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荧光
  • 9篇蛋白
  • 9篇牛血清白蛋白
  • 9篇热力学
  • 9篇热力学参数
  • 8篇荧光光谱
  • 8篇相互作用
  • 8篇光谱
  • 7篇荧光猝灭
  • 7篇猝灭
  • 5篇荧光光谱法
  • 5篇人血清白
  • 5篇人血清白蛋白
  • 5篇牛蒡
  • 5篇牛蒡苷
  • 5篇光谱法
  • 4篇白杨素
  • 3篇荧光法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9篇陈秀霞
  • 17篇张国文
  • 9篇郭金保
  • 9篇王俊杰
  • 2篇潘军辉
  • 2篇赵楠
  • 1篇高荫榆
  • 1篇范青生
  • 1篇魏强
  • 1篇刘开花

传媒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4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光谱法研究白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白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白姜素在蛋白质...
陈秀霞张国文郭金保王俊杰
关键词:白杨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文献传递
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随着牛蒡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逐渐增大的各向异性值表明,牛蒡苷能够嵌插到HSA的疏水空腔中;求得25,...
张国文陈秀霞
关键词:牛蒡苷人血清白蛋白植物药药效机制
文献传递
牛蒡苷-HSA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牛蒡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逐渐增大的各向异性值表明牛蒡苷能够与HSA发生键合;求得25、32和39℃时牛蒡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4×105、9.78×104和9.58×104L.mol-1;热力学参数(ΔH=-4.63 kJ.mol-1,ΔS=80.48 J.mol-1.K-1)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张国文陈秀霞刘开花
关键词:牛蒡苷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增强荧光各向异性
荧光光谱法研究白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白杨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白姜素在...
陈秀霞张国文郭金保王俊杰
关键词:白杨素牛血清蛋白反应荧光猝灭
文献传递
荧光光谱法研究共存物对白杨素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共存物亚硝酸钠、葡萄糖或维生素C对白杨素(CH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共存物时,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值为10^3~10^4数量级,结合位点数n近似等于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亚硝酸钠、葡萄糖、维生素C分别参与下,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静态猝灭转变为动态猝灭,葡萄糖的参与使白杨素与BSA之间作用力类型由疏水作用力转为氢键与范德华力,亚硝酸钠或维生素C的分别存在不影响白杨素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三种外加试剂的单独参与均使得白杨素与BSA的结合常数明显增大,结合位点数略有增加,但仍维持在1左右。初步探讨了共存物影响白杨素与BSA结合的可能方式。
陈秀霞张国文
关键词:白杨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荧光偏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荧光猝灭数据显示,槐定碱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不同温度(19、25、31、37℃)下槐定碱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19×106,1.164×106,1.110×106和1.057×106L/mol,由van’tHoff方程式计算槐定碱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5.97kJ/mol和96.11J/(mol.K),表明槐定碱与BSA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以华法林和布洛芬(分别为siteI和siteII探针)为标记药物研究槐定碱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槐定碱结合在BSA疏水空腔的siteI位点。
张国文赵楠潘军辉陈秀霞
关键词:槐定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相互作用
荧光法研究3种黄酮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被引量:11
2010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3种黄酮化合物白杨素、芹菜素和桑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3种黄酮化合物均能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芹菜素)>K(白杨素)>K(桑色素),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1,白杨素与BSA之间以疏水作用为主,而芹菜素、桑色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黄酮分子结构中羟基位置及个数影响其与BSA间的结合作用,C4'-OH对结合有促进作用,而C3-OH的取代则导致作用力减弱。由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种黄酮化合物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2.44 nm(白杨素)、3.34 nm(芹菜素)和3.31 nm(桑色素)。
张国文陈秀霞
关键词:黄酮化合物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桑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生理条件下桑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特性,确定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桑色素对BSA内源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求得不同温度下桑色素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796×104,9.398×103,2.196×103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二者结合时给体(蛋白质)-受体(桑色素)间的距离r=3.313nm。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桑色素能够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考察了多种离子对桑色素与BSA作用结合常数的影响。
张国文陈秀霞潘军辉郭金保王俊杰
关键词:桑色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几种中草药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从细胞分裂到细胞运动,从代谢到免疫,已知的生物功能没有一个是离开蛋白质能实现的。而作为药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载体,蛋白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而且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陈秀霞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橙皮苷淫羊藿苷牛蒡苷
文献传递
儿茶素与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儿茶素与DNA的作用方式。通过研究DNA与儿茶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和紫外光谱,并结合溴化乙锭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探讨儿茶素与DNA的作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与DNA主要以嵌插方式发生结合。根据DNA对儿茶素荧光的猝灭,计算出儿茶素与DNA的结合常数为9.44×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8。
郭金保张国文陈秀霞王俊杰
关键词:儿茶素DNA荧光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