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晓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443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冻土
  • 10篇多年冻土
  • 5篇冻土退化
  • 4篇油管
  • 4篇油管道
  • 4篇气候
  • 3篇原油
  • 3篇原油管道
  • 3篇中俄原油管道
  • 2篇大兴安岭北部
  • 2篇地质
  • 2篇沼泽
  • 2篇植被
  • 2篇中俄
  • 2篇土壤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暖
  • 2篇全新世
  • 2篇黄河源区
  • 2篇工程地质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哈尔滨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1篇常晓丽
  • 23篇金会军
  • 22篇何瑞霞
  • 11篇吕兰芝
  • 11篇杨思忠
  • 10篇于少鹏
  • 9篇罗栋梁
  • 9篇王绍令
  • 5篇孙广友
  • 4篇郭东信
  • 4篇郝加前
  • 4篇张艳林
  • 2篇张建明
  • 2篇陈友昌
  • 2篇魏智
  • 2篇王永平
  • 2篇李国玉
  • 2篇余光辉
  • 2篇韩旭军
  • 2篇朱佳文

传媒

  • 16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油气储运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新校园(上旬...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被引量:42
2009年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 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关注、研究、整治和管护寒区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于少鹏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
关键词:冻土退化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北起漠河(连崟),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和松嫩平原北部最终到大庆林源,管道全长953 km,其中漠河-乌尔其段为多年冻土区,长度441 km.沿线多年冻土,森林,沼泽湿地等环境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由于管道是长距离线性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冻土环境影响较大.考虑了管道工程的特殊性和沿线的冻土环境要素资料,提出利用地表稳定性指标来评价沿线的冻土环境.根据地表扰动程度,位移量,景观改变状况,及沿线的冻土类别,年平均地温等参数,将地表稳定性分成4个等级:地表稳定型、地表较稳定型、地表不稳定型和地表极不稳定型,分别对应冻土环境良好、一般、不良和较差地段.评估结果表明,此环境评价方法简明易懂,应用方便,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精度较高.
何瑞霞金会军王绍令郝加前常晓丽罗栋梁
关键词:中俄原油管道
呼伦贝尔高平原全新世早晚期砂、土楔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砂、土楔等楔状构造是多年冻土曾经存在的可靠证据,其与多年冻土及年均地、气温度的关系也是重建古冰缘环境的依据。在呼伦贝尔高平原中南部的乌尔逊河、辉河、新巴尔虎东旗和鄂温克旗发现大量砂、土楔及伴生的冻融褶皱。通过对其形态、规模及围岩(土)结构分析,并根据楔内充填物及围土的^(14)C定年结果判断,砂楔形成于早全新世(约10.0~7.5kaB.P.),当时研究区年平均气温为-6.5~-7.0℃;土楔形成于晚全新世(约2.3~2.0kaB.P.),其时年平均气温为-5.0~-5.5℃。这表明,早全新世更为干寒,风沙堆积活跃,多年冻土分布广泛;进入晚全新世后,气候转暖,呼伦贝尔气温与现今大兴安岭北部(即满归以北)的年半均气温(-5.0~-5.4℃)大体相当。据此推测,当时呼伦贝尔高平原的冻土发育程度与满归以北地区现今大片多年冻土状况相似。早全新世砂楔(脉)形成时期气温比现今大兴安岭北部低1.5~2.0℃。依此可见,早全新世该区多年冻土地温低于现今大兴安岭北部的地温(-1.5~-2.0℃),冻土厚度超过80~100m。
金会军常晓丽郭东信杨思忠何瑞霞
关键词:晚全新世
中俄管道(漠河-乌尔其段)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和评价被引量:23
2009年
在汇总大量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以及管道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重点阐述中俄输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出中俄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和指标。按不同类型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面积比率,并考虑地温、厚度及植被变化等特征,分成4个冻土工程地质区,即漠河—瓦拉干片状冻土区、瓦拉干—劲松大片融区的多年冻土区、劲松—加格达奇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加格达奇—乌尔其零星多年冻土区。然后按多年冻土含冰(水)量类别,并兼顾土层冻胀、融沉分类级别,又在4个区内共划分出151个冻土类别地段,依次按区分级进行评价,最后将这151个地段归纳为4种类型的工程地质地段:良好、较好、不良、极差。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吉延峻何瑞霞常晓丽郝加前
关键词:中俄原油管道冻土工程地质区划
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被引量:67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年冻土过渡区的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巴颜喀拉山南坡清水河地区岛状冻土分布南界向北萎缩5km;清水河、黄河沿、星星海南岸、黑河沿岸、花石峡等岛状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出现融化夹层和不衔接多年冻土,有些地区冻土岛和深埋藏多年冻土消失,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季节冻结深度变浅;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冻土厚度减薄.1991—2010年巴颜喀拉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90m和100m,1995—2010年布青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80m和50m.造成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地表年均温度由负变正,冻结期缩短,融化期延长,冻/融指数比缩小.伴随着冻土退化,高寒环境也显著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高寒沼泽湿地和河湖萎缩,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造成了地表覆被条件改变.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
关键词:气候变暖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沿线冻土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长约441km,南北向纵贯整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该区处于欧亚大陆冻土区东南边缘,冻土总体厚度较薄、温度较高、稳定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本文根据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分布的连续程度,并考虑地温、冻土厚度、植被变化等特征将管道沿线分成4个冻土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冻土类别特征、多年冻土在地形地貌上的分布规律、冻土工程性质、地表植被、冷生现象等标识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适应于中俄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地表稳定型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沿线各个冻土亚区不同地表稳定型的冻土区段进行了统计分析。
何瑞霞金会军郝加前郝加前常晓丽
关键词:冻土环境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2008年5-7月调查中,在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分别发现了新的砂楔和土楔;在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研究站设立了8个钻孔和2套自动气象站,开启了冻土、湿地、积雪研究以及现代陆面过程对下伏冻土影响的研究;在黄岗梁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冻融褶皱;调查了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活动与冻土进退的关系;发现小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显著,岛状冻土散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三江平原西部农业开发强烈改变了地表覆盖,冻土温度升高显著,冻土上限下降明显,甚至厚度较薄的冻土消失.后期工作希望通过综合、集成分析以上结果,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冻土南界及环境变迁.
杨思忠金会军郭东信吕兰芝常晓丽何瑞霞于少鹏孙广友张秋良周梅
关键词:冰缘地貌古土壤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温度及厚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新布设的冻土孔及原有冻土资料,分析黄河源区冻土温度和厚度的空间分布。源区实测多年冻土年均地温最低为-1.81℃,冻土最厚74 m,均位于巴颜喀拉山北坡的查拉坪。214国道(K445-K604段)沿线多为高温多年冻土(年均地温〉-1℃),但巴山北坡海拔4 520 m、布青山海拔4 300 m以上,年均地温低于-0.5℃。巴山北坡海拔4 610 m、布青山海拔4 420 m以上,年均地温低于-1℃。巴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 m,年均地温减少0.47-0.75℃,冻土厚度增加16-25 m;纬度向北增加1°,年均地温减少0.85℃,冻土厚度增加20-30 m。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何瑞霞杨思忠常晓丽
关键词:多年冻土黄河源区
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被引量:76
2010年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多年冻土层在垂向分布上有衔接状和不衔接状两大类.不衔接状又可分为浅埋藏(<8m)、深埋藏(>8m)和双层多年冻土等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气温以0.02℃.a-1增温率持续上升,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导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80m,最大季节冻深平均减少了0.12m,浅层地下水温度上升0.5~0.7℃.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土分布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22
2010年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
关键词:冻土退化环境问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