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

作品数:367 被引量:95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8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5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183篇儿童
  • 139篇晕厥
  • 91篇血管
  • 82篇迷走
  • 80篇血管迷走性
  • 79篇血管迷走性晕...
  • 76篇直立倾斜试验
  • 72篇心电
  • 57篇电图
  • 57篇心电图
  • 39篇血压
  • 39篇综合征
  • 28篇心动过速
  • 27篇体位性心动过...
  • 27篇年龄
  • 24篇描记
  • 24篇描记术
  • 23篇心电描记
  • 23篇心电描记术
  • 22篇心脏

机构

  • 313篇中南大学湘雅...
  • 50篇中南大学
  • 39篇湖南医科大学
  • 20篇湖南省儿童医...
  • 1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0篇吉首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湖南省马王堆...
  • 5篇复旦大学
  • 5篇湖南省人民医...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长沙市中心医...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南华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长沙市妇幼保...
  • 2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367篇王成
  • 163篇林萍
  • 117篇谢振武
  • 116篇吴礼嘉
  • 98篇李芳
  • 80篇许毅
  • 77篇李茗香
  • 68篇邹润梅
  • 58篇曹闽京
  • 51篇毛定安
  • 40篇祝立平
  • 36篇冉静
  • 32篇康美华
  • 30篇储卫红
  • 30篇刘晓燕
  • 30篇李雯
  • 28篇薛小红
  • 28篇郑慧芬
  • 23篇胡春艳
  • 22篇罗海燕

传媒

  • 39篇中华实用儿科...
  • 3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4篇中国实用儿科...
  • 2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7篇中国当代儿科...
  • 17篇国际儿科学杂...
  • 1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中南大学学报...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湖南医学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心电学杂志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临床心电学杂...
  • 5篇中国医刊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第16届中国...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医学新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29篇2016
  • 30篇2015
  • 25篇2014
  • 37篇2013
  • 21篇2012
  • 15篇2011
  • 14篇2010
  • 9篇2009
  • 22篇2008
  • 15篇2007
  • 19篇2006
  • 14篇2005
  • 13篇2004
3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出现后的心律失常特征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出现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特征.方法 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8月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阳性反应出现后发生心律失常的169例患者资料,男性57例,女性112例,年龄6~65(23.1±14.8)岁,儿童(〈18岁)86例,成人(≥18岁)83例.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在BHUT和SNHUT阳性反应后的患者分别为75例(44.38%)、94例(55.62%).常见类型为窦性心动过缓(143例,84.62%)、交界性逸搏心律(55例,32.54%)、窦性停搏(26例,15.3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在成人更多见(P〈0.01),窦性停搏和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发生无年龄、性别和试验方式差别;心律失常与晕厥或接近晕厥的临床表现几乎同时出现者为77例(45.56%)、滞后出现者92例(54.44%),并且前者多发生在BHUT中,后者多发生在SNHUT中(P〈0.05);心律失常与血压下降几乎同时出现者为84例(53.50%),滞后出现者73例(46.50%),且前者多发生在BHUT中,后者多发生在SNHUT中(P〈0.01).结论 (1)HUTT阳性反应发生后常见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和窦性停搏,窦性停搏的发生无年龄、性别和试验方式的差别,试验操作中需提高警惕;(2)BHUT中,心律失常多与晕厥或接近晕厥的表现、血压的下降同时发生;SNHUT中,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晕厥或接近晕厥的表现和血压下降之后,可能与硝酸甘油药理作用有关.
李雯王成吴礼嘉胡春艳许毅李茗香林萍罗海燕谢振武
关键词:心律失常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QT间期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变化
2004年
目的 探讨用预测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QT间期离散度 (QTd)和P波离散度 (Pd)来研究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方法 MCLS患儿 6 2例 (13例伴有冠脉扩张 ) ,随机匹配 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 -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 ,选择波形清晰的 3个心动周期 ,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时心率 (HR)、QTmax、QTmin、Pmax、Pmin ,计算QTd及Pd ,连测 3次后取其平均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MCLS组急性期心率增快 (P <0 0 1) ,QTmax、QTmin缩短 ,QTd增大 ,Pmax增加 ,Pmin缩短 ,Pd增大 ;恢复期QTd、Pmax、Pd延长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伴有冠脉扩张与不伴有冠脉扩张的MCLS患儿之间QTmax、QTmin、QTd、Pmax、Pmin、P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CLS能引起QTd及Pd增加 ,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
王成谢振武刘晓艳李书芬曹闽京李茗香李雯秦云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QT间期离散度P波离散度心律失常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探讨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地复习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为POTS的57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8例,年龄5~16(12.2±1.9)岁。结果 57例POTS儿童中,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通过延长HUT时间,24例(42%)经HUT诊断合并VVS,其中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3例,心脏抑制型1例。合并VVS儿童平均年龄(13.0±1.4岁)大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11.5±2.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的性别构成及临床症状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POTS儿童合并VVS,在可以耐受倾斜体位的前提下,延长HUT时间有利于防止VVS漏诊。与未合并VVS的POTS儿童比较,合并VVS儿童年龄较大,但性别、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886-888]
吴礼嘉王成林萍袁鹤立金露康美华祝立平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儿童
不明原因晕厥的时间节律被引量:3
2014年
不明原因晕厥(UP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UP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昼夜节律,可用自主神经、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等来反映.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多发生在早晨,为了更好地防治UPS,研究其时间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廖冬磊许毅王成
关键词:不明原因晕厥节律自主神经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
风湿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功能的临床评估
2000年
王成闫炜炜李书芬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儿童心脏功能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基础状态与血浆胰岛素及C肽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浆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
王成郑慧芬刘晓燕崔蓉蓉吴礼嘉胡春艳Praveen Kumar谢振武
文献传递
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及QT间期离散度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 (Pd)及QT间期离散度 (QTd)变化。方法  2 42~ 1 6(9 70± 3 0 0 )岁预激综合征患儿 (研究组 )及匹配健康儿童 (对照组 )各 32例 ,用广东中山SR - 1 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 1 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 ,计算机回放并程序放大波形 2~ 4倍检测 ,增益 2 0~ 40mm/mV ,纸速 50~ 1 0 0mm/s。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 ,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下心室率 (HR)、Pd 与QTd,分别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Pcmax、Pcmin与QTcmax、QTcmin,计算Pd=Pmax-Pmin,Pcd=Pcmax-Pcmin,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Pmax、Pmin、Pd 与Pcmax、Pcmin、Pcd延长不明显 (P >0 0 5) ,而QTmax、QTmin、QTd 与QTcmax、QTcmin、QTcd则明显延长 (P <0 0 1 )。结论 小儿预激综合征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由旁道和房室结组成的房室折返环参与外 ,还可能与心室肌激动顺序有关 。
王成谢振武曹闽京李茗香许毅林萍李小明
关键词: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QT间期离散度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
冉静王成林萍邹润梅吴礼嘉李芳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特点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反应特点。方法2005-01~2006-09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UPS或接近晕厥患者170例,男性64例,女性106例,年龄3~70岁,平均(23.18±15.40)岁,其中儿童(<18岁)88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和HUTT期间的心电图变化。②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成人(≥18岁)和儿童(<18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多见于儿童。③HUT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和逸搏。④基础倾斜试验(B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21.61±10.64)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5.58±2.68)min。结论①儿童较成人易于发生阳性反应,以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居多。②HUTT期间出现心电图变化者阳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时要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
郑慧芬王成何芝香李茗香林萍薛小红刘晓燕许毅
关键词:不明原因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立位与卧位同步12导联心电图(12 ECG)T波及ST段变化的意义。方法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研究组)53例。男13例,女40例;年龄3.5~18.0(8.77±2.99)岁。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 ECG。匹配健康儿童40例为健康对照组。计算立位与卧位心率差及T波、ST段振幅及形态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发病年龄高峰为7~11岁。男女比例约为1:3。2.研究组立位较卧位心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96±10.16)次/minvs(9.67±6.97)次/min P〈0.01]。3.T波形态:研究组立位与卧位比较,T波振幅降低主要在Ⅱ、V3、V4、V5、V6导联,T波倒置主要在Ⅲ、aVF导联,T波倒置且振幅增加主要在Ⅲ、V1、V2导联,卧位时T波倒置变为立位时T波直立出现在V1、V2导联。4.T波振幅:研究组立位较卧位T波振幅下降幅度在V1导联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V2导联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5.ST段振幅:立位较卧位变化在研究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发病年龄高峰在学龄期,尤以女性多见,心率明显增加,立位和卧位心电图T波形态和振幅变化明显。
薛小红王成曹闽京林萍李茗香丁异熠刘晓燕胡春艳Praveen Kumar
关键词:Β受体功能亢进症儿童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