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R扫描的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重建的方法研究
- [目的] 探讨适用于离体血管铸型MR扫描显影的方法,并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方法] 收集12例孕妇足月分娩排出的离体胎盘,以改良的自凝牙托材料作为灌注剂,生理盐水作为浸泡液,选择三种不同的显影剂(钆喷...
- 王志坚朱晓雯石瑾钟梅陈春林李彩霞贠照强陈淑滢何艳红陈玉英曹艳文
- 脑挫裂伤进展与伤后首次CT征象及早期临床表现的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伤后首次CT征象、早期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84例脑挫裂伤,根据脑挫裂伤是否进展分为两组,分析患者伤后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和首次CT征象(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对冲伤),找卅与脑挫裂伤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将相关因素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病例首次头颅CT检查中出现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对冲伤等CT征象进行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45、0.755、0.020、0.132、0.500,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此外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可以使错判率达到最小。结论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芳黄婵桃李彩霞许乙凯
- 关键词:脑挫裂伤高危因素
- 3D pCASL灌注成像在烟雾病STA-MCA术术前术后的应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3DpCASL灌注成像对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外科行STA-MCA术的烟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PLD时间分别为1.5s和2.5s的3DpC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ASL灌注表现,分析不同PLD时间,术侧与非术侧术前术后绝对CBF值与相对CBF的变化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行左侧搭桥24例,右侧搭桥20例,行第一次搭桥术30例,行第二次搭桥术14例,通过分析长短PLD时间的ASL血流灌注图,术前术后均能够动态观察脑血流的动态灌注情况。不同的PLD时间,术侧与非术侧的术后CBF值都明显升高,术前术后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的PLD时间,术侧与非术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侧-CBF值比非术侧-CBF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与非术侧的比值为相对脑血流量(rCBF),不同的PLD时间,术后rCBF值比术前明显升高,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PLD=1.5s与PLD=2.5s的rCBF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延迟3DpCASL可以动态显示烟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以有效的评估烟雾病患者STA-MCA术术后脑血流的改善情况,对评估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彩霞陈曌许乙凯
- 关键词:烟雾病
- 一种用于磁共振胸腹部检查的屏气鼻夹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胸腹部检查的屏气鼻夹装置,属于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卡鼻组件,用于患者鼻子夹持;托颚组件,用于患者下颚撑托,所述托颚组件与所述卡鼻组件相连接;所述卡鼻组件与所述托颚组件之间设有口部空腔。本发明通过...
- 罗婉莉吴佳芳李典育张菁菁杨蔓蔓李彩霞乔文俊
- 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影像观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转动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
- 乔文俊李彩霞林洁
- 一种用于磁共振胸腹部检查的屏气鼻夹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胸腹部检查的屏气鼻夹装置,属于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卡鼻组件,用于患者鼻子夹持;托颚组件,用于患者下颚撑托,所述托颚组件与所述卡鼻组件相连接;所述卡鼻组件与所述托颚组件之间设有口部空腔。本发明通过...
- 罗婉莉吴佳芳李典育张菁菁杨蔓蔓李彩霞乔文俊
- 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科用观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影像观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转动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
- 乔文俊李彩霞林洁
- 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 收集6例孕妇足月分娩排出的离体胎盘,应用改良的自凝牙托材料对胎盘血管进行灌注,然后行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1e-THRIVE)的MRI扫描,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4.0软件中,行胎盘动静脉血管网三维重建,并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进行对比.结果 (1)MRI扫描在二维图像上可清晰呈现胎盘动静脉血管,利用MRI原始数据成功地构建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三维模型真实、清晰地显示出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立体感强,并可提供图像大小的缩放、任意角度的旋转.(2)对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进行结构分析显示,脐带中有1根脐静脉(第1级)及2根脐动脉(第1级),脐静脉在脐带根部开始往下分至5~7级,2根脐动脉在脐带根部吻合成血窦,再逐渐分级,末梢血管网分支丰富,终止于胎盘母体面.(3)将重建的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血管网结构、形态、血管角度及走行方向,均与胎盘动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一致,两者的血管网形态相似性极高.结论 利用MRI原始数据构建人正常离体胎盘动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是一种有效研究胎盘血管的新方法,其三维模型图像具有立体感强、血管光滑饱满、任意角度旋转且无辐射等优点,为临床在体胎盘血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志坚朱晓雯石瑾李彩霞贠照强何艳红陈玉英曹艳文
- 关键词:胎盘体外研究
- TOF-MRA和ASL-MRA在体检人群颅内动脉MRI扫描中的对比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比性评估TOF-MRA和ASL-MRA在体检人群颅内动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适应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头颅MRA检查的受检者489例,所有受检者同时行TOF-MRA和ASL-MRA扫描。由两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检验两位医师对两种MRA方法评分结果的一致性。根据颅内动脉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类型,主要分为正常血管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组、颅内动脉闭塞组、颅内动脉瘤组,并对各组中两种MRA成像方法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9例受检者中,正常血管326例、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61例、颅内动脉闭塞18例、颅内动脉瘤17例、其余6例。两位医师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正常血管组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瘤组的TOF-MRA评分低于ASL-MRA(P值均<0.001);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组、颅内动脉闭塞组的TOF-MRA评分高于ASL-MRA(P值均<0.05)。结论对于正常颅内血管,TOF-MRA和ASL-MRA均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对存在狭窄、动脉瘤病变的血管,ASL-MRA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多的诊断信息,而对于闭塞、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的血管,TOF-MRA成像效果更优,望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扫描方法。
- 乔文俊周芳周芳黄婵桃林洁李彩霞严承功严承功
- 关键词:颅内动脉
- 利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腹盆腔血管成像特点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 陈春林陈兰刘萍唐雷陈斌李彩霞段慧唐连陈硕臻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