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富强

作品数:31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HBV_DN...
  • 15篇疫苗
  • 9篇乙型
  • 8篇肝炎
  • 7篇免疫
  • 6篇治疗型
  • 6篇细胞
  • 6篇DNA疫苗
  • 6篇病毒
  • 4篇乙型肝炎
  • 4篇小鼠
  • 4篇溃疡
  • 4篇干扰素
  • 4篇肝炎病毒
  • 4篇HBV转基因
  • 4篇HBV转基因...
  • 3篇疫苗诱导
  • 3篇实验性胃溃疡
  • 3篇转染
  • 3篇胃溃疡

机构

  • 21篇解放军第45...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31篇杨富强
  • 19篇陈光明
  • 15篇莫国玉
  • 10篇何晓嫱
  • 8篇黄英
  • 6篇刘惠萍
  • 6篇饶桂荣
  • 6篇吴乐园
  • 5篇陈光明
  • 4篇侯金林
  • 3篇张宜俊
  • 2篇杨若才
  • 2篇黄英
  • 2篇李治刚
  • 2篇徐宇虹
  • 2篇赵勇刚
  • 2篇孔祥平
  • 1篇章谷生
  • 1篇谢宗法
  • 1篇顾为望

传媒

  • 10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2005全国...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纯化与检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双质粒HBVDNA疫苗(pS2.S和pFP)的纯化工艺,并建立质控标准。方法首先对两工程菌(DH5α/pS2.S和DH5α/pFP)的高效发酵菌体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初提;然后通过三步柱层析(依次为分子筛层析、亲和层析、阴离子层析)进行质粒纯化,并检测质粒含量、超螺旋比例、内毒素等,最后对终产品质粒溶液进行全面质量检定。结果质粒初提液通过分子筛层析后,去除了大量的RNA、宿主DNA、内毒素等,再经亲和柱纯化后获得了高比例的超螺旋质粒DNA,达95%,最后经阴离子柱层析有效去除内毒素,并浓缩了质粒,质粒得率为0.9~1.1mg/g菌,质粒总回收率达78%。三批终产品全面质量检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建立了稳定的双质粒HBVDNA疫苗(pS2.S和pFP)的纯化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饶桂荣黄明杨富强莫国玉刘惠萍陈光明
关键词:DNA疫苗质粒纯化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体外转染表达与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转染COS-7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将带有preS2+S基因的重组疫苗质粒pS2.S和带有hIL2+hIFNγ融合基因的重组佐剂质粒pFP分别转染COS-7细胞,同时设立空质粒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组,于转染后24,48,72,96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HBsAg、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IL-2)及干扰素(IFN-γ)的表达,并测定融合蛋白的IL-2、IFN-γ活性,采用ECLWesternblotting分析和鉴定目的蛋白preS2+S、IL-2及IFN-γ的分子质量大小。结果:双质粒在转染COS-7细胞后不同时间均可进行分泌表达,且48h时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其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IL-2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pS2.S和pFP的转染上清分别在30.6ku和110ku处有特异性阳性反应条带。结论:HBVDNA疫苗质粒pS2.S和佐剂质粒pFP在COS-7细胞的最佳表达时间是转染后48h,并鉴定双质粒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30.6ku和110ku。
饶桂荣刘惠萍何晓嫱杨富强莫国玉陈光明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工程菌的中试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双质粒HBV DNA疫苗工程菌的中试发酵工艺。方法首先通过计算质粒拷贝数,检测工程菌DH5α/pS2.S和DH5α/pFP在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摇瓶培养确定培养基组成,再在30L发酵罐内,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补料方式,确定最佳发酵参数。并将确定的最佳发酵参数应用于50L发酵罐连续3批中试规模的发酵,同时考察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质粒稳定性和超螺旋质粒DNA的比例。结果工程菌DH5α/pS2.S和DH5α/pFP在连续传代30次后,质粒拷贝数保持稳定。确定最佳发酵参数为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梯度恒速流加方式补料,培养时间为10h。通过3批稳定发酵,最终可获得湿菌58.0~71.8g/L,质粒含量可达到1.11~1.58mg/g菌,超螺旋质粒DNA的比例达93%以上。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双质粒HBV DNA疫苗工程菌中试发酵工艺,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饶桂荣黄英王鹏何晓嫱杨富强莫国玉陈光明
关键词:DNA疫苗工程菌发酵
胸腺蛋白溶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陈光明杨若才杨富强莫国玉
关键词:胸腺蛋白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剂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考察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剂A、B的稳定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方法,对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剂A、B分别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在不同条件下考察样品的基本性状,特别检测质粒DNA的超螺旋比例及进行细胞学转染试验和体内药效学试验。结果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剂在破坏性因素的影响下,于光照(4 500±500)Lx、高温(40和60℃)、反复冻融(-20℃←→4℃和-20℃←→RT)条件下5 d均不稳定;匀速振动(140和240 r/min)10 d不稳定;在(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个月不稳定;在温度2~8℃条件下放置2年保持稳定。结论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剂对光照、温度敏感,应避光低温保存,避免反复冻融,适合现代快速长途运输,长期保存应在2~8℃条件下,暂定二年有效期,为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临床用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提供了依据。
石燕飞饶桂荣黄彬杨富强陈光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稳定性
治疗型双质粒HBV DNA疫苗对食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治疗型双质粒HBV DNA疫苗(简称HBV DNA疫苗)诱导食蟹猴HB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30只食蟹猴随机均分为5组(雌雄各半),分别重复肌注高剂量2000μg/kg、中剂量660μg/kg、低剂量200μg/kgEP介导HBV DNA疫苗,330μg/kg EP介导的佐剂质粒和PBS对照。在不同时间点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其血清抗-HBs水平并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频数。结果食蟹猴接种不同剂量HBV DNA疫苗后第10周起均产生不同滴度的特异性抗体。16周时EP介导的HBV DNA疫苗高、中、低剂量组各3只食蟹猴中分别有3、2、3只HBsAg特异性IFN-γT细胞计数阳性;29周时高、中、低剂量组全部动物应答呈阳性,其计数结果分别为30.0±13.5SFCs/3×105PBMCs,30.7±26.3SFCs/3×105PBMCs及17.7±6.4SFCs/3×105 PBMCs;而相同时间点佐剂组和PBS对照组3只食蟹猴均为阴性。结论EP介导的HBV DNA疫苗能有效诱导食蟹猴产生HBsAg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杨富强刘惠萍莫国玉谢锐姬陈光明侯金林
欣洛维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8
1997年
欣洛维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510602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杨富强陈光明吴乐园黄英王东晓关键词胃溃疡;治疗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6.62欣洛维(TP)由健康乳猪新鲜胸腺提取,是具有较强促细胞增殖活性的蛋白类口服制剂,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
杨富强陈光明吴乐园黄英王东晓
关键词:胃溃疡欣洛维药物疗法
HBV阳性肝癌患者中KIR/HLA-Ⅰ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在发生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HBV相关性HCC患者与503例健康志愿者的KIR和HLA基因型,探讨KIR基因型、KIR组合型以及KIR-HLA组合型与发生HBV相关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比较分析发现,HCC组和对照组KIR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R与其配体HLA-Ⅰ的比较分析中发现,HCC组Bw4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CC vs control=53.6%vs 66.7%,P=0.05); HCC组2DL2/3+HLA-C1与3DL1+HLA-B Bw4通路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CC vs control=67.8%vs 96.0%,P=0.00&HCC vs control=50.0%vs 64.2%,P=0.042)。对KIR基因与HBV-DNA载量关系的调查发现,高载量组中2DS5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High vs Middle=55.6%vs 14.3%,P=0.014&High vs Low 55.6%vs 19.2%,P=0.025)。结论 HCC组中表达KIR-AB3组合型、减少2DL2/3+HLA-C1与3DL1+HLA-B Bw4通路和表达KIR2DS5与NK细胞天然杀伤功能抑制相关联,可能导致HBV感染后高病毒复制能力和不良预后。
崔乃千陈小平陈阳述杨富强刘树人肖露露苗芸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自然杀伤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的建立
2007年
目的构建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方法在野毒株1.3拷贝HBV载体的基础上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rtL180M,rtM204V位点突变,构建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并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以正向和反向将野毒株和耐药株分别连接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培养细胞克隆并进行病毒滴定。结果通过双酶切、PCR扩增、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成功建立包装细胞系并测得病毒滴度均为1×105cuf/ml。结论含正向及反向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构建成功,可以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细胞模型研究。
林占洲王战会周彬杨富强余治健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逆转录病毒载体
IL-2/IFN-γ融合蛋白质粒增强HB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IL-2/IFN-γ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增强HBV DNA疫苗(pS2.S)免疫原性的佐剂作用。方法构建IL-2/IFN-γ融合蛋白和HBV包膜中蛋白(PreS2+S)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pFP编码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子模拟IL-2/IFN-γ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检测质粒体外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提高质粒转染效率的在体电脉冲(EP)技术免疫健康BALB/c小鼠,分别以ELISA及免疫酶联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脏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水平。结果pFP能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IL-2和IFN-γ,其活性域保持相对独立,其分子模拟的结果得到了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定实验的证实。EP介导的HBV DNA免疫反应中,pS2.S+pFP组血清抗-HBs[(51.2±50.5)mIU/mL,89%]及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207±103)IFN-rT细胞SFCs/3×105脾细胞,78%]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S2.S+pcDNA3.1组[抗-HBs:(14.8±7.6)mIU/mL,64%;IFN-γT细胞:(84±70)SFCs/3×105脾细胞,28%](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可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
杨富强陈光明饶桂荣徐宇虹赵勇刚何晓嫱孙希海侯金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