本科生的学制有5年和6年两种,此外还有7年的本硕连读和8年的本硕博连读.住院医师的培训从原来的"5+3"模式逐渐过渡到"5+3+X"模式,但是效果如何有待时间的检验.国外的培养方式因国而异,现以医学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例比较分析如下.
- 任崇雷李力兵
- 关键词:医学生住院医师
- IABP在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
- 任崇雷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肖苍松
- 文献传递
- 心脏手术同期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同期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征,需要心脏手术的心动过缓患者15例行心脏手术同期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男9例,女6例,年龄50~73(63.5±6.2)岁。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其中,单腔起搏器手术10例,双腔起搏器手术5例;同期瓣膜置换术7例,瓣膜置换加房颤射频消融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术中、术后1周及6个月随访检测起搏参数变化。结果15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同期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均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共植入20根心外膜电极,其中右心房电极5根,右心室电极15根。术后随访3~22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无电极断裂及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及电极阻抗均正常。结论对于需要心脏手术的心动过缓患者在心脏手术同期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满意,避免了分期手术风险。
- 任崇雷姜胜利肖苍松王嵘高长青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脏外科手术心外膜同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