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京
作品数:
17
被引量:21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霍英东教育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李振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李继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李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刘建中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姚树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3篇
期刊文章
3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1篇
生物学
8篇
农业科学
主题
5篇
小麦
4篇
植物
4篇
胁迫
4篇
磷饥饿
4篇
基因
3篇
土壤
3篇
普通小麦
3篇
偃麦草
3篇
基因组
3篇
高等植物
3篇
磷
3篇
长穗偃麦草
2篇
蛋白
2篇
低磷
2篇
营养胁迫
2篇
拯救
2篇
酸性磷酸酶
2篇
土壤磷
2篇
染色
2篇
染色体
机构
12篇
中国科学院遗...
11篇
中国科学院生...
2篇
中国科学院植...
1篇
北京农业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16篇
李玉京
11篇
李滨
11篇
李继云
11篇
李振声
9篇
刘建中
6篇
姚树江
5篇
李振声
1篇
李振声
1篇
李子银
1篇
孙宝启
传媒
4篇
Journa...
2篇
生物技术通报
2篇
西北植物学报
1篇
生物工程进展
1篇
生命科学研究
1篇
遗传
1篇
作物学报
1篇
北京农业大学...
年份
1篇
2000
8篇
1999
4篇
1998
1篇
1997
1篇
1996
1篇
1993
共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高等植物对磷饥饿胁迫的自我拯救
被引量:9
1998年
低磷营养胁迫下,高等植物会采取一系列自我拯救措施,包括将生长环境中的难溶性无机磷和无效态有机磷活化或水解释放有效磷(Pi)、对低浓度有效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的有限磷源的有效利用.适于这些自我拯救措施,体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将经受重大调整,这涉及到许多蛋白和酶的含量及活性的变化.与自我拯救密切相关的酶和蛋白的合成大量增加,有些则不同程度地减弱.有些酶,即使酶蛋白含量大大减少,但特殊的活性调节机制使其活性几乎未减弱甚至略有提高.本文主要概述磷饥饿状态下,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种酶、与有机磷利用有关的酶的变化,例如酸性磷酸酶、RNA酶、有关的蛋白激酶以及高亲和力Pi转运蛋白等.
李玉京
刘建中
李滨
李滨
姚树江
李继云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磷饥饿
蛋白
自救
与高等植物吸收(NO_3)^-/(NH_4)^+、(PO_4)^(3-)和K^+有关的膜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999年
高等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是其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的基础,尤其在营养元素缺乏的状态下,更与其抗营养饥饿等特性息息相关。兼于土壤中N、P、K元素缺乏的严重性与普遍性,以及N、P、K对高等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有关高等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膜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NO-3/NH+4、PO3-4与K+膜转运蛋白均有低亲和力和高亲和力系统(LowAfinityTransporter&HighAfinityTransporter)。对PO43-和K+而言,低亲和力系统是组成性表达的系统,在正常营养状态下对根系吸收营养起重要作用。而高亲和力系统是受营养缺乏而诱导表达的系统,对于植物的抗逆性、耐营养饥饿至关重要。迄今为止,与之有关的基因的全长cDNA或全基因已在几种植物中被克隆。此外,对基因的表达特性亦有广泛研究。本文简要概述这三大营养元素的膜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李玉京
刘建中
李滨
李滨
李振声
关键词:
高等植物
膜转运蛋白
编码基因
真核生物mRNA差显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98年
真核生物mRNA差显技术(DiferentialDisplay)的创立及其对该技术的一系列改进,为研究与生殖、发育、细胞分化、癌变、病变、衰老、程序化死亡及抗逆性与抗病性等生命过程有关的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有关基因的分子克隆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简要概述差显技术的原理、优越性、主要缺陷、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玉京
李子银
李振声
关键词:
真核生物
MRNA
CDNA-AFLP
高等植物对磷饥饿自我拯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9
1999年
磷饥饿状态下,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主动适应胁迫逆境,包括植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根系对低浓度有机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磷的再利用等。而这些生理生化反应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文着重综述与这三方面特性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与根系有机酸合成以活化难溶性磷有关的PEP羧化酶(PEPC);与有效吸收低浓度有机磷有关的高亲和力磷转运子;以及与利用生长介质中的有机磷有关的RNase、磷酸酶(APase);Ca2+-ATPase;低磷营养胁迫导致的植物与菌根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磷饥饿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等。
李玉京
刘建中
李滨
李滨
姚树江
李继云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磷饥饿
分子生物学
自我拯救
1.高亲和力PO<,4'3->转运子编码基因的cDNA克隆及特征分析;2.Chromosomal Control of the Tolerance to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Genomes of Thinopirum junceum and Thinopirum intermedium
低磷营养胁迫下,高等植物会采取一系列自我拯救措施,包括将生长环境中的难溶性无机磷和无效态有机磷活化或水解释放有效磷(Pi)、对低浓度有效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的有限磷源的有效利用.适于这些自我拯救措施,体内的许多生理生化...
李玉京
关键词:
磷饥饿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各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磷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999年
以部分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用土培盆栽法对小麦各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表明:小麦不同染色体臂上所携基因对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具不同效应,在供试材料中,B组染色体所缺失的臂在缺磷下对籽粒产量的贡献较大,其中以4BS、5BS效应最强;而D组所有缺失的染色体臂及大部分A组所缺失的染色体臂(除3AS、6AL外)在缺磷下则对籽粒产量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其中以5DS、3DL及2AL。
刘建中
李滨
李玉京
李玉京
李继云
姚树江
关键词:
土壤
磷
小麦
染色体
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耐低磷胁迫特性的染色体控制
被引量:21
1999年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一套缺四体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第1、4、7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最密切,且第1、7部分同源群内各染色体间在该性状的遗传互补性良好。第4部分同源群则不同,4A可以有效补偿4B与4D的缺失,反之则不能。(2)第2、3、5、6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不密切,且这些同源群内某一染色体的缺失大多不能被其他染色体有效地补偿,尤其是第3与第6部分同源群。(3)与耐低磷胁迫特性有关的基因可能位于1A、4A、7A、3B、5B、7D染色体,其中以1A、4A、7A为最显著,而1B、4B、7B、3A和6D染色体则携有该特性的抑制基因。因此,运用染色体工程手段通过培育异代换系而改良普通小麦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时,应注意保留这些携有耐性基因的染色体,尤其是1A、4A和7A并应代换掉1B、4B、7B、3A和6D染色体。
李玉京
刘建中
李滨
李继云
姚树江
李振声
关键词:
小麦
基因组
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与耐低磷营养胁迫有关的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1
1999年
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和二体异代换系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营养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长穗偃麦草的4E与6E染色体携有耐低磷营养胁迫的基因,且其效应远远超过背景亲本中国春。(2)强烈抑制耐低磷胁迫特性的基因位于5E染色体。(3)2E和3E染色体的附加系与代换系耐低磷特性的表现不一致。尽管2E和3E的附加系对低磷营养胁迫极为敏感,但无论在对照或低磷胁迫条件下,其相应的异代换系却显著优于其附加系和中国春。此外,对附加系和代换系表现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李玉京
刘建中
李滨
李继云
姚树江
李振声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基因
黑麦基因组中不同染色体在缺磷胁迫下对普通小麦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酯酶(Acph)遗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0年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在低磷胁迫下对其根系分泌Acph 能力测定及同工酶等电聚焦分析证明:缺磷胁迫是Acph基因表达的诱导因子,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在中国春小麦背景中对其根系在低磷胁迫下 Acph的分泌具不同的正效应,其中以 1R 染色体的效应最为强烈, Acph等电聚焦(IEF)的酶谱清楚地表明黑麦的1R染色体上携有在缺磷胁迫下诱导表达的Acph基因。
刘建中
李玉京
李滨
姚村江
李振声
李继云
关键词:
缺磷胁迫
酸性磷酸酯酶
小麦
不同生产时期小麦品种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
被引量:33
1999年
以液培、土培盆栽法结合大田试验对我国不同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特性不是随品种的更替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新、老品种中均有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的基因型;含有异源基因的小麦品种对土壤潜在磷的利用能力较强;土培盆栽法是一个较能代表大田试验的筛选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的方法,而液培法的干物质重不适用于作为该特性筛选的指标;土培盆栽法中选择压力(即缺磷程度)是筛选成败的关键,3年的试验结果证明,缺磷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在8mg/kg左右是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筛选的适宜的选择压力.
刘建中
李玉京
李滨
姚树江
李继云
李振声
关键词:
小麦
磷肥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