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峰

作品数:72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肝炎
  • 35篇慢性
  • 33篇细胞
  • 32篇乙型
  • 31篇乙型肝炎
  • 27篇慢性乙型
  • 27篇慢性乙型肝炎
  • 23篇外周
  • 23篇外周血
  • 22篇干扰素
  • 20篇病毒
  • 19篇乙型肝炎患者
  • 19篇慢性乙型肝炎...
  • 19篇肝炎患者
  • 17篇树突
  • 17篇树突状
  • 17篇树突状细胞
  • 10篇乙肝
  • 10篇慢性乙肝
  • 8篇抗病毒

机构

  • 67篇苏州市第五人...
  • 6篇苏州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凯斯西储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昆山市妇幼保...

作者

  • 71篇钱峰
  • 56篇朱传武
  • 45篇李明
  • 41篇王海燕
  • 23篇常建国
  • 22篇罗湘蓉
  • 22篇张雪华
  • 13篇许克玲
  • 12篇朱伟
  • 9篇吴妹英
  • 9篇朱莉
  • 9篇王勇平
  • 9篇朱月萍
  • 8篇叶建忠
  • 7篇沈秀娟
  • 7篇胥萍
  • 6篇马欣
  • 6篇黄金龙
  • 6篇叶建中
  • 6篇李素凤

传媒

  • 10篇抗感染药学
  • 5篇世界感染杂志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苏州医学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江苏医药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第二届全国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2例疗效观察
2001年
钱峰李明
关键词: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抗菌药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变化的影响
王海燕朱莉王银玲朱月萍朱晓燕柴晓哲钱峰李明朱传武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1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反复肤目黄染9年,再发1个月余,加重1周”于2017年3月3日入本院治疗。200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肤目黄染,就诊于外院,查肝功能:TBil 307.6μmol/L,DBil 253.5μmol/L,Alb 34.4 g/L,ALT 17 U/L,AST 42 U/L;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抗体均阴性,入院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炎,胆囊炎。予“抗炎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黄疸不降反升,随后自行出院服用“中药”(具体不详),黄染渐退,最后恢复至正常水平。2015年,在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应曾就诊医院专家的建议,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未见明显异常。
柴晓哲朱伟罗湘蓉钱峰朱传武
关键词:病例报告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年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80例重型肝炎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1.3%。该方法对晚期重型肝炎疗效差,存活率只有9.5%。临床好转组与死亡组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369.9+113.1)μmol/L、(429.9+95.9)μmol/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清除率分别为51.5%、42.6%(P>0.05),治疗2~4天后胆红素的反弹率死亡组49.2%、临床好转组30.5%(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PTA均明显低于临床好转组(P<0.001)。合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者存活率分别为23.5%、25%。结论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可以提高存活率,但重型肝炎的预后仍然取决于患者病情特点和整体性、个体化治疗。
罗湘蓉朱传武常建国钱峰李明叶建忠施明慧李素凤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疗效预后
个体化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十年数据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MTCT)的阻断效果。方法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和产科根据HBsAg阳性孕妇的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对国内肝病指南推荐的免疫阻断方案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形成了个体化免疫阻断方案。本研究收集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分娩的所有HBsAg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其8~12月龄婴儿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观察组),均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MTCT阻断。同时,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昆山市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相应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国内肝病指南推荐的免疫阻断方案。结果观察组共有2702例孕妇入组,分娩健康新生儿2717例(含15例双胎)。其中2345例新生儿(含12例双胎)接受了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方案1和方案2)进行阻断;369例孕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案3),分娩新生儿372例(含3例双胎)。对照组共2616例HBsAg阳性孕妇入组,分娩健康新生儿2620例(含4例双胎),均接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进行阻断。观察组共19例婴儿HBsAg阳性,均为HBeAg阳性孕妇所产婴儿。其母亲HBV DNA载量均>5log10IU/ml,其中>7log10IU/ml的孕妇占84.21%(16/19)。观察组总体母婴阻断失败率为0.70%(19/2717),总体免疫阻断失败率为0.81%(19/2345)。HBeAg阳性孕妇中总体阻断失败率为1.21%(19/1574),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51%(19/1256),HBV DNA载量>7 log10IU/ml的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69%(16/949)。HBeAg阴性、HBV DNA载量<5 log10IU/ml和应用NAs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率均为100%。应用免疫阻断和NAs治疗组间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对照组共53例婴儿HBsAg阳性,总体母婴阻断失败率为2.02%(53/2620),显著高于观察组(χ^(2)=12.733、P<0.001)。其中,HBeAg阳性孕妇阻断失败率为2.87%(15/523),HBeAg阴性孕妇为1.81%(38/2097),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张荣唐雍艳喻茜丁志云朱莉姚杰赵继张玉马德明张丽娜姚小英丁善文石尚虎贾玉芳沈静王海燕龚婵聪沈秀娟李明钱峰朱传武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母婴传播个体化方案阻断
苏州地区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14日—3月10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统计患者的资料包括基础情况、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等,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其中咳嗽77例(占54.23%),咳痰50例(占35.21%),发热49例(占34.51%),咽痛咽干43例(占30.28%);患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呈正相关(ρ=0.315,P=0.001,P<0.05),提示年龄越大,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分型越严重;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99.30%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中仅有1例未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症状好转约在(2.59±2.38)d,症状消失约在(8.17±3.11)d,住院周期约为(13.18±2.79)d。结论:与其他变异株比较,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咳嗽,咳痰,发热,咽痛咽干等)存在共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分布呈正相关,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减少变异株的传播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吴雪华钱峰许炜璐朱月萍王银铃肖丹严玉娟王月黄金龙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拉米夫定在干扰素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干扰素经治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经治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3年生化学、乙肝病毒血清学和病毒学资料,并以同期102例拉米夫定初治患者(...
朱传武王佩李明罗湘蓉钱峰王海燕沈秀娟朱翔张雪华朱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抗病毒疗法干扰素拉米夫定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AIDS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CD4+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24个月C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3、6、12及24个月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治疗有助于恢复AIDS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这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钱峰田美娟许炜璐王海燕黄金龙陈慧李明朱传武高勇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CHB病人和12例健康对照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ABC法)检测PBMCs中穿孔素的表达。同期检测病人的血清ALT、AST,HBVDNA载量和HBV免疫学标志物。结果35例CHB病人PBMCs中穿孔素表达的均值为(7.87±4.60)%,12例健康对照为(0.87±0.44)%,CHB病人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人PBMCs中穿孔素的表达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82,P〈0.01和,=0.455,P〈0.01;与病人HBeAg是否阳性无关,但与血清HBVDNA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372,P〈0.05。结论CHB病人PBMCs中穿孔素的表达与乙肝的发病有关,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活动性状态和肝脏损害的程度,较高表达的穿孔素可能有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
朱传武钱峰李明罗湘蓉王海燕张雪华常建国叶建中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
苏州地区2019年—2021年HIV-1感染患者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近年来苏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患者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021年收治的苏州地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失败的HIV患者157例病历资料,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中病毒的毒株亚型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57例HIV患者样本中,90例患者(57.32%)pol基因区扩增成功,患者不同性别、传播途径、基线CD4 T细胞水平、合并肝炎、合并梅毒和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间的耐药突变比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HIV患者发生耐药突变,其对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1.41%、4.22%、78.87%和94.37%;HIV-1毒株亚型以CRF01_AE为主(40例,占56.32%),其次为B亚型(9例,占12.68%)和A亚型(8例,占11.27%);此外,还发现CRF67_01B、CRF01_AE/B和CRF07_BC等其他9种耐药重组亚型。结论:苏州地区HIV-1感染者采用ART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变迁情况,并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许炜璐魏志强黄金龙刘锦钱峰朱月萍
关键词:耐药基因亚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