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萍

作品数:164 被引量:47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95篇儿童
  • 81篇晕厥
  • 63篇直立倾斜试验
  • 48篇血管
  • 48篇迷走
  • 47篇血管迷走性
  • 47篇血管迷走性晕...
  • 27篇心电
  • 26篇血压
  • 19篇电图
  • 19篇心电图
  • 19篇年龄
  • 17篇综合征
  • 16篇心动过速
  • 16篇性别
  • 16篇体位性心动过...
  • 14篇间期
  • 11篇心电描记
  • 11篇心电描记术
  • 11篇离散度

机构

  • 16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2篇中南大学
  • 12篇湖南省儿童医...
  • 3篇长沙市中心医...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南华大学
  • 2篇常德市第一人...
  • 2篇永州市中心医...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湖南省马王堆...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 1篇顺德桂洲医院

作者

  • 164篇林萍
  • 163篇王成
  • 100篇吴礼嘉
  • 90篇李芳
  • 68篇谢振武
  • 62篇许毅
  • 53篇李茗香
  • 45篇邹润梅
  • 39篇祝立平
  • 34篇冉静
  • 33篇曹闽京
  • 29篇储卫红
  • 29篇康美华
  • 26篇李雯
  • 22篇罗海燕
  • 21篇薛小红
  • 20篇李云利
  • 19篇郑慧芬
  • 18篇胡春艳
  • 18篇袁鹤立

传媒

  • 26篇中国急救医学
  • 17篇中华实用儿科...
  • 1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0篇中国小儿急救...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第16届中国...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10篇2014
  • 29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暂时性失语13例分析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出现暂时性失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进行HUTT的患者3488例次,年龄...
储卫红王成林萍李芳吴礼嘉祝立平冉静李云利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干预对策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青少年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变化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青少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VVS的儿童、青少年150例(VVS组),其中男69例,女81例;年龄4~17岁[(11.21±2.40)岁];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青少年99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4~17岁[(10.78±2.26)岁]。比较2组儿童血清CK、CK-MB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CK-MB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S组CK降低[(93.77±33.01) U/L比(125.02±58.06) U/L]、CK-MB降低[(21.31±6.99) U/L比(26.93±8.7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CK 89.22 U/L作为界值对诊断VVS的灵敏度为76.80%,特异度为54.70%;以CK-MB 23.93 U/L作为界值对诊断VVS的灵敏度为66.70%,特异度为71.30%。2.VVS组性别差异:女童较男童CK降低[(85.25±29.43) U/L比(103.77±34.3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未见性别差异。3.VVS 3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CK、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种血流动力学亚型CK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CK-MB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VVS血清CK和CK-MB水平较健康儿童、青少年降低,CK、CK-MB可能参与儿童、青少年VVS的发病机制。
张娟林萍邹润梅杨红刘平李芳许毅王成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青少年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诱因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诱因。方法详细询问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434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3.0~17.9岁,男192例,女242例)的晕厥病史及诱因,分析诱因在不同年龄、性别、晕厥频次、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偶发晕厥常见诱因依次为持久站立(30%)、运动(13%)、体位改变(9%)、坐位(7%)、玩耍(6%)等。①性别比较:持久站立引起的偶发晕厥女性较男性多见(P<0.01);排尿晕厥主要见于男性;闷热环境主要诱发女性晕厥。②年龄比较:体位改变诱发偶发晕厥在≥12岁组较<12岁组常见(P<0.05),其余诱因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③不同HUTT结果比较:体位改变诱发偶发晕厥多见于HUTT阴性组(P<0.05)。(2)所有偶发晕厥诱因均可诱发反复晕厥,56.2%的反复晕厥为同一诱因所致。结论儿童不明原因晕厥常见诱因为持久站立、运动、体位改变等,临床上避免诱因有助于预防晕厥发作。
康美华许毅王成吴礼嘉林萍李芳谢振武
关键词:晕厥诱因直立倾斜试验儿童
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0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
袁鹤立李芳王成林萍康美华祝立平吴礼嘉许毅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焦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与焦虑的关系。方法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VVS患儿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平均(11.01±2.00)岁。将VVS患儿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阴性组(41例)和HUTT阳性组(43例),再将HUTT阳性组依临床症状分为头晕组与晕厥组。所有受试儿童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与焦虑量表总分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与学校恐怖得分HUTT阴性组低于HUTT阳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UTT阳性组、阴性组与全国城市常模组(常模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与焦虑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P<0.05)。(3)HUTT阳性头晕组与晕厥组SCARED得分比较: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焦虑量表总分头晕组高于晕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恐怖得分头晕组明显高于晕厥组(P<0.05)。结论儿童VVS中焦虑发生率高。儿童VVS躯体化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与学校恐怖普遍存在,但这些焦虑症状与HUTT结果关联不明显。HUTT阳性患儿中,没有晕厥病史的VVS患儿焦虑评分更高。提示心理因素如焦虑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丁异熠王成刘晓燕林萍吴礼嘉薛小红李茗香Praveen Kumar胡春艳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心理因素焦虑儿童
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关系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08月至2013年0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的儿童311例,年龄3~17岁(平均10....
李芳林萍王成罗海燕储卫红吴礼嘉刘丽萍刘德宇邹润梅
直立倾斜试验导致暂时性失语1例被引量:4
2011年
直立倾斜试验(HUTT)广泛应用于鉴别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准金标准”。HUTT再现晕厥发作存在一定风险,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文报道HUTT时引起的儿童暂时性失语1例:
林萍曹闽京王硕王成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不耐受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OI)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2004—01~2009—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具有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或心悸等OI症状的儿童728例,年龄3~17岁[平均(10.67±2.85)岁],男388例,女340例。其中〈12岁416例,年龄3—11岁[平均(8.69±1.86)岁];≥12岁312例,年龄12~17岁[平均(13.30±1.50)岁]。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血液生化(空腹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HUTT检查。结果①HUTT阳性率:60.71%(442/728),女性高于男性(P〈0.01);≥12岁组高于〈12岁组(P〈0.01)。HUTT阳性率在〈12岁组男性低于女性(P〈0.05),≥12岁组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男性及女性分别高于〈12岁组男性及女性(P均〈0.01)。②HUTT类型: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多见(59.95%,265/442),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37.56%,166/442)及体位性低血压(OH,2.49%,11/442)。HUTT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及〈12岁组与≥12岁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类型分布在男性及女性〈12岁组与≥12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类型分布在〈12岁组及≥12岁组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具有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或心悸等OI症状的儿童HUTT阳性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但HUTT类型分布未见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胡春艳王成许毅吴礼嘉李雯林萍曹闵京罗海燕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不耐受性别年龄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06年
不明原因晕厥(UPS)在普通人群平均患病率约为22%。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UPS的有效方法,其对临床反复晕厥发作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HUTT对偶发晕厥与反复晕厥患者诊断进行比较,探讨HUTI、对反复晕厥发作的预测价值。
王成李茗香林萍李雯郑慧芬薛小红许毅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晕厥患病率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的心理因素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理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VVS组)。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n=43)和HUTT阴性组(n=41)。受试儿童均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VVS组儿童睡得很香、吃东西香及爱与家人交谈等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VVS组患儿总是想哭、肚子痛、感到孤单、感到悲哀、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5,0.01)。HUTT阳性组患儿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高于HUTT阴性组(Pa<0.01),HUTT阴性组患儿生活没有意思得分高于HUTT阳性组(P<0.05)。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得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焦虑量表总分与简明焦虑量表等得分VVS组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a<0.01)。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心理因素如抑郁和焦虑等与儿童VVS密切相关,可能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丁异熠王成吴礼嘉胡春艳林萍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心理因素抑郁焦虑儿童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