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篇慢性
  • 27篇肝炎
  • 26篇乙型
  • 25篇乙型肝炎
  • 24篇慢性乙型
  • 24篇慢性乙型肝炎
  • 18篇细胞
  • 17篇干扰素
  • 15篇外周
  • 15篇外周血
  • 14篇乙型肝炎患者
  • 14篇慢性乙型肝炎...
  • 14篇肝炎患者
  • 10篇树突
  • 10篇树突状
  • 10篇树突状细胞
  • 7篇乙肝
  • 7篇乙肝患者
  • 7篇慢性乙肝
  • 7篇慢性乙肝患者

机构

  • 41篇苏州市第五人...
  • 3篇苏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1篇张雪华
  • 33篇朱传武
  • 26篇王海燕
  • 24篇李明
  • 22篇钱峰
  • 20篇常建国
  • 18篇罗湘蓉
  • 11篇许克玲
  • 10篇朱伟
  • 9篇王勇平
  • 6篇沈秀娟
  • 6篇叶建中
  • 5篇吴妹英
  • 5篇胥萍
  • 4篇马欣
  • 4篇柴晓哲
  • 4篇朱翔
  • 3篇童福易
  • 3篇吴建鸿
  • 3篇朱莉

传媒

  • 8篇抗感染药学
  • 6篇世界感染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苏州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2005肝脏...
  • 1篇第11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干扰素治疗前患者DCs分泌IL - 1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 4个月时DCs的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 ,治疗后IL - 12的水平仅在完全应答组较治疗前显著性增加 (P <0 0 1)。提示CHBDCs分泌IL - 12的水平低下 ,干扰素治疗可以促进DCs产生IL -12 。
朱传武钱峰王海燕李明常建国张雪华许克玲王勇平高胜兰童福易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PBMC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85例,健康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和4周PBMC 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生存和死亡情况,动态分析患者PBMC hTERT mRNA的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BMChTERT mRNA对肝功能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均数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中位数的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患者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具有完整研究资料的76例被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生存52例,死亡24例.生存组PBMC 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生存组在治疗后2、3和4周时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99.0、16.0和17.5,均P<0.01).治疗后2、3和4周,患者PBMC hTERT mRNA的AUC分别为0.760、0.987和0.986(95%CI分别为0.652~0.869、0.965~1.009和0.958~1.014).且从治疗后2周开始,患者PBMC hTERT mRNA表达即对生存具有显著评估价值(P<0.01).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 hTERT mRNA表达水平在治疗后各观察点上均显著高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U值分别为414.0、436.5、377.0和385.0,均P<0.05).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2、3和4周时生存组PBMC 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6.0、6.0和4.5,均P<0.05);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2、3和4周时生存组PBMC hTERT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1.0、0和0,均P<0.01).结论 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类型及预后与患者PBMC hTERT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
王海燕朱传武方焕钱峰李明罗湘蓉张雪华朱翔沈秀娟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预后
一种紫外线灯管清洁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紫外线灯管上灰尘的擦拭装置。一种紫外线清洁钳,包括钳杆、钳嘴和擦拭布带,钳杆上端设有钳嘴,两钳杆通过铰接轴相连,擦拭布带两端分别设置在两钳杆的钳嘴处形成U型,所述擦拭布带与紫外线灯管直接接触用于擦拭...
汤国红徐俊华张建平张雪华赵静赵明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颗粒溶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0例CHB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组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CHB组血清中颗粒溶素水平与乙肝患者HBV-DNA、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颗粒溶素可能参与CHB的疾病进程,这为研究CHB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柴晓哲张雪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颗粒溶素ELISA
苏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6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完善流脑的预防接种措施。方法对35例流脑病人和70例正常对照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住地及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流脑发病与性别、年龄、住地无关,但与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及免疫功能状况有关。结论不能忽视成年人及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
沈秀娟李兵丁宁宁张雪华王泽荣曹济生朱传武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因素
拉米夫定在IFN-α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MV)治疗干扰素(IFN-α)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以下简称CH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IFN-α经治CHB(IFN-α经治组)接受LMV治疗2—3年生化学、乙肝病毒血清学和病毒学资料,并以同期102例LMV初治患者(LMV初治组)作为对照组,比较既往INF-α治疗对后续LMV疗效的影响。结果:IFN-α经治组在12,24和36月的累积联合应答率分别为26.0%,46.9%和66.0%,而LMV初治组分别为12.8%,25.5%和44.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24和36月时,LMV初治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13.7%和26.1%,而IFN-α经治组分别为7.3%和9.6%,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分析显示IFN-α经治组与3年LMV治疗的联合应答有密切相关性(P<0.01),与HBV-DNA突破也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LMV对IFN-α经治组HBeAg阳性CHB的抗病毒疗效均显著优于LMV初治组患者,提示既往IFN-α治疗有利于提高LMV的抗病毒应答。
王海燕朱传武李明罗湘蓉钱峰沈秀娟朱翔张雪华朱伟王佩
关键词:HBEAG阳性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副伤寒1例
2002年
张雪华朱传武许克玲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副伤寒病例药物不良反应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PBMCs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37例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干扰素治疗组),36例CHB对照患者(患者对照组)和...
王海燕朱传武李明钱峰罗湘蓉朱伟张雪华胥萍吴建鸿
关键词:干扰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3例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患者停药后改用LMV100mg,q.d,口服(研究组),同期的82例为LMV初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24月治疗期间和停药6月后血液生化学、HBV血清学及其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73例、56例和42例)与对照组(82例、63例和45例)分别完成了LMV12,18,24月的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停药随访6月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在24月的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LMV治疗6月与18月后,HBeAg的消失率与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月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BsAg的消失率分别为11.90%和2.22%,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和对照组HBV-YMDD的累积变异率分别为16.44%和31.7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6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复发率分别为11.54%和21.05%,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肝疗效确切,其疗效显著优于LMV初治的患者。
朱传武罗湘蓉杨齐英王海燕张雪华常建国钱峰朱伟叶建忠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无应答乙型慢性
拉米夫定在干扰素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干扰素经治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经治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3年生化学、乙肝病毒血清学和病毒学资料,并以同期102例拉米夫定初治患者(...
朱传武王佩李明罗湘蓉钱峰王海燕沈秀娟朱翔张雪华朱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抗病毒疗法干扰素拉米夫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