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楠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荧光
  • 13篇光谱
  • 11篇荧光光谱
  • 10篇光谱法
  • 9篇蛋白
  • 8篇荧光光谱法
  • 7篇相互作用
  • 5篇人血清白
  • 5篇人血清白蛋白
  • 5篇热力学
  • 5篇热力学参数
  • 5篇白杨素
  • 4篇荧光猝灭
  • 4篇人免疫球蛋白
  • 4篇球蛋白
  • 4篇猝灭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球蛋白
  • 3篇牡荆
  • 3篇牡荆素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7篇赵楠
  • 15篇张国文
  • 5篇李蔚博
  • 3篇胡兴
  • 2篇潘军辉
  • 2篇王琳
  • 2篇陈秀霞
  • 1篇付鹏
  • 1篇胡明明
  • 1篇黄威
  • 1篇田皎

传媒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色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在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桑色素与溶菌酶(LYS)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发现,桑色素对溶菌酶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作用,其荧光机理为静态与动态并存的复合猝灭方式。求出了不同温度下桑色素与溶菌酶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了桑色素与溶菌酶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30.26kJ/mol和26.76(J/mol·K),表明桑色素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桑色素与溶菌酶色氨酸残基之间的结合距离为4.05nm。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桑色素使得溶菌酶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黄威田皎赵楠张国文
关键词:桑色素溶菌酶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维生素C与维生素B_2对中药有效成分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扰动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CD)等方法,研究了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对中药有效成分牡荆素(VTX)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的扰动,求得VC或VB2存在下HSA-VTX结合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等参数,归纳了VC、VB2可能的扰动方式。结果表明,25℃时,在VC存在下,HSA-VTX体系的KSV减小45.8%,Ka减小9.5%,n减少11.8%,而且作用力类型由氢键和范德华力转变为疏水作用力;VB2存在下,KSV增加17.9%,Ka减小14.2%,n由0.949略增至1.067。VC、VB2与HSA结合导致HSA分子构象变化是维生素扰动HSA-VTX结合的共通方式和主要方式,而VTX-VB2复合物与HSA作用是VB2对HSA-VTX结合扰动的又一方式。
张国文赵楠王琳
关键词:牡荆素人血清白蛋白维生素
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赵楠张国文
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
2010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白杨素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15nm。根据实验所得热力学参数,推断了白杨素与人免疫球蛋白之间的结合以静电作用为主,疏水作用力亦存在。同步荧光光谱显示白杨素使人免疫球蛋白构象发生了变化。
赵楠张国文王琳付鹏胡明明
关键词:白杨素人免疫球蛋白荧光光谱
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在生理pH条件下,采用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 实验表明,牡荆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由修正后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牡荆素与HSA之间...
赵楠张国文
关键词:牡荆素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互文性视域下网络大电影改编研究——以西游系列为例
“互文性”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该理论重点强调“一切文本都是源自其他文本”,并由此产生文本间性。《西游记》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一直以来以其魔幻的情节叙事,被影视改编所推崇。西游...
赵楠
关键词:电影改编互文性艺术特征
文献传递
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在生理pH条件下,采用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牡荆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实验表明,牡荆素对H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由修正后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牡荆素与HSA之间的结合常数(...
赵楠张国文
关键词:牡荆素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文献传递
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HSA-红景天苷复合物与红景天苷的紫外差谱及逐渐增大的荧光各向异性,进一步说明红景天苷能够与HSA发生结合作用。由相关荧光数据求得不同温度下HSA-红景天苷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及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二者主要是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红景天苷与HSA结合后对HSA构象产生了影响。
赵楠张国文李蔚博
关键词:红景天苷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呋喃唑酮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该猝灭机理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求得了不同温度下(25℃、31℃和37℃)呋喃唑酮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呋喃唑酮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30.70 kJ.mol-1和-15.43 J.mol-1.K-1,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两者间作用的主要作用力。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呋喃唑酮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51 nm。竞争标记药物如华法林、布洛芬和洋地黄毒苷(分别为site Ⅰ、site Ⅱ和site Ⅲ探针)实验表明,呋喃唑酮主要结合在BSA上site Ⅰ位点。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呋喃唑酮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李蔚博张国文潘军辉赵楠
关键词:呋喃唑酮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
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荧光偏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荧光猝灭数据显示,槐定碱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不同温度(19、25、31、37℃)下槐定碱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19×106,1.164×106,1.110×106和1.057×106L/mol,由van’tHoff方程式计算槐定碱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5.97kJ/mol和96.11J/(mol.K),表明槐定碱与BSA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以华法林和布洛芬(分别为siteI和siteII探针)为标记药物研究槐定碱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槐定碱结合在BSA疏水空腔的siteI位点。
张国文赵楠潘军辉陈秀霞
关键词:槐定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相互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