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平
- 作品数:119 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 2023年
- 近代中华大变局,董学乘机兴起,康有为则功不可没。学术超女魏义霞教授充分挖掘康有为学术史料,其论精彩纷呈,可谓切实推进了董学研究之深入。康有为认定董仲舒思想是孔学的嫡传,“董仲舒是康有为选定的孔学代言人”。并且,董仲舒足以“超孟轶荀”,刘向有曰“仲舒作书美荀卿也”,其承续荀子是毫无疑问的。
- 余治平
- 关键词:儒学研究荀子
- “制民之产”:从生存需要到财产权利——现代法权哲学视野下孟子“恒产”“恒心”关系再诠释被引量:2
- 2021年
- 王者施行仁政当察觉民情疾苦,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尊重并维护其财产权利。民众"善心"必须以个人"恒产"被确立和保护为前提。孟子最早在个体职业、财产与整体社会稳定之间建立逻辑关联。"制民之产"在君王是"发政施仁"的分配政策和制度安排,在民众则是基本人权,包括产业权、财富权。民众只有在拥有产业和财富之后,才能行使自己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税赋的征收应当在生产财富与收取数额之间寻求合理的张力,以不超过民众所能够承受的程度为标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政府,财产权利都不可让渡,否则就意味着出卖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个体自由,随之而来的则是被控制、被支配。对财产权利的伸张,用制度形式保证个体的财产权利不受侵犯,是"制民之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体法权概念的必然规定。
- 余治平
- 关键词:恒产恒心财产权利
- 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
- 2024年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立子立嫡之制是周人对殷商“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天子在众多公子中选拔接班人,难免任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祸乱事变。周政的特点是让政治道德化,让道德政治化,使血亲社会化,使社会宗法化。血缘关系是生来如此而并非后天人力所为。把血缘关系上升到一种天定法则的高度予以确认,等于在为“亲亲”之制建构可靠根基。以嫡系长房、长孙为大宗,血缘正统可靠,是“百世不迁之宗”,秉承先祖恩德最隆最多;而以庶子系统、旁支所出为小宗,是先祖余泽播撒。“五世而迁之宗”要求小宗超过五世则剔出丧服范围。“大宗维翰”而具有核心地位,“宗子维城”则能够起到拱卫、守护作用。对别子小宗和别子大宗强调尊过去的祖,无疑是变相要求他们尊现在的王。依据亲亲尊尊法则所建构出的宗法社会,以一种向内挖掘亲和力而不是向外诉诸神力的形上方式,来实现一种具有儒家鲜明特色的王道普遍性。
- 余治平
- 关键词:宗法
-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 2019年
- 李存山先生是资深的中国哲学史专家、著名学者,作为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对董仲舒研究会的工作一直以来都颇多关心、支持和帮助,谨表感谢!秦汉变局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不止。遥想当年,儒家怎么就从先秦诸子百家之一而跃升为统一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呢?汉初儒家知识分子究竟用什么妙招让皇帝采纳了孔子这套学说理论?这是值得不断反思和追究的有趣问题。李教授以陆贾、贾谊、董仲舒为例回溯了汉帝国从尊黄老到尊儒的意识形态选择过程,并主张陆贾“实有首创之功”,贾谊予以传承,至董仲舒则“实现了这一转变之大成”。
- 余治平
- 关键词:按语儒学中国哲学副会长
- 生态哲学与儒家生机归仁论
- 2022年
- 谢谢郭萍!刚刚听刘丰讲到从“理学”转到“心学”研究,我觉得可喜可贺!把蒙老师的心学研究和理学研究概括成“新心学”,我觉得很有启发。首先,祝贺蒙老师全集的出版。在这件事情上面,我觉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吧:黄玉顺师兄有蒙老师这样的老师是有幸,蒙老师有黄玉顺这样的学生也是有幸。为什么呢?能够为老师、为先生出版全集,我觉得是弟子的一大责任、一大义务。玉顺兄能够有资源、有担当做好,我觉得非常敬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惜的是,我没有在这件事上出力,真的是蛮遗憾的。
- 余治平王一川(录音整理)
- 关键词:老师生态哲学新心学
-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 2021年
- 改革开放之后的董学研究,周桂钿教授用力最专,贡献卓著。在他看来,孔子、朱熹都没有生活在盛世时代。但董仲舒生活的主要时代则是武帝的盛世时代,我们现在也是盛世时代。《天人三策》中所讲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大一统、调均、教育、官不与民争利、选贤使能,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盛世与否尚有争议,但其跃然纸上的现实情怀,还是值得肯定的。
- 余治平
- 关键词:《天人三策》儒学研究大一统盛世现实情怀
- “存王者之后”以“通三统”——公羊家建构王权合法性的一个特殊视角被引量:1
- 2021年
- 《春秋公羊传》《礼记》较早总结出上古中国政治文明‚存二王之后‛的传统。礼遇前朝的遗老遗少,赐与其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保留先王之子孙后裔、政教礼制法度、历书体系,以体现时王也是受命之王,尊重先圣,分享国土,‚不敢专‛,不为一家一姓所私占。其效果则能够把新兴政权纳入历史谱系,展示自身道统与前朝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进而向天下人证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董仲舒传世文献《三代改制质文》篇厘清夏、商、周‚三正‛脉络,而以孔子著《春秋》当新王,因而‚上黜夏,下存周‛,自成一统。班固撰写《汉书》《白虎通》显然接受了董仲舒的观念影响并进一步开辟更为广阔的意义空间,甚至还演绎出道德哲学的蕴含。
- 余治平
- 关键词:春秋公羊学
- “絜矩之道”与“感而遂通”——儒家恕人工夫论前提的哲学分析
- 2024年
-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不隔,天之则即是人之则。由《周易·感卦》兑上艮下的结构则可知阴阳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感应离不开性情,并以性情为先验基础。类是感应的对象性前提。万物身上都潜藏着可以与别物相交流、相沟通的可能性,物始终开显着自身,等待别物的进入和通达。《易传》强调圣人在沟通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圣人用性情之心去“会通”天文地理与天下之动,实现与天、与神相统一。
- 杨洪武余治平
- 关键词:儒家工夫
- 重构中国哲学:前景、可能与资源清理被引量:5
- 2004年
- 在目前中国社会广泛流布的哲学主潮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三大部分。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相互碰撞与激荡之后 ,三者必然会在一个崭新历史起点上实现有机整合 ,完成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的思想大融合。在重新整合这三个部分的中国哲学重构过程中 ,西方现代哲学理性分析、批判创新的气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总结 ,传统中国哲学始终与生活世界、人生体验相联系的品格都将成为可充分利用的哲学资源。不可否认 ,重构中国哲学也将面临着来源于社会基础、主体内容承接、话语转换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在本质上 ,中西激荡、内外交汇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一个由现实实践。
- 余治平
- 关键词: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
- 德国哲学与中国——访梁志学教授
- 2006年
- 余治平
- 关键词:德国哲学志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自然哲学博士生导师《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