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

作品数:377 被引量:3,050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4篇期刊文章
  • 7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3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9篇子宫
  • 83篇宫颈
  • 73篇宫颈癌
  • 70篇血管
  • 65篇子宫动脉
  • 60篇三维重建
  • 60篇栓塞
  • 57篇女性
  • 56篇肿瘤
  • 55篇动脉栓塞
  • 55篇盆腔
  • 50篇成像
  • 46篇栓塞术
  • 45篇动脉栓塞术
  • 45篇子宫动脉栓塞
  • 43篇宫颈肿瘤
  • 38篇切除
  • 38篇子宫动脉栓塞...
  • 35篇肌瘤
  • 34篇数字化

机构

  • 3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76篇南方医科大学
  • 60篇广州市第一人...
  • 31篇北京协和医院
  • 20篇广州医科大学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郑州大学第二...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贵州省人民医...
  • 9篇山西省肿瘤医...
  • 9篇青岛大学
  • 9篇烟台毓璜顶医...
  • 8篇河南省肿瘤医...
  • 7篇武警广东总队...
  • 6篇安徽省肿瘤医...
  • 6篇江门市中心医...
  • 6篇新乡市中心医...
  • 6篇安阳市肿瘤医...
  • 6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74篇刘萍
  • 294篇陈春林
  • 74篇段慧
  • 62篇陈兰
  • 40篇李维丽
  • 40篇马奔
  • 37篇欧阳振波
  • 36篇唐雷
  • 33篇余艳红
  • 31篇郎景和
  • 30篇钟世镇
  • 29篇徐玉静
  • 26篇毛东瑞
  • 26篇郭传家
  • 25篇廖科丹
  • 24篇彭程
  • 24篇王建平
  • 23篇王俊
  • 22篇陈若兰
  • 22篇王黎

传媒

  • 112篇中国实用妇科...
  • 39篇妇产与遗传(...
  • 27篇中华妇产科杂...
  • 18篇2013年粤...
  • 17篇实用妇产科杂...
  • 1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0篇第一届数字医...
  • 7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中国妇产科临...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数字医学
  • 3篇国际妇产科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22篇2020
  • 9篇2019
  • 22篇2018
  • 26篇2017
  • 35篇2016
  • 23篇2015
  • 14篇2014
  • 47篇2013
  • 46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3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与特点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利用基于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子宫与子宫肌瘤的血管网特点。方法连续采集2012年1月至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CTA检查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通过逐步调整阈值以改变模型的血管显示密度,并予透明化处理后作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清晰的显示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子宫肌瘤的血管网,可见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血管网轮廓与子宫血管网的相对位置不同,其中浆膜下肌瘤轮廓显示最为清晰。重建模型中存在特殊类型的肌瘤血管网。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构建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形态逼真,可准确识别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的血管网,为术前评估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陈春林唐怡欣刘萍段慧王黎陈兰王俊
关键词:子宫肌瘤数字化血管网
两种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三维轴向及承受腹压力学应变改变情况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可视化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H)与普通全子宫切除术(TH)后阴道三维轴向及承受腹压力学应变改变情况。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RH的子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50例,同期行TH的良性疾病或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盆腔MRI检查。在矢状面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统,将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设为X轴、与该线垂直方向为Y轴,利用MRI三维重建技术分别重建出骨盆、阴道。定义术前、术后阴道拐点为受力点P1、P2,P1点在术后阴道对应点为P1’点,分别测量P1、P1’、P2点坐标位置,阴道上下段角度及该点阴道下段/阴道总长度比值。结果(1)RH组受力点位置及力学应变改变情况:术后P2相对术前P1向下0.75cm更靠近阴道外口、向前0.63cm更靠近耻骨联合;术后P2阴道上下夹角均较术前P1更钝,角度增加17.62°;P1、P2点处阴道下段长度与阴道总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47±0.06和0.54±0.09(P<0.001)。(2)TH组受力点位置及力学应变改变情况:术后P2位置较术前P1向下0.35cm更靠近阴道外口、向前0.50cm更靠近耻骨联合;术后P2阴道上下夹角均较术前P1更钝,角度增加15.91°;P1、P2点处阴道下段长度与阴道总长度的比值分别为0.43±0.59和0.48±0.84(P=0.072)。(3)两组术前、术后阴道下段长度差值RH组大于TH组(P=0.002),阴道角度变化及阴道下段长度与阴道总长度的比值的差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RH及TH均可导致阴道前倾、变直,阴道受力点位置下移,RH后阴道受力点位置较TH后更向前靠近耻骨联合,向下靠近阴道外口,术后受力点P2处阴道上下段角度更钝。
卢逸嘉陈春林龚世鹏彭程刘云鹭苍鹏姜文轩梁诗琪刘萍
关键词: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可视化研究
新型宫腔内打结法固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新型宫腔内打结法(new intrauterine knotting method,NIKM)用于固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LNG-IUS治疗的3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匹配对照法,其中18例患者采NIKM作为研究组,18例患者采用预固定LNG-IUS打结法作为对照组。NIKM引入活结理念,将线结于宫腔外完成后不借助任何进入宫腔的器械,牵拉缝合线的一端,完成线结的收紧,同时不预固定LNG-IUS,更符合宫内节育器放置操作流程及无菌操作原则。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育史、症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与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IKM对固定LNG-IUS安全可行,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与预固定LNG-IUS打结法无差别,但治疗费用更低,更符合宫内节育器放置流程,更符合无菌原则,同时也可以做到更换LNG-IUS时不需要拆除缝合线。
宋小磊柯妍热娜彭娘海曹文明刘萍陈春林
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MRA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目的:探讨利用MR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2年10月于南方医院采用超导型3.0T磁共振获取一例正常成年女性盆腔血管二维图像数据集,利用Minics 10.01软件对子宫...
彭程陈春林刘萍郭传家陈若兰黄璐陈兰段慧黄志霞王俊
关键词:MRA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重建
生殖系统畸形的数字化解剖和临床诊疗策略的设计
陈春林刘萍
大黄汤配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黄汤加减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予大黄汤加减配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6 0例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 ,观察两组患者栓塞术后毒性反应 ,月经、卵巢内分泌激素 (E2 、FSH、LH)、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肢体乏力等症状消失改善早 ,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缩短 (P均 <0 0 5~ 0 0 1)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改善早 ,经期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7% (P <0 0 5 ) ,卵巢内分泌激素无变化 ;子宫及肌瘤缩小改善早 ,肌瘤较对照组缩小 2 2 7% (P <0 0 5 )。结论 :大黄汤加减能有效缓解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毒性反应 ,能促进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肌瘤体积进一步缩小 ,并有助于调节体内内分泌状态 ,改善月经和卵巢功能 。
周妙英王锦江曹利平陈春林刘萍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中医药治疗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缺血修饰蛋白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蛋白(IMA)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1例HIE患儿作为HIE组,根据病情轻重,将HIE组分为轻度HIE组32例、中度HIE组24例及重度HIE组25例;选择同期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生后1~2 d及3组患者HIE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NSE、IMA水平,分析两者与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三组HIE急性期及恢复期NSE、IMA的相关性。结果 3组HIE急性期及恢复期NSE、IM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HIE组急性期NSE、IMA[(61.14±30.8)μg/L,(97.26±2.46)U/mL]高于中度HIE组[(40.30±10.81)μg/L,(93.08±1.90)U/mL]及轻度HIE组[(18.75±1.40)μg/L,(83.75±0.7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重度HIE组NSE,IMA[(20.81±9.57)μg/L,(83.34±2.01)U/mL]及中度HIE组[(21.14±7.04)μg/L,(82.28±2.17)U/mL]均高于轻度HIE组[(10.89±5.14)μg/L,(73.17±1.91)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三组患者HIE急性期,恢复期NSE与IM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与IMA水平的变化与HIE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马裕斌任广立罗招云刘萍
关键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缺血修饰蛋白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数字医学在输卵管妊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在输卵管妊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运用数字医学技术获得输卵管妊娠破裂的血管三维模型,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学生中选取48名,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数字医学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各24名。分别进行输卵管妊娠临床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学生输卵管妊娠相关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数字医学教学组学生教学体验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字医学技术进行临床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输卵管妊娠理论知识及应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娜宋小磊柯妍彭娘海李鹏飞刘萍陈春林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临床教学
术中电刺激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估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SNSRH)中应用术中电刺激(IES)技术识别并确认副交感神经通路成功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8例宫颈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SNSRH手术,子宫切除后使用cadwell cascade神经监护仪电刺激盆腔内脏神经(PSN)主干根部并同时记录膀胱逼尿肌肌电(EMG)活动,观察患者术后第8天的残余尿量、残余尿量≤50mL的保留尿管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在子宫切除后电刺激PSN主干根部成功诱发膀胱逼尿肌产生EMG活动,定义为电刺激阳性,该组患者术后第8天残余尿量平均为(148.83±141.81)mL,残余尿量≤50mL时保留尿管时间为(9.89±2.70)d,排气时间为(60.29±22.73)h,排便时间为(104.29±37.60)h。另2例电刺激PSN主干根部无法诱发膀胱逼尿肌产生EMG活动,定义为电刺激阴性,这2例患者第8天残余尿量分别为580mL和210mL,保留尿管时间分别为19d和25d。结论在SNSRH术中,IES能够确定副交感神经通路是否成功保留,并可以预测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
陈春林郭红霞刘萍黄劲松陆琳郭玉刘文漆松涛潘速跃侯光男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副交感神经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宫颈癌治疗前盆腔影像学资料缺失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盆腔影像学资料缺失情况。方法收集2004—2016年中国大陆11个省市的34家医院经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癌的27 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盆腔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及高级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的应用情况及缺失原因。结果 (1)宫颈癌患者治疗前未行任何盆腔影像学检查(简称未行检查)者占20.2%,仅行超声检查者占39.8%,行任何1项或联合2、3项高级影像学检查(简称高级影像学检查)者占40.0%。(2)不同FIGO分期高级影像学检查缺失病例中,Ⅰ期占51.3%,Ⅱ~Ⅳ期占41.6%,分期不详占7.1%。(3)不同城市中,一线城市的Ⅰ期、Ⅱ~Ⅳ期高级影像学检查缺失比例最高,分别为70.3%、58.4%;三线城市的最低,分别为41.5%、55.4%。(4)不同医院中,肿瘤医院的Ⅰ期、综合医院的Ⅱ~Ⅳ期患者的高级影像学检查缺失比例最高,分别为65.2%、60.3%;妇幼医院的最低,分别为48.1%、32.3%。结论 2004—2016年间,总体上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盆腔影像学检查缺失严重,高级影像学检查缺失病例中Ⅱ~Ⅳ期占41.6%,以一线城市、综合医院最为明显,这可能与部分医生凭经验诊治宫颈癌有关,因此引导临床医生认识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李翠梅Oldevie Hugueth Ognami廖科丹刘萍霍智锋杨鹰赵卫东康山王武亮郝敏陈春林郎景和
关键词:宫颈癌影像学检查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