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治平

作品数:72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儒家
  • 11篇哲学
  • 11篇孔子
  • 8篇儒学
  • 7篇道德
  • 6篇考论
  • 5篇工夫
  • 4篇儒学研究
  • 4篇伦理
  • 4篇按语
  • 3篇德性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普世价值
  • 3篇周易
  • 3篇主义
  • 3篇专栏
  • 3篇文化
  • 3篇文明
  • 3篇民族
  • 3篇法统

机构

  • 63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9篇余治平
  • 1篇余治平

传媒

  • 11篇衡水学院学报
  • 5篇社会科学
  • 4篇江南大学学报...
  • 3篇河北学刊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儒学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哲学分析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年份

  • 1篇2018
  • 8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子改制与董仲舒的《春秋》法统论(上)被引量:2
2013年
历代公羊家都坚信,孔子依托夏商周之礼法资源,著《春秋》而改制,行天子褒贬进退之权柄,属于继周而王,或直接代周而王,独成一王之法。故《春秋》之于周礼,并非追随、顺从,而有突破和创新。三代礼法虽不同,但它们在适应、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有效规范及当时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而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方面却是统一的。《春秋繁露》之《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文的礼仪、形式都必须依附于质的内在基础,质、文二元互变,礼的产生依赖于质、文共同作用,这一切又都明显区别于《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忠、敬、文谱系及其交替、流转作用之理势。秦汉知识分子颇热衷于把质、文逻辑关系直接与夏商周三代历史与礼制相比配。
余治平
关键词:孔子法统
“君为臣纲”与“从道不从君”——儒家君臣一伦的公正性追求
2013年
人伦生活中,事君与事父之间、尽忠与尽孝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而在具体的事君、尽忠的为政活动中,也经常遭遇到君与道的对立与矛盾。尽管从理论上说,凡是天子,皆由天所授,是苍天在人世间的化身或代言人,但因为天子的角色总得由凡人、活人去扮演,所以有时也难免会违背天的意志规定。于是,作为臣子便不得不在从君与从道之间。
余治平
关键词:凡人忠君天子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以《周易》'谦卦'焉中心
易》之《谦卦》把谦德纳入一个近乎神秘又非常严格的知识架构中,并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人文价值蕴涵。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了《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来说明如果没有一份谦逊、敬畏、卑微的心情,就容易傲视别人,也就不能与别人友善相待、和谐...
余治平
关键词:人文价值
忠、孝的两难选择与统一——作为儒家道德与伦理的一个复杂问题
2012年
儒家一向要求人们爱父母、尽孝心,但许多时候也遭遇尴尬,或尽孝则不能尽忠,或尽忠则不能尽孝。刘邦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则成功地解决了忠孝之间的矛盾。君王与父母同丧,早先时代,原始亲情浓郁,往往孝大于忠,先孝而后忠,一旦皇权至尊,君臣关系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则忠大于孝,先忠而后孝。历代善为政者都是鼓呼牺牲个体自我,服从整体大局的高手。危难时刻,孝必须无条件服从于忠。赵苞先报君,再殉母,是孝融入忠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忠也是一种具有类特性和族群性的高尚价值需求,忠的对象可以是亲情之外的天下所有人。义高于亲、高于生命,于是,忠又具有超越孝、不被孝所统摄的内涵。仁者亲亲,义者泛爱众。义出于仁,但也推广了仁。仁、孝一致,忠、义通融是儒家道德与伦理的最高境界。
余治平
关键词:儒家道德伦理
孔子“礼”论被引量:3
2009年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最基本的含义是人应该努力约束、限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人之为人的伦常规范。礼在本质上是一种自觉意识。"克己"是约束自己,即修身,加强自我修养。复礼不克己,则失去先决条件;克己不复礼,便失去修身方向。仁与礼始终相即相融。仁高于礼,礼服从仁。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孔子始终竭力维护周制周礼,但他对周礼又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与重建。
余治平
关键词:孔子复礼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2016年
周桂钿先生是董学研究的前辈学者,近些年来他别有创新,一直倡导“盛世儒学” ,力推董仲舒、魏征为其典型代表,已形成影响。周老的“盛世儒学”不应被解读成歌功颂德,毋宁是为盛世之下的社会问题开出一剂良方。金春峰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客观、公正地推进董学研究具有开山之功。这里,金老透过汉代经学名物训诂的内容而看出义理之学与哲学的特质,并且,其根本是天人关系,核心是重新树立天的权威与信仰、确立人的尊严与地位,进而确立皇权的性质、任务以及君臣、君民关系的规定,都是不刊之论。
余治平
关键词:儒学按语社会问题天人关系
“泰伯三让”何以“无得而称”?--儒家之让的德性自觉与工夫落实被引量:2
2014年
《论语》和《史记》都记载,周太子泰伯"三让"王位,避迁吴地。让了大位,却又能叫别人无法用任何好听的称誉来赞赏,实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品格。儒家入世、有为,其处人处事并不消极、退避,但却主张谦让、礼让。"让"的含义是辞让、谦让、恭让。行让的过程,始终受个体清楚明晰的德性意识所支撑。让是一切德行的客观基础。君子的所有嘉言善行都可以集中呈现为让德。让之为德也构成了儒家之礼的重要内容。让德还可生动体现在国家的内政、外交活动中。人际交往中,让德能够自觉地把自己设定在低处,而抬高别人。践行让德的关键就在于压制住内心中那些不符合礼乐规范的性情。违背让德的最为直接的一个祸害就是言语争辩。用道义、礼法束缚内心之中的血气性情,构成了行让工夫的落脚点。
余治平
关键词:泰伯工夫
董仲舒五行学说论被引量:4
2009年
现存文献中,《春秋繁露》第一次详尽阐述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位次、相互关系及其推演的逻辑与过程。五行的排列并不是任意随便的,木是五行之始,水为五行之终结,土则是五行之核心,这是一种"天次之序"。五行之间,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渐次而生,顺位而成,同时,间隙相胜,隔位而尅。五行的相生、相胜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法则,遵从这一法则与否,便形成五行之顺与逆,大量的自然现象、政事历史已经证验了顺逆五行的不同结果。五行也会通过紊乱、无序的变异征兆来反映天意、天志。但自然现象的变异,原因又并不在天,而完全在于人,是政事的失策、治理的不当、伦常的无序所造成的。土在五行之中,虽不名一方,也不占一时,但的确能够统摄、领导五行世界里所有一切。董仲舒五行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要论证现实伦常的合理性。五行可以与貌、言、视、听、心之五事,与春、夏、秋、冬之四时相对应。五行与五事、哲学与现实之间互因互果,双向连动,循环诠释。
余治平
关键词:
新中国六十年与重塑民族魂被引量:1
2009年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的时代主题是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和压迫、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政权至少在土地、政治、经济、司法、文化的制度层面上造就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新社会。第二个30年的历史任务则是富国富民,现代化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市场被全面引进了我们的公私生活。但随着改革推向纵深,潜藏在经济发展背后的负面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而这类问题内在地决定着下一个30年中国的发展路向。破解中国如何向世界贡献核心价值的难题,重建文化文明,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儒家文化三大统绪将成为未来中国人不容推卸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成与再度复兴需要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核心价值,即自己的动员力量。尽管步履维艰,但60年的探索与积累恰又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余治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儒家文化公平公正富国富民
儒家成己成性的哲學追求--以《中庸》之“誠”為中心
《中庸》之诚始终离不开物,物之为物注定与“诚”联系在一起,将“诚”提升到与物的生、成、形、灭相始终的地位,是《中庸》的独到发明。本文仅以周敦颐、张载和朱熹为论述中心,谈《中庸》之“诚”对宋儒的影响。
余治平
关键词:儒学《中庸》本体论宋代理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