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均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75例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颅内压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和术后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胡均贤
- 关键词:闭合性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临床观察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评价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05—2013-09于我院治疗的5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对照组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观察并记录2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评分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游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良好率(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04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2/29),对照组为35.7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 关键词: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脑积水V-P分流术颅骨修补术
- 二维和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后并发症的异同被引量:4
- 2018年
- 背景: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后可发生与材料相关及不相关的并发症。目的:探讨二维和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后的并发症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颅骨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采用二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材料,160例采用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材料,总结两组修补后发生与修补材料相关并发症(包括钛网钛钉外露与钛钉松动翘起)及不相关并发症(包括顽固性皮下积液、癫痫、头皮坏死、头皮感染、颅内感染和颅内血肿)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二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组发生并发症14例,包括顽固性皮下积液2例、癫痫7例、钛网钛钉外露2例、钛网钛钉松动翘起2例、皮感染1例,最后统计发生与修补材料相关并发症4例,与修补材料不相关并发症10例;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组发生并发症17例,包括顽固性皮下积液5例、癫痫9例、头皮坏死1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血肿1例,最后统计发生与修补材料相关并发症0例,与修补材料不相关并发症17例;两组发生与材料相关并发症例数差异显著(χ~2=5.577,P=0.018);结果表明,使用三维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后的与材料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二维数字化塑形钛网。
- 胡均贤袁玉明赵德英徐春林吴雅兰
- 关键词:颅骨修补钛网并发症生物材料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颅压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苯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等措施进一步保守降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到手术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头颅CT环池改变、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结束时间为3.5~17.0 h,平均(11.3±0.9)h。对照组患者入院11.3 h后颅内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术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65.9%)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环池I型好转率(82.8%)及Ⅱ型好转率(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Ⅰ型好转率(48.0%)及Ⅱ型好转率(41.7%)(P〈0.05),而两组患者Ⅲ型环池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OS评分,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好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8.8%)(P〈0.01),病死率(1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2例,发生脑积水2例,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环池受压,患者预后较好且并发症发生较少。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 关键词:脑外伤弥漫性脑肿胀
-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应用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及平均动脉压情况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以及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和MAP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而Pa O2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中和用药后的RR与MAP均较对照组减小,Pa O2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躁动控制有效率达100.00%,躁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镇定效果明显,对患者的清醒过程不造成影响,对患者的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 关键词:颅脑外伤躁动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患者于伤后12 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IgM、IgG、IgA和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浆IgM、IgG、Ig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g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浆IgM、Ig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血浆IgA、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IgM、IgG、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中CD4^+、CD8^+水平、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6/50)和38.0%(19/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胡均贤徐春林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并发症
- 脑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并发颅内远隔部位出血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脑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并发颅内远隔部位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经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后,术后第2天头部CT提示右侧额顶叶出血。结果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血肿清除,但遗留偏瘫后遗症,回当地医院继续行康复治疗。结论脑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并发颅内远隔部位出血,与缺血性病变的出血性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压变异性有关。术前完善检查,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 程小志张帅沈育胡均贤何星河徐春林
-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颅内出血远隔部位
- 神经外科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两种术式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例神经外科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每组各100例。统计两组两周内术后并发症数据。结果术后两周经皮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15例,皮下积气2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总计19例;传统气管切开术出血4例,皮下积气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总计8例。两组术式术后出血发生率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术后皮下积气及切开感染发生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早期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肥胖颈短、病情相对平缓,无需立即开放气道的患者优先选用传统气管切开术。
- 胡均贤赵德英袁玉明徐春林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神经外科
- 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开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开颅术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组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肺部感染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72 h总体生存率为80.0%,其中治疗组88.9%,对照组7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总生存率为62.2%,其中治疗组64.4%,对照组6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32例,对照组肺部感染4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开颅术后使用血必净可提高72 h生存率,但不能提高14 d生存率,可改善和控制肺部感染并发症,使疗效好的患者生存获益。
- 胡均贤袁玉明徐春林祝锦文邓淑梅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开颅术血必净注射液生存率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体温、WBC、CRP和PCT的术后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术后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接受治疗的9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44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体温、WBC、CRP和PCT水平,记录感染组患者WBC、CRP等指标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细菌感染阳性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WBC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5天、第7天的平均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PC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温、WBC和CRP(P<0.05),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的检测优于体温、WBC、CRP等指标,而联合检测WBC、CRP和PCT对判断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有重要的意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 关键词:外科术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