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芳

作品数:158 被引量:41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77篇儿童
  • 43篇晕厥
  • 34篇直立倾斜试验
  • 23篇血压
  • 20篇血管
  • 17篇综合征
  • 17篇迷走
  • 16篇心动过速
  • 16篇血管迷走性
  • 16篇血管迷走性晕...
  • 16篇体位性心动过...
  • 12篇疗效
  • 11篇解剖学
  • 10篇动态血压
  • 9篇心率
  • 9篇神经介导性晕...
  • 9篇试验结果
  • 9篇介导
  • 9篇介导性
  • 7篇蛋白

机构

  • 1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62篇中南大学
  • 4篇吉首大学
  • 4篇常德市第一人...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3篇南华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长治医学院附...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2篇永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马王堆...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 1篇天津市武清区...

作者

  • 157篇李芳
  • 98篇王成
  • 90篇林萍
  • 77篇吴礼嘉
  • 47篇邹润梅
  • 42篇许毅
  • 34篇祝立平
  • 34篇冉静
  • 29篇储卫红
  • 23篇康美华
  • 20篇张建一
  • 20篇李云利
  • 19篇李昌琪
  • 17篇谢振武
  • 14篇罗海燕
  • 12篇罗雪梅
  • 12篇刘德宇
  • 12篇蔡虹
  • 11篇袁鹤立
  • 10篇王秀英

传媒

  • 18篇中华实用儿科...
  • 13篇中国小儿急救...
  • 10篇中国当代儿科...
  • 10篇解剖学杂志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南大学学报...
  • 8篇中国实用儿科...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3篇第16届中国...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当代护士(中...
  • 2篇肿瘤药学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5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33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生“医学科研设计”慕课建设与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医学科研设计”作为方法类课程是医学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简述医学科研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医学科研设计慕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短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成绩评定分享“医学科研设计”的课程建设经验,并进一步结合“医学科研设计”慕课的应用从有利于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及有利于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提出思考和建议。
罗自强冯丹丹秦晓群黄菊芳胡长平李家大熊鲲何海伦黎明李芳曾小敏史静琤程岩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医学科研设计
儿童青少年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单中心15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5年儿童青少年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omediated syncope,NMS)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2000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包括不明原因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叹气、心悸等)临床症状为主诉的儿童青少年3182例,男1649例,女1533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10.75±3.13)岁,其中晕厥症状1325例,晕厥先兆症状1857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心肌酶、空腹血糖)、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排除胸壁、心、肺、脑等器质性疾病.取得受检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完成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结果 (1)HUTT阳性率47.05%(1497/3182例).病因依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42.99%,1368/3182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55%,81/3182例)、直立性高血压(0.79%,25/3182例)、直立性低血压(0.06%,2/3182例).(2)不同病因的NMS中,临床症状特征分别以晕厥、头晕、胸闷、头痛为主.结论 儿童青少年NMS的病因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为主,临床特征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头痛、心悸.
田娟邹润梅林萍李芳许毅王成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病因学儿童青少年回顾性分析
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评价
<正>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0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
袁鹤立李芳王成林萍康美华祝立平吴礼嘉许毅
关键词:晕厥口服补液盐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改良直立试验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直立试验(MST)对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POTS的儿童及青少年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2.03±1.87)岁。分别比较直立试验3min(MST)与HUTT 3min时的心率诊断符合率。结果按经典HUTT方法10min内心率达诊断标准的儿童及青少年POTS31例;在倾斜体位3min内血压未见明显变化,心率变化达诊断POTS标准者74.19%(23/31);相同受试者用MST方法达诊断POTS标准者32.26%(10/31)。结论约1/3的儿童及青少年POTS可通过MST得到诊断。MST可作为基层医院的一种POTS初筛方法。
刘扬蒋次波李芳林萍邹润梅王成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倾斜试验儿童青少年
周围神经髓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2006年
髓鞘是周围神经的重要结构,也是有髓神经纤维发育成熟的标志。Neu基因调节素-1(NRG-1)、神经营养因子和P0蛋白等是调节周围神经发育期和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髓鞘形成(髓化)的重要因素,它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对髓化不同阶段的调节。总结影响周围神经髓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为目前临床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石咏梅李芳张建一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血糖变化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胎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控制孕妇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芳夏凤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新生儿
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症状预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症状对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首次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叹气等具有OI症状的儿童青少年274例,男141例,女133例,年龄5~18岁,平均(11.8±2.7)岁。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血液生化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脑、肺等疾病。每例患儿完成0I问卷调查表及HUTT。结果274例受试儿童青少年根据HUTT结果分为HUTT阳性组(n=123)和HUTT阴性组(n=151)。儿童青少年OI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头晕(65.3%)、晕厥(50.7%)、视物模糊或黑蒙(45.6%)、乏力(43.4%)。心悸、头痛、冷汗、视物模糊或黑蒙、胸闷、头晕、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或腹胀等)、晕厥等8项0I症状在HUTT阳性组比HUTT阴性组发生率高(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该8项症状对HUTT阳性结果有一定预测价值(优势比〉1)。结论心悸、头痛、冷汗、视物模糊或黑蒙、胸闷、头晕、消化道症状、晕厥等8项OI症状对HUTT阳性结果有预测价值。
蔡虹林萍吴礼嘉李芳邹润梅王成
关键词:直立不耐受症状直立倾斜试验儿童青少年
神经介导性晕厥发作的昼夜节律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15.20)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阳性组(n=281)和HUTT阴性组(n=130),详细询问患者或监护人既往晕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时间段(将1天分为4个时间段:上午06:00 am^12:00 am,下午12:00 am^18:00 pm,晚上18:00 pm^24:00 pm,夜间00:00 am^06:00 am)。结果:(1)一般资料:411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总次数1 085次。HUTT阳性组晕厥总次数753次;HUTT阴性组晕厥总次数332次。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年龄低于HUTT阴性组(P<0.05);(2)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差异:全部患者的晕厥多发生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阳性患者的晕厥发作主要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阴性组晕厥发作亦多见于06:00 am^12:00 am,但与其他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的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中,不同反应类型(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除外)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年龄差异: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男性多于女性,18:00 pm^24:00 pm发生晕厥男性少于女性(P<0.05);年龄越小,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年龄越大,00:00 am^06: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P<0.001)。结论:晕厥发作存在昼夜节律。晕厥发作主要发生在6:00 am^12:00 am,晕厥在一天4个时间段内的发作频次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廖冬磊许毅吴礼嘉邹润梅罗雪梅李芳林萍王秀英谢振武王成
关键词:晕厥昼夜节律性别因素年龄因素
不同损伤模型内源性BDNF在背根节和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损伤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n,BDNF)在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损伤脊髓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建立单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单纯脊髓背索损伤模型以及合并损伤(坐骨神经损伤1周后再损伤脊髓背索)模型,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观察不同模型中BDNF在DRG和损伤脊髓的表达,从脊髓损伤处嘴侧5mm处注入快蓝(Fast Blue,FB)以逆行标记DRG中感觉神经元,并结合FB逆行示踪观察FB阳性神经元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坐骨神经损伤1周后损伤侧的腰4、5背根节中BDNF蛋白表达上调。与单纯脊髓损伤组相比,合并损伤组在脊髓损伤的尾侧端可见较多的BDNF阳性纤维,这些纤维呈膨体样结构,主要分布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尾侧端的白质里,合并损伤组FB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数目也较单纯脊髓损伤组多,且大部分FB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是BDNF阳性的神经元。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的BDNF在DRG和损伤脊髓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损伤后再生过程。
李芳蔡艳张建一周兴富罗学港鞠躬
关键词:BDNF脊髓损伤背根节
融人文精神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被引量:9
2006年
熊鲲王慧李芳朱武黄良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教学人文精神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医学模式人体解剖学社会属性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