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心悦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排斥
  • 2篇细胞
  • 2篇角膜移植
  • 2篇高危
  • 2篇高危角膜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点突变
  • 1篇眼晶状体
  • 1篇药物
  • 1篇移植大鼠
  • 1篇移植手术
  • 1篇增殖
  • 1篇人晶状体
  • 1篇人晶状体上皮...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上皮细胞增殖
  • 1篇烧伤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赵心悦
  • 3篇王智
  • 2篇张明昌
  • 2篇王启明
  • 2篇许康康
  • 1篇胡燕华
  • 1篇谢华桃
  • 1篇黄渝侃
  • 1篇姜冬玲
  • 1篇刘欣
  • 1篇宋蔚
  • 1篇龚敏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6种天然药物对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作用的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叶黄素(Lutein)、苦参碱(Matrine)、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姜黄素(Curcumin)、β-榄香烯(β-Elemene)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并比较它们抑制该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的强弱。方法采用CCK-8法及划痕实验初步定量分析比较各药物对SRA01/0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通过CCK-8实验证实,6种天然药物均可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SRA01/04的增殖(均P<0.05),且6种药物抑制bFGF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姜黄素、β-榄香烯、苦参碱、叶黄素、原花青素、白藜芦醇(P<0.05)。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发现,6种天然药物均可抑制SRA01/04的迁移(均P<0.05),且抑制细胞迁移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苦参碱、β-榄香烯、姜黄素、白藜芦醇和叶黄素、原花青素(P<0.05),其中白藜芦醇与叶黄素的作用强度相近(P>0.05)。结论天然药物白藜芦醇、叶黄素、苦参碱、原花青素、姜黄素、β-榄香烯可有效地抑制由bFGF诱导的SRA01/04增殖,并且可抑制该细胞的水平迁移。其中姜黄素和苦参碱分别在抑制SRA01/04增殖及迁移中作用较为突出,可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
段朝野赵心悦卞晨阳王智
关键词:苦参碱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细胞增殖
角膜移植材料及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张明昌谢华桃刘欣张晋南徐建江邓应平黄渝侃姜冬玲胡燕华寒溪赵心悦许康康瞿静语卢钟桥肖宇婷
该项目属于眼科领域。 角膜病是世界三大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的唯一治疗方法,但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机理不清、供体材料严重匮乏、传统手术方法造成移植材料的浪费。中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400万,占眼科致盲疾病的第...
关键词:
关键词:角膜病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近亲结婚的家系中新的CHST6突变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斑状角膜营养不良近亲婚配家系遗传结构特征,探讨斑状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与CHST6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该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所有成员都经过详细病史询问、严格的眼科检查,留存外眼像。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标准方法行HE染色,采集7名成员外周血各5 mL,提取RNA,逆转录生成cDNA,对其产物测序,CHST6测序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比对。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Ⅱ1和Ⅱ4的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先证者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的淀粉样物质沉积。斑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例患者在两条等位CHST6基因上存在相同的点突变(1072T>C),余表型正常且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均是该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结论 2例患者的两条等位CHST6基因上存在相同点突变(1072T>C),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
龚敏张明昌赵心悦许康康
关键词:近亲结婚基因测序
高危角膜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及VEGF-C/D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鼠角膜碱烧伤后VEGF-C/D的表达和意义,以及新生淋巴管在高危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取不同时间段角膜进行电镜观察,观察角膜血管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3、5、7、14、28d角膜组织VEGF-C/D及VEGFR-3的表达;并在角膜中仅有血管(A组),同时存在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B组),新生淋巴管消退期(C组),角膜新生血管消退期(D组)以及正常组(N组)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比较不同角膜植片的排斥反应指数(rejection index,RI)值及存活时间。结果:电镜观察发现,在碱烧伤后第7d时鼠角膜出现新生血管,未出现新生淋巴管,在碱烧伤2wk时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出现淋巴管,5wk时无明显的新生淋巴管,8wk时新生血管逐渐消退;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C/D及VEGFR-3的表达从第3d开始明显上升,并于第5d达到最高峰。角膜移植后N、A、B、C、D组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25±0.62、9.35±1.02、5.06±1.13、8.71±0.83、9.44±1.05d。组间比较发现,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A、C、D的存活时间均显著性延长(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存在VEGF-C/D及VEGFR-3的高表达,而且新生淋巴管能加速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王启明赵心悦王智
关键词:角膜移植淋巴管碱烧伤免疫排斥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辅助型T细胞偏移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ere dendritic cell,im DC)诱导辅助型T细胞偏移在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im DC来源于小骨骨髓,受体选择SD大鼠48只,供体选择Wistar大鼠30只,采取碱烧伤的方式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将受体SD大鼠分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ere dendritic cell,m DC)组、im DC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16只。m DC组和im DC组:术前7 d将体外培养的供体骨髓来源的m DC或im DC经尾静脉注射,且细胞悬浮于0.1 m L的体外培养液中;对照组:术前7 d将0.1 m L体外培养液经尾静脉注射。术后每天对大鼠角膜植皮进行裂隙灯检查,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皮存活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每组各将入组的4只大鼠处死并取角膜植皮组织进行HE染色,对各组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的Scurfin蛋白表达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 im 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8.67±2.46)d,均较m DC组(6.78±0.56)d、对照组(9.28±1.24)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 DC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为(4.54±1.02)分,低于m DC组(8.67±2.11)分、对照组(14.87±3.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 DC组术后3 d、7 d、14 d Scurf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0.74、2.35±0.83、2.28±0.76,均高于m DC组(1.42±0.17、1.56±0.42、1.48±0.12)及对照组(1.39±0.21、1.42±0.26、1.69±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 DC可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而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进而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
王启明赵心悦王智宋蔚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角膜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