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驰

作品数:6 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动脉瘤
  • 6篇颅内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复发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预测评分
  • 2篇评分
  • 2篇复发风险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医师
  • 1篇遗传学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医师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栓塞
  • 1篇外科
  • 1篇外科医师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6篇黄清海
  • 6篇王驰
  • 4篇吕楠
  • 4篇刘建民
  • 4篇曹伟
  • 3篇杨鹏飞
  • 1篇段国礼
  • 1篇瞿米睿
  • 1篇左乔
  • 1篇陈士跃
  • 1篇冯政哲
  • 1篇刘长江
  • 1篇李嘉楠

传媒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曹伟黄清海李司司王驰杨鹏飞刘建民
高分辨磁共振对颅内动脉瘤壁成像的初步评估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54例66个动脉瘤患者的3.0 T 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比较其中49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瘤壁强化组(18例,21个动脉瘤)与未强化组(31例,40个动脉瘤)的动脉瘤病变特征,分析影响破裂的危险因素。将另外5例破裂动脉瘤作为对照组,按照动脉瘤大小、部位及临床基本特征以1∶2比例从UIA中选取基线匹配患者10例作为未破裂组,比较两组动脉瘤病变特征。结果 (1)HR-MRI显示瘤壁强化与否在不同动脉瘤的位置、瘤体大小、是否为宽颈动脉瘤、瘤高与颈宽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瘤体体率<2组与≥2组的强化率分别为20.0%(8/40)和61.9%(13/21),破裂组动脉瘤子囊发生率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瘤颈宽度、瘤体体率、瘤高与颈宽比值和强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研究初步结果显示,HR-MRI动脉瘤壁强化与动脉瘤破裂有相关的趋势,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随访研究。
瞿米睿王驰陈士跃段国礼吕楠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4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 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 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王驰曹伟左乔吕楠冯政哲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
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2016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A破裂导致的SAH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表现出家族性,而遗传性动脉瘤高发,也提示基因遗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旨在探讨基因遗传在IA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防治IA提供参考。
黄清海曹伟王驰吕楠冯明陶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遗传学基因
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DSA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的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6例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从中按数字法随机抽取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师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年限,将参与调查的10名医师分为低年资组(从业〈5年)和高年资组(从业≥5年),各5名。所有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均由每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低年资组医师在首次评价后接受统一的神经介入Raymond分级课程培训1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原病例进行评价,比较低年资组培训前后、低年资组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与高年资组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高年资组一致性к值(0.46±0.05)高于低年资组(0.31±0.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2,P=0.01)。(2)高年资组整体一致性既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前又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后,组间к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4±0.04)比(0.31±0.11)和(0.41±0.06),t值分别为6.13和2.97,均P〈0.01]。(3)对于侧壁、分叉部、大型(11~25 mm)、中型(5~10 mm)、小型(〈5 mm)、窄颈和宽颈动脉瘤的Kappa值,低年级组培训前分别为(0.39±0.11)、(0.24±0.13)、(0.35±0.13)、(0.35±0.12)、(0.13±0.09)、(0.23±0.11)、(0.34±0.09),培训后分别为(0.45±0.06)、(0.37±0.07)、(0.75±0.21)、(0.40±0.14)、(0.12±0.09)、(0.63±0.04)、(0.33±0.07),高年资组分别为(0.57±0.04)、(0.51±0.04)、(0.48±0.05)、(0.63±0.07)、(0.40±0.07)、(0.49±0.05)、(0.56±0.05),低年资组培训后侧壁、分叉部、大型和窄颈动脉瘤栓塞结果判读的Kappa一致性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10 mm和宽颈动脉瘤培
王驰刘长江杨鹏飞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一个综合、简易、有效的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评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可能性大小,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术后处理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4例(共441个动脉瘤)并作为建模组,模型建立后,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9例(共109个动脉瘤)并作为验证组。在建模队列中,依据前期动脉瘤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建模组评分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cut-off值将评分表分为复发低危和复发高危。将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与北美复发风险分层评分(ARSS)模型和Raymond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评分并最终建立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3个因素为非支架辅助栓塞(1分)、Raymond分级≥Ⅱ级(1分)及动脉瘤大小[动脉瘤>25 mm(3分),动脉瘤10~25 mm(1分),动脉瘤<10 mm(0分)]。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38,95%CI:0.641~0.834,P<0.05)和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χ2=2.109,P=0.146);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复发低危(0~1分)和复发高危(2~5分),其敏感度为72.73%(48/66),特异度为68.80%(258/375)。动脉瘤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与ARSS评分相似(χ2=0.54,P=0.462),并且优于Raymond分级(χ2=15.10,P<0.01)。结论该研究所构建的简易动脉瘤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准确预测动脉瘤复发,但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李司司曹伟王驰吕楠冯明陶李嘉楠杨鹏飞刘建民黄清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风险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