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 被引量:14 2015年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检查、诊断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检查过程会对肠道、肠系膜造成牵拉刺激,产生反射性痉挛和牵涉痛,进而增加患者的不适。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不仅可消除患者的痛苦,还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操作条件,有助于更仔细和彻底地完成检查和治疗[1,2]。 陈海涛 王先锋 马亚 刘绍正关键词:纤维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术 复合丙泊酚 羟考酮 反射性痉挛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2~72岁,ASA分级I或II级,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n=20)和C组(n=20)。两组均于麻醉前左侧卧位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胸7平面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麻醉苏醒后,D组给予0.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毕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 mg/mL,昂丹司琼16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作为补充镇痛并用于爆发性疼痛时的补救镇痛。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后2,4,8,12 h的VAS及Ramsay评分,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 h 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8,12 h A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D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秦怀峰 刘绍正 陈海涛 吴夕关键词:罗哌卡因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 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 L+咪达唑仑(50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 L+右美托咪定(1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关键词:咪达唑仑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疼痛与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的疼痛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全麻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组患者(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和氟比洛芬酯50m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一般手术情况、VAS评分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2~4hVAS评分均显著增高,8h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后2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4h、8h及24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期Riker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氟比洛芬酯(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躁动,缓解疼痛程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李伟 陈海涛 刘邵正 李雷 武秀梅 王先锋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躁动 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1),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手术结束前30 min,试验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1),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1)。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 d(T_(0)),术后1、3、5 d(T_(1)、T_(2)、T_(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患者疼痛和抑郁情况,并取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淋巴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气管导管拔出即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亦无显著差异(P>0.05)。与T_(0)比较,术后2组VAS和SDS评分均升高,T_(1)、T_(2)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试验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比较,T_(1)、T_(2)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T_(1)、T_(2)、T_(3)试验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_(0)比较,T_(1)、T_(2)患者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B细胞与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_(1)、T_(2)的CD3^(+)、CD4^(+)T细胞水平,T_(2)、T_(3)的CD4^(+)/CD8^(+)比值,T_(3)的B细胞水平和T_(1)、T_(3)的NK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_(3)的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程度,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陈海涛 陈海涛 王先锋 李伟 王晓飞关键词:肺肿瘤 抑郁 纳布啡对单肺通气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纳布啡对单肺通气下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纳布啡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布啡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1,对照组在对应时刻给予等容积氯化钠注射液。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与维持方式均一致。术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患者生命体征。于术前1日(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术毕即刻(T2)、术后第3日(T3)和术后第7日(T4)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联素(ADP)水平,并于T0、T3、T4使用相关认知量表评估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结果纳布啡组术中rSO2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0.05),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与T0时比较,2组T3、T4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P <0.05),但同时点纳布啡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T3、T4时纳布啡PN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与T0时比较,纳布啡组T1~T3时、对照组T1~T4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均升高(P <0.05),而同时点ADP水平均降低(P <0.05)。T2~T4时纳布啡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 <0.05),ADP水平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 <0.05)。结论纳布啡可一定程度降低单肺通气患者PND发生率,提高ADP、rSO2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秦怀峰 陈海涛 刘绍正 吴会生 郭培培关键词:单肺通气 炎症 脑氧饱和度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地佐辛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作用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地佐辛用于结直肠癌(CRC)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作用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CRC根治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地佐辛0.8 mg/kg)和联合组[酮洛酸氨丁三醇(1.5 mg/kg)+地佐辛(0.4 mg/kg)],每组37例,两组术后均采用PCIA方式镇痛。比较两组术后1、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物消耗量,麻醉前和术后1、12、24、48 h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水平以及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间VAS、BCS、Ramsay镇静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VAS、Ramsay镇静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S评分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而BCS、Ramsay镇静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术后1、6、12、24、48 h的VAS、Ramsay镇静评分逐渐降低,而BC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1、6、12、24、48 h的VAS、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物消耗量均少于对照组[(11.02±4.41)次比(13.25±4.39)次、(70±6)ml比(76±8)ml](P<0.05)。血清5-HT、P物质水平组间、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术后1、12、24、48 h血清5-HT、P物质水平逐渐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术后48 h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地佐辛用于CRC术后PCIA较单独应用地佐辛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并能降低镇痛药物用量及术� 王晓飞 王先锋 陈海涛 王学东关键词:结直肠癌 酮咯酸氨丁三醇 地佐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5-羟色胺 P物质 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0.375%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作用时间。方法选择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美国麻醉协会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地塞米松(D)组、右美托咪定(DM)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使用药物均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NS组在30 ml局部麻醉药物中加入2 ml生理盐水,D组在30 ml局部麻醉药物中加入2 ml(10 mg)地塞米松,DM组在30 ml局部麻醉药物中加入2 ml(100μg)右美托咪定。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质量评分,以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结果与NS组比较,D组和DM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D组和DM组在感觉阻滞起效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麻醉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μg右美托咪定和10 mg地塞米松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但不能改善麻醉质量评分。 刘玉 陈海涛 刘绍正 王先锋关键词:地塞米松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ASA I~Ⅱ级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D1组、D2组、D3组,每组3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左布比卡因30 mL。其中,NS组和右美托咪定D1组、D2组、D3组分别复合2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50,100,150μg。观察4组患者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镇静评分状况。结果: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痛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1),镇静深度也随之加深(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产生剂量依赖性痛觉、运动阻滞延长和临床相关的镇静程度加深,右美托咪定100μg效果可靠且安全。 刘绍正 王先锋 李雷 李伟 蒲新 陈海涛关键词:左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94例择期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每组各47例。舒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阶段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阿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0)、术中5 min(T1)、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皮质醇(Cor);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T2时HR、MAP和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阿芬太尼组T0~T3时HR无明显变化(P>0.05),T2时MAP、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两组间T0~T3时HR、MAP、血清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LC术中采用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和减轻手术应激方面效果相当,但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少更轻。 王钦 陈海涛 刘绍正 王先锋关键词:阿芬太尼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