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8篇幽门螺
  • 8篇幽门螺杆菌
  • 8篇螺杆菌
  • 5篇幽门螺杆菌感...
  • 5篇螺杆菌感染
  • 5篇杆菌感染
  • 4篇代谢
  • 4篇代谢型
  • 4篇儿童幽门螺杆...
  • 3篇基因
  • 2篇综合征
  • 2篇小肠
  • 2篇小肠结肠炎
  • 2篇耐药
  • 2篇结肠
  • 2篇肠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诱导
  • 1篇等位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3篇郭景
  • 10篇徐樨巍
  • 7篇李东丹
  • 6篇于飞鸿
  • 5篇周锦
  • 4篇郭姝
  • 3篇官德秀
  • 3篇张晶
  • 2篇张建中
  • 2篇周丽雅
  • 2篇王国丽
  • 2篇赵春娜
  • 1篇彭贤慧
  • 1篇沈惠青
  • 1篇吴润晖
  • 1篇何利华
  • 1篇王天有
  • 1篇秦秀敏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难点问题与高耐药幽门螺杆菌根除措施被引量:11
2016年
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逐年下降,其治疗中的难点问题诸多,可从菌株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入手,并结合Hp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工作经验,逐一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Hp的根除率,减少复发。
郭景徐樨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儿童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Eo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EoE患儿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1.96(4.96,12.81)岁。学龄前期患儿呕吐较为常见(4/5例),学龄期和青春期患儿以腹痛为主(11/1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22.22%(4/18),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3%(6/18)。55.56%(10/18)的患儿或一级亲属存在过敏史,68.75%(11/16)总IgE水平升高,66.67%(12/18)食物变应原阳性,牛奶、鸡蛋和小麦为常见的变应原。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红斑、粗糙、糜烂、线性溃疡、环状改变、犁沟样或皱纸样改变、颗粒样改变、息肉样改变或贲门口松弛。27.78%(5/18)的患儿内镜下表现正常。病理组织学多表现为食管慢性炎症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患儿失访3例,其余1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患儿均采用饮食回避治疗,9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较快缓解,其中1例患儿停药后复发,再次激素治疗有效,另有2例消化道症状出现反复或停药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回避饮食治疗可缓解。结论EoE多见于年长儿,男童多见,学龄前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学龄期和青春期多表现为腹痛。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多数患儿食物变应原阳性;消化道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诊断EoE的重要手段。饮食回避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在EoE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少数患儿存在激素依赖。
李婧周锦郭景房永利吴捷王天有
关键词: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胃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及宿主基因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胃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和宿主CYP2C19基因代谢型方法的准确性,旨在寻求一种方便、快速、准确检测儿童HP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和CYP2C19基因代谢型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123例13C呼气试验检查阳性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胃镜下取胃黏膜并收集胃液标本。从胃液中提取DNA,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Rnase P酶和cag H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别检测HP23SrRNA和宿主CYP2C19基因代谢型。研究共利用5对引物和9条探针进行HPcag H基因和23SrRNA基因,以及人Rnase P基因和CYP2C19*2、CYP2C19*3基因检测。将胃液结果与胃黏膜活检标本HP培养和E-test药敏试验及CYP2C19基因代谢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胃黏膜HP培养、E-test药敏试验及CYP2C19基因代谢型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胃液实时PCR检测HP感染诊断敏感度为100%(94/94)、准确度为76.4%(94/123);检测克拉霉素是否耐药敏感度为98.9%(90/91)、特异度为66.7%(2/3),阳性符合率为98.9%(90/91)、阴性符合率为66.7%(2/3)、准确度为97.9%(92/94);检测宿主CYP2C19基因代谢型的准确度为90.0%(90/100)。结论胃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是检测儿童HP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和宿主CYP2C19基因代谢型有效方法,儿童临床值得推广。
李东丹彭贤慧房永利王国丽周锦于飞鸿官德秀郭景何利华张建中周丽雅张晶徐樨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液耐药儿童
儿童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培养菌株耐药性及影响耐药率的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246例13C呼气试验阳性的Hp感染患儿,电子胃镜下采集胃窦黏膜标本进行Hp培养,对获得的Hp菌株采用E-test法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患儿年龄、性别、内镜诊断、组织学表现、根除治疗次数等因素与抗生素耐药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46例患儿胃黏膜标本中174例Hp培养阳性,Hp阳性率为70.7%。总体耐药率情况显示,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6.55%(168/174例)、57.47%(100/174例)、4.02%(7/174例)、1.15%(2/174例)。单一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43.10%(75/174株),其中单一克拉霉素耐药率为93.33%(70/75株),单一甲硝唑耐药率为6.67%(5/75株);多重耐药率显示,双重耐药率为54.02%(94/174株),其中克拉霉素+甲硝唑双重耐药率占52.30%(91/94株),克拉霉素+四环素双重耐药率占1.72%(3/94株);而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三重耐药率为1.15%(2/174株);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四重耐药率为1.15%(2/174株)。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克拉霉素在曾进行过根除治疗后失败患儿中的耐药率[98.7%(148/150例)]高于未曾进行过根除治疗患儿[83.3%(20/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0,P<0.05)。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内镜诊断、组织学表现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有很高的耐药率,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双重耐药情况严重。
李东丹官德秀郭景房永利郭姝何丽华张建中周丽雅于飞鸿周锦王国丽张晶徐樨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儿童
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于飞鸿徐樨巍郭景郭姝李东丹周锦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李玉佳官德秀郭姝郭景徐樨巍
关键词:慢性腹泻炎症因子
维生素D受体及人β防御素2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及人β防御素2(HBD2)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于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行内镜检查的8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VDR和HBD2的表达水平,以及VDR和HBD2表达水平与胃炎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儿中,Hp阳性48例,男24例,女24例,平均年龄(11.4±2.7)岁;Hp阴性33例,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11.3±2.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患儿胃黏膜VDR和HBD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Hp感染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7.5%比39.4%,79.2%比63.6%,均P<0.05)。VDR和HBD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均>0.05);VDR和HBD2表达与胃黏膜颗粒样变呈正相关(r=0.384,P<0.001;r=0.258,P=0.020);VDR表达与胃内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365,P=0.001),HBD2表达与胃内炎症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p感染儿童胃黏膜VDR、HBD2表达水平升高。VDR表达水平与胃炎程度及胃黏膜颗粒样变相关。HBD2表达水平与胃黏膜颗粒样变相关,但与胃炎程度无相关性。
郭景赵春娜秦秀敏叶晓琳徐佳童徐樨巍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维生素D受体人Β防御素2
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于飞鸿徐樨巍郭景李东丹
新生儿期后以便血起病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期后以便血起病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62例起病年龄大于28 d、以便血起病的临床诊断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此年龄段NEC的病因,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按食物过敏源IgE检测结果分为:牛奶蛋白阳性组,牛奶蛋白阴性组;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分为:嗜酸细胞增多组(≥0.5×10^(9)/L),嗜酸细胞正常组(<0.5×10^(9)/L);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单纯NEC组(无合并感染),NEC+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组,NEC+其他感染组(合并沙门菌感染或败血症等);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普通氨基酸组(渗透压310 mOsm/L),稀释氨基酸组(渗透压233 mOsm/L),深度水解组(渗透压185 mOsm/L);比较各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肠壁积气恢复时间、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62例患儿中男27例,女3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1.4(1.2,2.3)个月,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2(2.9,3.4)kg,足月儿占87.1%,剖宫产占62.9%。53例(85.5%)存在过敏症状,13例(21.0%)有过敏家族史,29例(46.8%)存在牛奶蛋白过敏,32例(51.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牛奶蛋白阳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阴性组(P=0.047);嗜酸细胞增多组低敏配方喂养1 d临床缓解率高于嗜酸细胞正常组(100.0%比65.0%,P=0.002)。10例(16.1%)患儿合并艰难梭菌感染,2例(3.2%)沙门菌肠炎、4例(6.5%)败血症;NEC+其他感染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时间更长(P<0.05),NEC+CDAD组患儿反复住院的几率更高(40%,P=0.004)。62例患儿肠壁积气消失时间平均为(4.5±2.9)d,平均禁食(3.9±3.0)d后开始低敏配方喂养,喂养后1 d的临床缓解率为79.0%,平均(5.8±3.2)d可加量至满足生理需要。稀释氨基酸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H=10.208,P=0.006),不同喂养方案患儿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
郭景吴捷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难辨梭菌食物过敏
合并肠旋转不良的心-面-皮肤综合征国内首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提高对心-面-皮肤综合征(CFC)的认识。方法 总结2022年1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CFC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FC罕见,临床表现包括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系统疾病、生长发育障碍、胃肠功能障碍、神经认知迟缓和癫痫发作等,BRAF等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有助于诊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针对于临床症状进行多学科对症治疗,长期随访。结论 对于CFC应加强认识,结合其临床表现,早期识别、进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在治疗方面现仍存在较大挑战。对于存在喂养困难的CFC患儿,辅助喂养至关重要。
郭景吴捷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BRAF基因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