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水

作品数:474 被引量:5,617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8篇期刊文章
  • 104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09篇农业科学
  • 1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13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5篇土壤
  • 71篇有机碳
  • 68篇稻田
  • 61篇水稻
  • 56篇微生物
  • 50篇土壤有机
  • 45篇污染
  • 40篇土壤有机碳
  • 38篇稻田土
  • 38篇稻田土壤
  • 35篇亚热带
  • 31篇湿地
  • 31篇物量
  • 29篇狐尾藻
  • 28篇土壤微生物
  • 28篇红壤
  • 27篇水稻土
  • 26篇施肥
  • 21篇植物
  • 20篇养分

机构

  • 421篇中国科学院亚...
  • 81篇中国科学院
  • 7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1篇湖南农业大学
  • 30篇中南林业科技...
  • 29篇华中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7篇湖南师范大学
  • 1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西安建筑科技...
  • 9篇湖南省农业科...
  • 6篇松阳县农业局
  • 5篇广西大学
  • 5篇江苏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松阳县林业局
  • 4篇贵州大学
  • 4篇凯里学院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473篇吴金水
  • 92篇肖和艾
  • 82篇葛体达
  • 67篇童成立
  • 64篇李裕元
  • 61篇肖润林
  • 57篇刘锋
  • 52篇苏以荣
  • 46篇袁红朝
  • 40篇祝贞科
  • 37篇李勇
  • 35篇沈健林
  • 34篇刘守龙
  • 32篇黄道友
  • 29篇周萍
  • 28篇周脚根
  • 28篇刘新亮
  • 27篇王娟
  • 26篇李希
  • 25篇王毅

传媒

  • 66篇环境科学
  • 26篇农业现代化研...
  • 20篇生态学报
  • 18篇应用生态学报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土壤学报
  • 10篇土壤通报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生态与农村环...
  • 4篇土壤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17篇2022
  • 25篇2021
  • 21篇2020
  • 19篇2019
  • 38篇2018
  • 31篇2017
  • 27篇2016
  • 30篇2015
  • 29篇2014
  • 24篇2013
  • 26篇2012
  • 19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9篇2008
  • 22篇2007
  • 27篇2006
  • 25篇2005
4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菜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种不同浓度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空心菜和小白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50%常规施肥的条件下,喷施PGRs能提高2种叶菜的产量,降低其硝酸盐含量。与50%常规施肥相比,在盆栽条件下,PGRs处理使空心菜和小白菜鲜重分别增加2.9%~17.0%和18.7%~54.0%(P<0.05);田间试验下,使空心菜和小白菜产量分别增加13.6%~50.3%和30.8%~38.6%,其产量与常规施肥相当(P>0.05)。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50%的常规施肥相比,PGR1处理使空心菜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9.2%和19.8%(P<0.05);较之常规施肥分别降低了39.1%和32.2%(P<0.05)。而且,喷施PGRs能促进叶菜氮的吸收利用。与常规施肥相比,盆栽试验中PGR1处理小白菜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7.3%;田间试验中,PGR2和PGR3处理的小白菜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当(P>0.05)。因此,外源合理施用PGRs能够保持叶菜作物高产,同时可提高蔬菜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袁金蕊李霞李宝珍肖和艾吴金水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盐空心菜小白菜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底物可利用性的响应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土壤中碳(C)和氮(N)等底物的可利用性决定着微生物生长代谢,同时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为探讨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原有有机质变化的响应,本试验选取了长期定位试验田的4种施肥处理水稻土[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OM)和秸秆还田+化肥配施(ST)],通过0、 4、 8和12个月的分段培养获取了具有不同可利用性C、N含量梯度的土壤,分析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与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OM和ST处理对土壤中DOC含量的提高更显著(P<0.01),是CK和NPK处理的2~3倍.NPK、OM和ST处理的MBC含量、BG和NAG酶活性高于CK处理.所有施肥处理中,随着可利用性底物(DOC和NH4^+-N)含量的升高,BG和NAG活性整体呈稳定或下降趋势,MBC和MBN含量变化趋势与BG和NAG相同.施肥处理和培养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DOC、NH4^+-N、MBC和MBN的含量.回归分析显示, OM处理MBC/MBN值与DOC/NH4^+-N值之间正相关(P<0.05);ST处理的ln(BG)/ln(NAG)值和DOC/NH4^+-N值之间负相关(P<0.01),这表明稻田土壤可利用性底物浓度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且微生物量的碳氮计量比受控于土壤中底物的碳氮计量关系.该结果对深入研究稻田土壤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调节稻田土壤碳氮平衡,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宁玉菲魏亮魏晓梦祝贞科袁红朝葛体达吴金水
关键词:胞外酶活性水稻土长期施肥
亚热带农区生态沟渠对农业径流中氮素迁移拦截效应研究被引量:42
2016年
以我国亚热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在2013~2014年对其径流量和每月进出口水质中NH^+_4-N、NO^-_3-N和TN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分析生态沟渠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去除差异,探讨了生态沟渠对面源污染中氮素迁移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2 a内生态沟渠对NH^+_4-N、NO^-_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58.3%和48.7%;拦截量分别为38.4、59.6和171.1 kg·a^(-1);进水中无机态氮NO^-_3-N和NH^+_4-N之和占TN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47.5%,出水中平均值为33.6%,比进水显著降低(P<0.01).2014年生态沟渠中水生植物全部改种为绿狐尾藻后,对NO^-_3-N和TN的拦截率比2013年分别增加了30.5%和18.2%,表明种植绿狐尾藻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沟渠对氮素的拦截能力.可见,生态沟渠对农区地表径流中氮素迁移有较好的拦截作用,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面源氮污染防控技术.
王迪李红芳刘锋王毅钟元春何洋肖润林吴金水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业面源污染拦截
亚热带丘陵区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热带丘陵区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步骤是:A、选地:用于栽培有机水稻的土地,有水源,水源不能被重金属污染;B、整地、放鸭和施肥:先用割草机割去田埂上的草,割去田埂上草后向田里灌水;C、育秧:选择水稻品种,品...
肖和艾梁中尧李润东陈郑金李明德朱芳平吴金水刘利刘琼峰李金明薛洪远郑粤辉林益安李文革毛政国谷雨
文献传递
中南地区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的区域差异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4省野外调查样点和农户调研数据,对中南4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以及农田氮、磷、钾收支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有机物质投入量大小为广西(8993 kg·hm-2)>湖南(6390 kg·hm-2)>湖北(5012 kg·hm-2)>广东(4630kg·hm-2);平均化肥投入量为广西(777.5 kg·hm-2)>湖南(501.6 kg·hm-2)>湖北(486.4kg·hm-2)>广东(340.4 kg·hm-2).4省农田氮和磷收支为氮磷盈余,其中广西农田氮盈余率(67.2%)、磷盈余率(99.0%)明显超过湖南(氮盈余率33.2%,磷盈余率50.8%)、湖北(氮盈余率11.8%,磷盈余率11.0%)以及广东(氮盈余率7.8%、磷盈余率30.0%).湖南、湖北、广东3省为钾亏缺,亏缺率分别为湖南6.6%、湖北18.7%、广东12.4%,而广西收支为钾盈余19.5%.
刘欢瑶吴金水周脚根肖和艾周萍
关键词:生物量秸秆
稻田微氧层和还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素添加的响应
2023年
田间条件下,淹水稻田由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使其表层土壤存在约1 cm厚的微氧层,这个特殊层次中碳氮转化的特征尚未明晰.以亚热带典型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100 d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13)C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微氧层(0~1 cm)和还原层(1~5 cm)外源新鲜有机碳(^(13)C-水稻秸秆)和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肥施用[(NH4)2SO_(4)]的响应规律及其微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使土壤总CO_(2)和^(13)C-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1.4%和12.3%;培养结束时,氮素添加下还原层比微氧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13)C回收率分别降低2.4%和9.2%.培养前期(5 d),氮素添加提高还原层微生物总PLFAs,且细菌和真菌PLFAs响应一致,但对微氧层微生物丰度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微氧层和还原层总^(13)C-PLFAs丰度均无显著影响,但^(13)C标记细菌和真菌丰度显著降低.培养后期(100 d),氮素添加对微生物总PLFAs的影响与前期一致;氮素添加显著增加还原层^(13)C标记总量及细菌和真菌PLFAs含量,但对微氧层总^(13)C-PLFAs丰度无显著影响.培养期间,还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高于微氧层.因此,施加氮素提高了稻田还原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可能是由于还原层土壤具有更高的铵态氮,而大部分微生物偏好利用铵态氮,使还原层微生物生长和活性强于微氧层,进而加速还原层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和分解;与之对应,微氧层土壤由于氨氧化作用,速效氮更多以硝态氮形态存在,因偏好利用硝态氮的微生物缺乏,限制了微氧层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综上,氮肥施用增强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损失,但以微氧层响应弱于还原层,提示微氧层对土壤有机碳有一定保护作用.本研究强调了稻田土体的非均一性,其微氧层碳氮转化的特殊性不可忽视,研究结果对优化稻田种植系统氮肥施用形态和方法有一定启示
毛婉琼夏银行马冲朱光旭王忠诚涂强陈香碧吴金水苏以荣
关键词:稻田土壤土壤有机碳水稻秸秆
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方法比较——以小流域气象和水文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进行有效估值能提升其数据质量。为探究不同估值方法对点源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值的估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亚热带典型小流域长期定位观测的每日气象和水文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太阳辐射量、降雨量及地表径流量)为例,以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和Pearson相关系数(r)为性能验证指标,比较了线性内插法(LIM)、K-最近邻插值法(KNNM)、样条插值法(SIM)、多项式插值法(PIM)和核密度估值法(KDEM)5种估值方法的估值性能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LIM、SIM和KDEM的估值性能总体上优于其它2种方法;(2)5种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太阳辐射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81~6.35,MAE为1.30~4.20,r为0.70~0.98(P<0.05),而对水文数据(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缺失值估值的RMSE为12.54~26.28,MAE为3.60~14.21,r为0.07~0.72。可见,各估值方法对气象数据的估值性能强于对水文数据;(3)上述数据集的变异系数(CV)与估值评估指标(RMSE、MAE及r)线性相关(P<0.05),是影响估值性能的重要因素。
甘蕾周脚根石锦李希沈健林吕殿青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缺失值估值方法时间序列
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对双季稻田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双季稻田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后第3 a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属性和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设置了3种施肥模式:常规施化肥(CF)、化肥减量配施3 t·hm^(-2)干重秸秆(CFLS)和化肥减量配施6 t·hm^(-2)干重秸秆(CFHS).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配施秸秆后第3 a, CFLS和CFHS在没有显著减少水稻籽粒产量(P>0.05)的情况下显著中和土壤酸化并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P<0.05),同时显著减少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利用率.与CF处理相比,CFLS和CFHS的天然固氮功能群由于土壤碳储量增加和酸化程度降低等条件的改善而增加了Shannon、 PD和Evenness指数(P<0.05).化肥减量配施秸秆使Ferrigenium、硫氧化菌属(Sulfurivermis)、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Methylovulum、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和念珠藻属(Nostoc)等固氮、固碳和植物促生功能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化肥减量配施3 t·hm^(-2)和6 t·hm^(-2)秸秆是改善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土壤固氮潜力的有效措施.
陈凯鹏韦菊娴陈丹王聪王聪沈健林李勇
关键词:稻田固氮菌
长期施肥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与稻田土壤碳周转密切相关的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秸秆还田(ST)、化肥(NPK)和不施肥(CK)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以10 cm的间距分段采集土壤剖面0~40 cm范围内的新鲜土样,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不同深层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的土壤,施用化肥和秸秆土壤的B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5%~118%和55%~342%;NA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30%和102%~484%.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0~20 cm深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 cm深层土壤.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秸秆还田可高程度影响稻田深层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主要与0~20 cm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不同深层土壤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秸秆还田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合理的秸杆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田深层土壤肥力,优化农田土壤养分循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杜林森唐美铃祝贞科魏亮魏晓梦周萍周萍葛体达王久荣邹冬生
关键词:水稻土长期施肥酶活性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薄层水流流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在室内模拟水槽中 ,下垫面无渗透时 ,用质心运动学原理、电解质脉冲法和流量法 3种方法测量不同坡度、泥沙含量下的薄层水流流速 .测量结果表明 ,加入的盐液没有损失时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坡面薄层水流流速与质心运动速度及流量法测量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流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显著 ;在泥沙含量较大时 ,泥沙的沉降使质心运动速度的计算产生一定的误差 ;测量距离对电解质脉冲法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测量距离增加 ,加入电解质的时间与测量时间之比减小 ,使得加入的电解质更接近于一个脉冲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结果随测量距离的延长而更加准确 .
夏卫生雷廷武吴金水刘春平赵军
关键词:脉冲法薄层水流坡面泥沙含量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