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洪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影响及意义
  • 2篇缺血后
  • 2篇缺血后处理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递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迷走性
  • 1篇血管迷走性晕...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脑钠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氧自由基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晕厥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许洪玲
  • 3篇陈小刚
  • 3篇肖军
  • 2篇王德水
  • 2篇王洪叶
  • 2篇杨爽
  • 1篇陈昕
  • 1篇苏轮
  • 1篇季春燕
  • 1篇布伦
  • 1篇郭奉洁
  • 1篇杨庭树
  • 1篇朱超英
  • 1篇薛俊仙
  • 1篇华宁
  • 1篇胡超
  • 1篇王琳
  • 1篇张闯
  • 1篇郭玉松
  • 1篇李红梅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双倍剂量对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服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依据血栓弹力图(TEG)的测定结果,将入选的134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67例与双倍剂量组67例,随访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时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双倍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患者相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氯吡格雷的维持剂量,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缺血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布伦张闯华宁许洪玲陈小刚
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观察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临床诊断明确的VVS患者30例为病例组,以年龄和性别为配比条件,在门诊选取无晕厥病史的患者为对照组。利用ET检测两组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功能。结果病例组GABA、Glu、5-HT、Ach、DA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1.680,P>0.05),NE显著高于对照组(t=-3.552,P<0.001)。结论 VVS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NE活跃程度高有关。
肖军王琳朱超英李红梅苏轮许洪玲郭玉松胡超薛俊仙陈昕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递质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PCI)是否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16 h、20 h、24 h、36 h和48 h血清SOD及MDA动态变化,比较两组PCI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酶峰,术后10 d核素心肌显像计分以及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术后缺血后处理组血清SOD值明显升高(P<0.01),MDA值明显降低(P<0.001);SOD谷值明显增高(P<0.01),MDA峰值显著降低(P<0.001);TIMI血流3级和TMPG 3级患者均增多(P<0.05);血清CK-MB峰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显像计分降低(P<0.05)。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中,缺血后处理能升高PCI术后血清SOD浓度,减少MDA产生,改善心肌灌注,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肖军王洪叶陈小刚郭奉洁王德水许洪玲杨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肖军王洪叶陈小刚季春燕王德水许洪玲杨爽杨庭树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脑钠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