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土壤
  • 2篇拯救
  • 2篇植物
  • 2篇普通小麦
  • 2篇自我
  • 2篇自我拯救
  • 2篇磷饥饿
  • 2篇基因
  • 2篇高等植物
  • 2篇
  • 1篇蛋白
  • 1篇低磷
  • 1篇低磷胁迫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有机酸
  • 1篇育种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酸酶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遗...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作者

  • 8篇姚树江
  • 7篇李继云
  • 7篇李振声
  • 6篇李滨
  • 6篇李玉京
  • 6篇刘建中
  • 3篇李振声
  • 2篇王培田
  • 1篇田锡箴
  • 1篇刘秀娣
  • 1篇孙建华
  • 1篇周伟
  • 1篇童依平
  • 1篇刘文杰
  • 1篇李树生

传媒

  • 2篇Journa...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各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磷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1999年
以部分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用土培盆栽法对小麦各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表明:小麦不同染色体臂上所携基因对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具不同效应,在供试材料中,B组染色体所缺失的臂在缺磷下对籽粒产量的贡献较大,其中以4BS、5BS效应最强;而D组所有缺失的染色体臂及大部分A组所缺失的染色体臂(除3AS、6AL外)在缺磷下则对籽粒产量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其中以5DS、3DL及2AL。
刘建中李滨李玉京李玉京李继云姚树江
关键词:土壤小麦染色体
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耐低磷胁迫特性的染色体控制被引量:21
1999年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一套缺四体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第1、4、7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最密切,且第1、7部分同源群内各染色体间在该性状的遗传互补性良好。第4部分同源群则不同,4A可以有效补偿4B与4D的缺失,反之则不能。(2)第2、3、5、6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不密切,且这些同源群内某一染色体的缺失大多不能被其他染色体有效地补偿,尤其是第3与第6部分同源群。(3)与耐低磷胁迫特性有关的基因可能位于1A、4A、7A、3B、5B、7D染色体,其中以1A、4A、7A为最显著,而1B、4B、7B、3A和6D染色体则携有该特性的抑制基因。因此,运用染色体工程手段通过培育异代换系而改良普通小麦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时,应注意保留这些携有耐性基因的染色体,尤其是1A、4A和7A并应代换掉1B、4B、7B、3A和6D染色体。
李玉京刘建中李滨李继云姚树江李振声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
高等植物对磷饥饿自我拯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被引量:20
1999年
磷饥饿状态下,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主动适应胁迫逆境,包括植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根系对低浓度有机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磷的再利用等。而这些生理生化反应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文着重综述与这三方面特性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与根系有机酸合成以活化难溶性磷有关的PEP羧化酶(PEPC);与有效吸收低浓度有机磷有关的高亲和力磷转运子;以及与利用生长介质中的有机磷有关的RNase、磷酸酶(APase);Ca2+-ATPase;低磷营养胁迫导致的植物与菌根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磷饥饿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等。
李玉京刘建中李滨李滨姚树江李继云
关键词:高等植物磷饥饿分子生物学自我拯救
高等植物对磷饥饿胁迫的自我拯救被引量:9
1998年
低磷营养胁迫下,高等植物会采取一系列自我拯救措施,包括将生长环境中的难溶性无机磷和无效态有机磷活化或水解释放有效磷(Pi)、对低浓度有效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的有限磷源的有效利用.适于这些自我拯救措施,体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将经受重大调整,这涉及到许多蛋白和酶的含量及活性的变化.与自我拯救密切相关的酶和蛋白的合成大量增加,有些则不同程度地减弱.有些酶,即使酶蛋白含量大大减少,但特殊的活性调节机制使其活性几乎未减弱甚至略有提高.本文主要概述磷饥饿状态下,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种酶、与有机磷利用有关的酶的变化,例如酸性磷酸酶、RNA酶、有关的蛋白激酶以及高亲和力Pi转运蛋白等.
李玉京刘建中李滨李滨姚树江李继云
关键词:高等植物磷饥饿蛋白自救
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研究被引量:215
1995年
将大田试验中500个小麦品种及品系中筛选出的18个性状良好的品种,在低磷、低锌、低硼和施用该3元素作为对照的不同条件下进行耐低营养特性的鉴定,筛选出能有效利用磷、锌、硼的品种.同时经室内分析研究看出,耐低营养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可明显降低根际pH值;根系中的6种重要有机酸含量高低不同,但在各处理中的4个典型品种的根系有机酸含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这为有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作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技术.
李继云刘秀娣周伟孙建华童依平刘文杰李振声王培田姚树江
关键词:营养元素有机酸土壤作物育种
小麦人工气温杀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利用塑料薄膜小棚,采用电热人工控温,以平均45~46℃的气温,对已抽穗的小麦处理2~3小时,收到较好的杀雄效果,其雌蕊仍有较好的受精结实能力.杀雄处理时期距始花期越近效果越好,以处理当天进入始花期的效果最佳.在控温杀雄条件下,不同部位的小穗和不同部位的小花杀雄效果不同.品种问对杀雄反应有所差异.
王培田姚树江田锡箴邓忠全李树生
关键词:小麦
不同生产时期小麦品种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被引量:33
1999年
以液培、土培盆栽法结合大田试验对我国不同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特性不是随品种的更替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新、老品种中均有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基因型;含有异源基因的小麦品种对土壤潜在磷的利用能力较强;土培盆栽法是一个较能代表大田试验的筛选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方法,而液培法的干物质重不适用于作为该特性筛选的指标;土培盆栽法中选择压力(即缺磷程度)是筛选成败的关键,3年的试验结果证明,缺磷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在8mg/kg左右是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筛选的适宜的选择压力.
刘建中李玉京李滨姚树江李继云李振声
关键词:小麦磷肥
长穗偃麦草酸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8
1998年
以一套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与二体异代换系为材料,用等电聚焦(IEF)研究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酸性磷酸酶(AcPh)与碱性磷酸酶(APH)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AcPh大多聚焦于pH5~7范围内,其编码基因位于3E染色体,而APH编码基因则位于4E染色体。由于5E染色体的附加,AcPh活性带强度显著减弱。
李玉京李滨刘建中李继云姚树江李振声
关键词:长穗偃麦草基因定位IEF磷酸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