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microRNA芯片分析确定miR-185-5p、miR-425-5p、miR-106b-5p作为识别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生物标志物
-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约占20%,本研究旨在探究用于区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根据伴或不伴脑梗死,我们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症状性颈动脉不稳定...
- 程兴陈红芳潘小玲杨雯王建伟胡传琛陆海鹏应鸣翘张美霞傅亚明邵慧军郑水红
- 高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 杨雯程兴胡传琛陆海鹏应鸣翘潘小玲王建伟邵慧军郑水红傅亚明张美霞陈红芳
- 关键词:脑梗死高龄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6例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提高对以晕厥为首发的肺栓塞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首发的肺栓塞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在急诊留观期间均误诊,最后均由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结论以晕厥为首发的肺栓塞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误诊率高。晕厥合并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应警惕肺栓塞可能。动态监测D-二聚体(D-dimer)、肌钙蛋白(CTNI)有助于诊断和风险评估。
- 杨雯程兴胡传琛陆海鹏陈红芳
- 关键词:晕厥肺栓塞低氧血症D-二聚体肌钙蛋白
- 循环miRNAs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外周血中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存在责任血管供血区的新近梗死,分为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本研究共纳入...
- 程兴陈红芳潘小玲王建伟傅亚明陆海鹏杨雯胡传琛应鸣翘邵慧军
- 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 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 杨雯程兴胡传琛陆海鹏潘小玲邵慧军王建伟傅亚明孔慧梅陈红芳
- 关键词:脑梗死心房颤动静脉溶栓预后
- 静脉溶栓后使用醒脑静治疗脑梗死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8年
- 脑梗死属于内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急症,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复发率较高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1-2]。
- 陆海鹏邵慧军陈红芳
-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醒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