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祖泽

作品数:471 被引量:2,201H指数:2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6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0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5篇医药卫生
  • 99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7篇细胞
  • 125篇基因
  • 84篇肝细胞
  • 75篇细胞生长
  • 68篇细胞生长因子
  • 67篇干细胞
  • 65篇肝细胞生长因...
  • 52篇造血
  • 44篇肿瘤
  • 43篇腺病
  • 43篇腺病毒
  • 43篇基因治疗
  • 36篇骨髓
  • 35篇分子
  • 31篇白血
  • 31篇白血病
  • 26篇蛋白
  • 26篇重组腺病毒
  • 23篇造血干
  • 23篇造血干细胞

机构

  • 362篇军事医学科学...
  • 7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天津大学
  • 15篇兰州军区兰州...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空军总医院
  • 7篇山东大学
  • 7篇解放军第30...
  • 7篇解放军第30...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北京放射与辐...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市耳鼻咽...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作者

  • 468篇吴祖泽
  • 92篇贺福初
  • 78篇王立生
  • 54篇裴雪涛
  • 42篇哈小琴
  • 29篇张庆林
  • 28篇毕建进
  • 24篇魏汉东
  • 23篇靳继德
  • 23篇杨晓明
  • 20篇王华
  • 20篇段海峰
  • 20篇邱兆华
  • 19篇曹菊荣
  • 17篇瞿成奎
  • 17篇劳妙芬
  • 16篇邢桂春
  • 16篇于爱平
  • 15篇王福生
  • 13篇崔春萍

传媒

  • 58篇军事医学科学...
  • 2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0篇中国实验血液...
  • 14篇中华血液学杂...
  • 13篇科学通报
  • 13篇生理科学进展
  • 12篇高技术通讯
  • 1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0篇解放军医学杂...
  • 9篇生物化学与生...
  • 8篇军事医学
  • 6篇生理学报
  • 6篇中草药
  • 6篇中国生物工程...
  • 5篇中国肿瘤生物...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国外医学(分...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28篇2007
  • 24篇2006
  • 28篇2005
  • 23篇2004
  • 30篇2003
  • 26篇2002
  • 23篇2001
  • 18篇2000
  • 14篇1999
4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式-1,2-取代的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顺式1,2-取代的二苯乙烯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糖苷或溶剂化物,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的用途。
康志云吴祖泽孙庄蓉唐仲雄
文献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人野生型p53和B7-1基因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并增强其免疫原性被引量:3
2002年
为开展喉癌的复合基因治疗,观察共表达人野生型p53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53/B7-1对喉癌细胞增殖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检测到Ad-p53/B7-1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可抑制喉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B7-1基因的导入可增强喉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基因修饰的癌细胞可刺激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对肿瘤具有特异杀伤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邱兆华潘鲁浙劳妙芬吴祖泽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喉癌免疫原性
dendrimers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dendrimers(树枝状聚合物 )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状结构的纳米级分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表面特性 ,dendrimers已经被应用于生物领域的多个方面 ,包括诊断试剂、基因和药物载体、抗癌和抗病毒试剂、疫苗等。
段海峰蒋中华吴祖泽
关键词:树枝状聚合物生物合成结构特性
重组腺病毒介导人野生型p53和B7-1基因在喉癌细胞中的高效转移和高水平表达(英文)被引量:3
2002年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XC53/B7-1。将pXC53/B7-1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50共转染293细胞,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Ad-p53/B7-1。在293细胞中扩增病毒,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获得高滴度和高纯度的病毒。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Ad-p53/B7-1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和B7-1基因在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结果表明Ad-p53/B7-1能够有效地将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Hep-2细胞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
邱兆华王艳飞潘鲁浙劳妙芬吴祖泽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抑癌基因P53喉癌细胞基因转移
丹参酮Ⅰ、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
2017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Ⅰ(TanⅠ)、二甲双胍(Met)和阿司匹林(Asp)联合应用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右前腋下sc接种B16F10细胞制备黑素瘤模型。根据体质量分为8组,即模型组、TanⅠ组(20 mg·kg^(-1),ip)、Asp组(210 mg·kg^(-1),饮用)、Met组(70 mg·kg^(-1),饮用)、Asp+Met组、TanⅠ+Asp组、TanⅠ+Met组和TanⅠ+Asp+Met组,每组10只。每只小鼠摄水量约7 m L·d^(-1),连续给药18 d。隔天称量小鼠体质量,每天测量皮下肿瘤直径。给药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制备脾和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CD4+T和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包括瘤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Met组体质量增加减慢(P<0.01)。实验结束时,各组存活小鼠肝和脾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小鼠存活数分别为:模型组8/10,TanⅠ组8/10,Asp组7/10,Met组7/10,TanⅠ+Asp组8/10,TanⅠ+Met组8/10,Asp+Met组7/10,TanⅠ+Asp+Met组5/10。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和Met单用组及两两联用组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无明显变化;TanⅠ+Asp+Met组肿瘤体积和瘤质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抑瘤率为46.2%。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和Met单用组及两两联用组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TanⅠ+Asp+Met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TanⅠ+Met组肿瘤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P<0.05),TanⅠ+Asp+Met组IL-6含量升高(P<0.01)。结论 TanⅠ+Asp+Met联用可抑制黑素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组织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IL-6含量有关,但副作用可能性较大。
赵亚宁薛冰华秦亚茹吴祖泽段海峰
关键词:黑素瘤肿瘤微环境阿司匹林二甲双胍
白藜芦醇的辐射防护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被引量:61
2004年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 (RES)对受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 0 Coγ射线照射小鼠模型 ,观察小鼠 30d存活和死亡动物存活时间。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受照射小鼠脾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同时检测脾细胞内凋亡相关酶活性大小。结果 照射前给予RES能明显提高受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延长死亡动物存活时间。RES能明显抑制受照射小鼠脾细胞凋亡 ,提高Bcl 2表达水平 ,对于Fas表达无明显影响 ,同时脾细胞内的Caspase 3和Caspase 8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RES具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其作用机理与抑制辐射敏感细胞的细胞凋亡有关。
吕秋军温利青张敏郭绍明陈媛媛吴祖泽
关键词:白藜芦醇辐射防护分子机理流式细胞仪自由基
胎儿肝脏中抑制 HL-60细胞生长的低分子抑制物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在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丰富的精氨酸酶以及一类分子量<10000dal 的抑制物,它们对 HL-60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然而,与精氨酸酶不同的是,这类低分子抑制物对HL-60细胞比对人骨髓 CFU-GM 有更强的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吴祖泽王玉芝裴雪涛曹菊荣薛惠华
关键词:胎肝HL-60细胞
重组腺病毒介导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方法,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构建于E1,E3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上,获得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HGF)的重组腺病毒Ad—HGF.在293细胞中扩增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扩增制备Ad—HGF和Ad—GFP(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然后,用Ad—GFP和Ad—HGF体外分别转染原代培养的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观察体外转染效率及表达,并以新西兰兔耳瘢痕为体内模型,观察局部瘢痕组织中一次性注射Ad—HGF后对已形成瘢痕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i)Ad—GFP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3 d时转染效率为(36.8±14.1)%,并持续表达20 d以上.(ii)用ELISA方法检测Ad—HGF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HGF的表达,结果感染后3 d表达量约为76 ng/4.0×105细胞.(iii)用兔耳瘢痕模型观察在瘢痕内注射不同剂量(8.6×109,8.6×108,8.6×107,8.6×106pfu)的Ad—HGF,于注射后第32天肉眼可见Ad—HGF治疗组瘢痕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变薄,甚至与周围皮肤在同一水平.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大、中剂量组(8.6×109,8.6×108pfu)治疗前后瘢痕肥大指数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可见不同程度再生的丛状新生毛,低剂量组(8.6×107,8.6×106pfu)治疗后瘢痕肥大指数有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
哈小琴苑宾李元敏劳妙芬吴祖泽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创伤修复整形外科
单个CD_(34)~+CD_(38)~+和CD_(34)~+CD_(38)~-被引量:4
1995年
为深入探讨细胞亚群的不均一性及单个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利用FACSVantage自动细胞分选系统(ACDU)分选出单个亚群细胞:和,在96孔扳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经SCF、IL-3、IL-6、GM-CSF、G-CSF和Epo.刺激,14~18天后扩增形成原代集落。单个细胞形成原代集落的比例为38.O%±9.0%,集落组成细胞趋于分化成熟,再接种培养,仅8.5%±2.5%可形成次级集落,且绝大部分为粉巨噬系细胞集落(CFU-GM)。54.0%±12.O%的单个细胞可形成原代集落,组成细胞形态均一,大多为原始幼稚细胞,75.0%±11.0%的原代集落再接种可形成次级集落,且产率高达280.O±21.5/原代集落,并可向红、粒、巨噬、巨核等系分化。表明细胞群的不均一性,其亚群显示造血祖细胞性能,而细胞的性能则接近于造血干细胞。
裴雪涛吴祖泽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CD34抗原
中国人γ-干扰素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被引量:9
1995年
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人淋巴细胞mRNA反转录产物中克隆了IFN-γcDNA,序列分析证实了分子进化规律对IFN-γcDNA序列存在多态性的推论.在此基础上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去信号肽中国人IFN-γ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0P_RP_L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了中国人IFN-γcDNA,其表达水平占全菌可溶性总蛋白的44.4%,初步复性后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γ-IFN表达量为0.45×10 ̄7~2.34×10 ̄7单位/L.
瞿成奎魏汉东鱼咏涛贺福初吴祖泽
关键词:中国人Γ-干扰素CDNA大肠杆菌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