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宁
- 作品数:40 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红壤丘陵区水田和旱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矿化对水分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4年
- 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典型水田和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Hc标记稻草,培养30d后,提取-9原位土壤中结构相似的Hc可溶性有机碳(DOC);将HC.DOC加入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并设置45%、60%、75%、90%和105%田间持水量(WHC)5个水分梯度,在标准状态下(25℃)培养100d,监测^14C—DOC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培养100d后,两种土壤中28.7%~61.4%的标记DOC被矿化为CO2,且5个水分条件下,水田土壤DOC的矿化率均显著高干旱地,这主要是由于水田土壤DOC的结构组成比旱地土壤更简单.好气条件(56%~75%WHC)有利于两种土壤DOC的分解,淹水条件(105%WHC)则有利于DOC的积累.土壤处于好气条件(45%~90%WHC)时,DOC的生物可分解率及易分解态所占比例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100d内,水田和旱地易分解态DOC分别占其累积矿化量的80.5%~91.1%和66.3%-72.4%,说明DOC的生物可分解率主要由其易分解态组分所占比例决定.
- 陈香碧王嫒华胡乐宁黄媛李杨何寻阳苏以荣
-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水分旱地
- 西南喀斯特石灰土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研究钙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取样分析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共54个样品,检测了土壤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添加碳酸钙粉末(T2)和同时添加14C标记的稻草与碳酸钙粉末(T3)3个处理,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和4种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土壤中4种形态的钙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有机碳关系更为密切。添加碳酸钙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结合态钙含量的增量均值在红壤、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中依次为2.14%、4.66%、10.23%。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添加钙的激发效应在红壤中最强烈,其次为棕色石灰土,最后为黑色石灰土。【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壤,因此,3种供试土壤中,黑色石灰土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李扬黎蕾王嫒华吴金水
- 关键词:有机碳矿化
- 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碳通量原位监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碳通量特征,以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石界面为研究对象,原位测定3种土壤(红壤、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2个界面(土面、土石面)的乔木林地和灌丛的土壤碳通量,并用土壤碳通量的日变化和季变化指示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雨季各土壤碳通量均高于旱季。棕色石灰土在2种植被类型条件下均没有红壤土壤碳通量稳定,受湿度影响大于红壤。黑色石灰土中,灌丛的土石面土壤碳通量与土面差异小于乔木林地,乔木林地中土面土壤碳通量显著大于土石面,土面在7月出现最高值(3.0μmol m2/s),土石面在6月出现最高值(1.5μmol m2/s);灌丛土面土壤碳通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3.0μmol m2/s),土石面6月出现最高值(1.9μmol m2/s)。喀斯特地区土壤碳通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土面和土石面的喀斯特土壤碳通量差异受气候、季节和植被的影响较大。
-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
-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
- 亚热带两种森林土壤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比较被引量:7
- 2011年
- 漆酶是降解森林凋落物中木质素的关键酶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运用T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两种亚热带森林(原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人工马尾松林)凋落物层(O层)和土壤表层(A层,0~20cm)降解木质素的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层位,原生林土壤中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和种群丰富度高于马尾松林;同一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林土壤O层中担子菌漆酶基因多样性和种群丰富度略高于土壤A层,而马尾松林则O层明显低于A层;两森林土壤具有相同含漆酶基因的担子菌优势种群,且大部分优势种群与伞菌目小菇属或侧耳属有较高的氨基酸相似性;与原生林土壤A层和马尾松林土壤O层相比,原生林土壤O层和马尾松林土壤A层中含漆酶基因的担子菌种群分布相对均匀;马尾松林O层与A层之间漆酶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较原生林土壤O层与A层之间的高.表明植被和土壤层位显著影响漆酶基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而植被和土壤层位引起的担子菌可利用底物和土壤pH值的差异可能直接驱动这种影响.
- 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胡乐宁梁月明冯书珍葛云辉肖伟
- 关键词:漆酶基因多样性TA克隆
- 浅谈高校教改形势下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9
- 2012年
-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校教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新思路。
- 胡乐宁
-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改教师能力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四四四”教学模式中的改革与实践——以“旋风除尘器设计”为例
- 2013年
- 为了研究以提高环境工程本科生"四种能力"为目标的"四四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选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教学改革实践对象,针对环境类专业学生进行"探究式"、"实战式"、"情景式"与"渔网式"教学和学习方法,以"旋风除尘器的设计"课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介绍了"四四四"教学模式的优势和良好教学效果。
- 胡乐宁黄智宿程远陈孟林蒙冕武蒋治良
- 关键词:旋风除尘教学改革
- 添加^(14)C标记稻草对喀斯特典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研究有机物质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的表层土壤(0~15cm),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和添加14C标记的稻草(T1)的处理,进行为期100d的土壤培养试验及矿化试验。测定并分析了这3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表观周转时间和田间周转时间、外源有机物质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的激发效应以及CO2释放量。结果表明:MBC表观周转时间和田间周转时间依次分别为(71±2)d、(243±20)d、(254±45)d和0.29、1.0、1.04a。添加标记的14C有机物质后,土壤原有有机质的激发效应大小依次为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相同条件下,红壤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而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
-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李杨王嫒华吴金水
- 关键词:土壤
- 西南喀斯特典型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8
- 2012年
-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典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采取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监测了2种典型植被类型(林地和灌草地)下的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在不同时刻的土壤呼吸过程。通过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在旱季、雨季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土壤呼吸规律。结果表明,3种土壤不同植被呼吸速率相比,旱季红壤和棕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林地>灌草地(P<0.05),黑色石灰土的土壤呼吸速率有:灌草地>林地(P<0.05);雨季为红壤:灌草地>林地(P<0.05),石灰土:林地>灌草地(P<0.05)。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湿度的响应比林地敏感。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呼吸特征的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程度。
-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
- 关键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日变化
- 桂西北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大团聚体分级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研究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土壤大团聚体分级特征,采用A S200机械干筛和湿筛的方法,分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3种喀斯特典型土壤(红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的大团聚体颗粒分级情况。通过对大团聚体破坏率(PAD)、平均质量直径(MWD)和水稳性团聚体(WSA)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质量直径和水稳性团聚体从大到小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壤(p<0.05)。在相似有机碳含量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的P AD值显示红壤最易被湿筛过程破坏,其次是棕色石灰土,最后是黑色石灰土,说明石灰土大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强于红壤,且石灰土抵抗因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能力强于红壤。可见,不同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大团聚体颗粒分级差异较大,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从大团聚体聚合角度来看,喀斯特石灰土有利于SOC的固定,土壤稳定性较强。
- 胡乐宁苏以荣何寻阳
- 关键词:机械分级水稳性团聚体
-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7
- 2015年
- 实践教学环节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入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以创新杯比赛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 邓华胡乐宁蒙冕武
-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