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思忠

作品数:28 被引量:38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冻土
  • 11篇多年冻土
  • 6篇气候
  • 6篇寒区
  • 4篇冻土区
  • 4篇冻土退化
  • 3篇油管
  • 3篇油管道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变暖
  • 3篇全新世
  • 3篇微生物
  • 3篇环境变化
  • 3篇变暖
  • 3篇冰楔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下水
  • 2篇冻融
  • 2篇油污染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哈尔滨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白银市水电勘...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8篇杨思忠
  • 26篇金会军
  • 16篇何瑞霞
  • 11篇常晓丽
  • 8篇魏智
  • 8篇于少鹏
  • 8篇吕兰芝
  • 6篇罗栋梁
  • 6篇王绍令
  • 6篇吉延峻
  • 4篇郭东信
  • 4篇孙广友
  • 3篇陈友昌
  • 3篇郝加前
  • 3篇林琳
  • 2篇张建明
  • 2篇吴锦奎
  • 2篇文茜
  • 2篇蓝永超
  • 2篇翟镇远

传媒

  • 17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寒区线性工程沿线冻土区的植被恢复被引量:14
2008年
寒区油气管道、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占地、建设和开挖对沿线寒区生态环境是一个切割、破碎的过程,对自然植被和下伏冻土造成了很大的扰动.管道泄露引发的油污还可引起植被的退化和死亡.植被覆盖层破坏后改变了原有的地气界面之间的水、热交换条件和力学性质,反过来又可加速引发下伏冻土和线性工程地基的退化.基于保护线性工程地基及下伏冻土的目的,同时顺应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就寒区线性工程的植被恢复问题已经有许多探索和实践.当前,寒区植被恢复注重最低限度的人为介入干预下的自然恢复,根据线性工程沿线土壤、湿度、营养条件、物种分布和丰度,视具体情况选择物种,确定建植方法.阿拉斯加管道和青藏铁路植被恢复上的经验和方法,可为拟建的冻土区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沿线的植被恢复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杨思忠金会军吉延峻魏智何瑞霞
关键词:植被恢复冻土环境保护
短期原油污染致使冻土活动层细菌群落显著改变--以加格达奇冻土活动层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生物降解与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变化密切相关.目前,对于东北冻土土壤中的适冷降解菌了解不足.新建成的中俄输油管道穿越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实验利用454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加格达奇冻土活动层土壤在受控原油污染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污染后的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优势类群包括Alicyclobacillus、Sphingomonas、Nevskia以及Bacillus.群落以芳烃降解菌或者耐受油污环境的细菌为主.这种变化与原油(尤其是芳烃)组分的生态毒害作用有关.较高浓度的原油污染下,群落中可耐受油污环境的细菌丰度相对更高.
文茜赵亮石玉兰杨思忠
关键词:细菌群落降解原油污染
中德联合冬给措纳湖地区寒区环境变迁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青藏高原腹地的内陆湖及其湖相沉积物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特征,在高原环境变迁研究中备受中外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8月15日~9月10日,中德联合考察小组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冬给措纳湖一带进行了第四纪冻土、地貌和地质学考察,并对湖岸阶地做了初步的数字高程分析,调查了冬给措纳湖底地形、地貌,采集了湖相沉积物样本,在湖的东岸和西岸发现多年冻土,湖泊西北山谷观察到古冰川活动遗迹,初步推测该湖是由断陷沉降形成,为进一步分析湖区气候和环境变迁,联合小组拟定2007年3月份钻取湖芯.
杨思忠金会军Bernhard DiekmannBernd WünnemannSteffen Mischke吉延峻陈建辉杨奇丽
关键词:寒区环境变化
两万年来的中国多年冻土形成演化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大量的古多年冻土遗迹和古冰缘现象,并佐以古冰川、孢粉及动物化石等资料,重建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大期LPMax),中国多年冻土面积达到了5.3×10^6~5.4×10^6km^2(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3倍多),而全新世大暖期(HMP,或末次多年冻土最小期LPMin),中国多年冻土面积曾缩减至0.80×10^6~0.85×10^6km^2(约为现今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的50%).按照古冻土遗迹的年代及分布等特征,在确定LGM和HMP两个主要时段的冻土格局基础上,将20ka以来中国多年冻土演化进程划分为7个阶段:晚更新世LGM(20000~10800aBP)多年冻土强烈扩展,达到LPMax;早全新世气候剧变期(10800至8500~7000aBP)多年冻土较稳定但相对缩减阶段;中全新世HMP(8500~7000至4000~3000aBP)多年冻土强烈退化阶段,多年冻土缩减到LPMin;晚全新世新冰期(4000~3000至1000aBP)冻土扩展阶段;晚全新世中世纪暖期(1000~500aBP)多年冻土相对退化阶段;晚全新世小冰期(LIA, 500~100aBP)冻土相对扩展阶段,以及近代升温期(近百年来)多年冻土持续退化阶段.本文重建了各时段内古气候、古地理环境以及多年冻土分布范围和其他特征.
金会军金晓颖金晓颖罗栋梁何瑞霞王绍令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李世杰杨思忠
高温多年冻土区冻土地基预先融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07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加剧,高温冻土将会在更大范围出现,保护冻土原则的适用性将受到经济、技术、环保合理性的挑战.在条件适宜高温冻土区,根据建筑结构和基础类型,采用预先融化技术(简称预融技术)处理冻土地基可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回顾了国内外冻土区预先融化技术的经验,总结和展望了预融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中的三个基本步骤,包括施工前多年冻土的融化、已融土的密实和固结,工程运行期间保持融化和防止冻胀措施的实施.预融技术主要利用蒸汽,热、冷水的对流换热和电流热效应,以及改变地表热状况来融化下伏多年冻土.保持融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地表反射率和地基土的结构,融土保温以及利用主动和被动升温传热装置等(如热管技术).结合中国东北的一些预融技术运用实例,如漠河机场工程等,简要评述了预融技术的应用效果.
郝加前吉延峻何乃武魏智杨思忠何瑞霞金会军
关键词:气候变暖高温冻土冻土退化
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被引量:42
2009年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 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关注、研究、整治和管护寒区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于少鹏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
关键词:冻土退化
大兴安岭伊图里河地区的冰楔冰氢、氧同位素记录及其反映的古温度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大兴安岭伊图里河的不活动冰楔群是迄今发现的北半球纬度最南的冰楔,对研究该区古冻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冰楔冰的氢、氧同位素,发现冰楔的发育过程中有3次小周期的气温波动.3次冷期峰值时段(约2800,2300和1900aBP)比现今伊图里河年均气温分别低约2.1,1.1和1.3℃.综合前人研究、孢粉记录和定年结果,推测冰楔发育时间大约在3300~1600aBP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可能向南推进约2个纬度(约200km).
杨思忠金会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2008年5-7月调查中,在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分别发现了新的砂楔和土楔;在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研究站设立了8个钻孔和2套自动气象站,开启了冻土、湿地、积雪研究以及现代陆面过程对下伏冻土影响的研究;在黄岗梁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冻融褶皱;调查了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活动与冻土进退的关系;发现小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显著,岛状冻土散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三江平原西部农业开发强烈改变了地表覆盖,冻土温度升高显著,冻土上限下降明显,甚至厚度较薄的冻土消失.后期工作希望通过综合、集成分析以上结果,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冻土南界及环境变迁.
杨思忠金会军郭东信吕兰芝常晓丽何瑞霞于少鹏孙广友张秋良周梅
关键词:冰缘地貌古土壤
冻融作用对冻土区微生物生理和生态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不同时空尺度的冻融过程导致冻土温度变化及水的相变和迁移,改变着微生物生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冻融过程可改变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且冰晶生长过程能损伤细胞膜和细胞器。限于营养、氧气等其它极端不利条件,不少细胞逐渐转入休眠状态以度过难关;微生物DNA、蛋白质的合成和能量代谢仅用于维持细胞生存。冻融作用通过改变细胞代谢模式而影响微生物参与的寒区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多年冻土层保存了不同地质时期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作为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屏障,可有效削弱地表过程和地壳本底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微生物发展了相应的耐受机制,从结构和功能方面,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应对冻土环境和冻融过程。这可为寻找地外寒冷星球上可能的生命形式提供一些线索。
杨思忠金会军
关键词:多年冻土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
巴颜喀拉山青康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和活动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巴颜喀拉山是较典型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南、北坡迥异的气候、土壤及地表景观控制和影响其多年冻土空间分布。2008~2012年冻土调查及测温资料表明,该山以高温冻土(〉-1℃)为主。海拔是冻土主要影响因素。年均地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程递减率在北坡6℃/km,南坡4℃/km。北坡查拉坪及巴颜喀拉山口一带,活动层厚度约1m,活动层随海拔降低而增厚;南坡活动层厚度受局地因素影响较大,与海拔无明显相关。
罗栋梁金会军林琳游艳辉杨思忠王永平
关键词:活动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