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宗力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血管
  • 9篇主动脉
  • 8篇心脏
  • 8篇主动脉夹层
  • 8篇夹层
  • 6篇心脏移植
  • 6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细胞
  • 3篇心脏病
  • 3篇心脏疾病
  • 2篇大血管
  • 2篇大血管手术
  • 2篇低温停循环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4篇任宗力
  • 20篇王志维
  • 11篇胡小平
  • 11篇吴红兵
  • 9篇李罗成
  • 8篇吴智勇
  • 7篇胡锐
  • 7篇邓宏平
  • 6篇任伟
  • 5篇夏军
  • 5篇阮永乐
  • 4篇江万里
  • 3篇胡知朋
  • 3篇周桢
  • 2篇张敏
  • 2篇徐鹏
  • 2篇戴飞锋
  • 2篇陈蕾
  • 2篇刘韬
  • 2篇王杰

传媒

  • 5篇中华移植杂志...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外膜与主动脉夹层
2012年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其凶险且病死率高的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主动脉外膜位于主动脉壁最外层,是由多量成纤维细胞及富含胶原纤维的细胞外基质所组成的被膜,结构致密,可防止动脉在极高的血压下破裂。近年来对于动脉外膜结构和功能在血管壁结构重建过程中作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现就主动脉外膜结构和功能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任宗力王志维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管外膜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主动脉壁动脉外膜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构建含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查找NOX1基因的mRNA序列,针对蛋白质编码区(CDS)设计引物,以人c DNA为模板扩增出NOX1基因全长CDS序列,经双酶切鉴定后,将NOX1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连接,再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运用脂质体转染重组体pc DNA3.1(+)-NOX1至VSMC中,观察NOX1表达及VSMC凋亡情况。结果重组体中NOX1基因片段和载体DNA大小与预期一致。经BLAST(the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比对,与NCBI数据库中的NOX1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c DNA3.1(+)-NOX1能促进VSMC中NOX1蛋白高表达,并促使VSMC的凋亡。结论 NOX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能促使VSMC凋亡,为阐明NOX1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小平王志维邓宏平吴红兵任宗力胡锐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质粒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
复杂升弓部大血管手术技术创新与临床推广应用
王志维吴红兵胡锐张敏吴智勇胡小平胡知朋任伟李罗成任宗力戴飞锋刘欢江万里刘育
该项目属人口与健康领域。 复杂升弓部大血管疾病,起病凶险、进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高。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式,但术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仍相当高,且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难以避免丧失生活工作能力乃至死亡...
关键词: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
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4. 2±6. 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32. 2±57. 3) min,ICU停留时间(16. 2±7. 5) h,术后住院时间(4. 5±0. 8) d,切口大小(4. 4±0. 9) cm,胸腔引流液(67. 6±11. 2) ml。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出血1例,肺不张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移位及死亡病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均低于术前(均P <0. 05)。结论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吴红兵宋宏宁王志维石烽胡小平任宗力胡知朋
关键词:经食道超声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脂质代谢在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主动脉夹层(AD)和主动脉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大血管疾病,病情凶险,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两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AMD)。脂质代谢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其可通过调控血管炎症、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AMD。对于脂质代谢参与AMD的机制研究,可为AD与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王可鑫胡小平任宗力
关键词:血管炎症脂质代谢表型转化氧化应激
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成人终末期心脏病24例总结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总结24例成人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成功为24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心肾联合移植1例。原发病包括冠心病11例,心肌病8例,瓣膜病3例,心肌炎2例。全部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结果:24例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NYHA)。术后随访1~24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带状疱疹感染2例,肺炎2例。随访过程中死亡4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暴发肝炎1例、重症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术前供受体评估、器官功能维护、心肌保护、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抗排斥治疗是心脏移植术的关键。远期需注意对免疫排斥反应、感染、多脏器功能的监测及治疗。
阮永乐王志维吴智勇任伟任宗力
关键词:心脏移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3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手术经验、围手术期治疗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3.2±7.8)h拔除气管插管,ICU监护时间(4.0±2.1)d,住院时间(21.7±8.2)d,术后7例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例行床边血液透析治疗,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06例(30.9%),一过性精神症状67例(19.5%),低氧血症63例(18.4%),应激性溃疡45例(1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0.6%).住院死亡2例(0.6%),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正确地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细致全面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任宗力王志维邓宏平胡小平张浩柳亚奎王杰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疗效
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对31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根据夹层破口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W-heat手术2例,David+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3例,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9例,改良Wheat+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6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心包剥脱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221±43)min,平均心肌阻断(132±41)min,深低温停循环(47±12)min。术后并发症12例(38.7%),其中2例死亡,8例治愈(66.7%),2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全组病人出院前复查主动脉CTA,见升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位置正常,无明显移位。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假腔闭合率87.1%。随访2~35个月,术后近期死亡1例(3.2%),无再次手术者。结论:对老年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高危人群,术中根据其病变部位施行最佳的外科手术方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杰王志维夏军吴红兵胡小平任宗力范迪堃
关键词:老年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移植供心获取、保护和转运单中心经验被引量:3
2020年
目前,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有效的手段。2016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tation,ISHLT)注册数据显示,亚洲心脏移植数量仅占全球心脏移植数量的5.7%,供心短缺及供心缺血时间是制约心脏移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1]。供心选择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边缘供心的使用以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供心数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需求。
吴红兵王志维任宗力李罗成吴智勇胡俊霞阮永乐胡锐戴飞锋
关键词: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7例心脏移植术后死亡的受者资料,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实施7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式均采用双腔静脉法。截至2020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724 d,65例受者存活,9例死亡。排除2例非医疗原因死亡病例,将受者分为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7例)。收集两组受者术前、术中和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对应供者情况。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脏移植术后死亡危险因素。结果7例死亡受者中,4例受者住院期间因移植心脏衰竭、排斥反应、呼吸衰竭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中1例为心肺联合移植受者;3例受者随访期间死亡,死因分别为服用免疫抑制剂依从性差2例,移植心脏衰竭、排斥反应和肝功能衰竭1例。死亡组和存活组受者手术时年龄、体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原发病以及术前接受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和ECMO过渡等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应供者年龄、体质量差、供心冷缺血时间、脑死亡原因构成、供/受者性别和ABO血型匹配以及边缘供心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供/受者年龄差过大(>17岁)的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受者体外循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01(185,226)和170(152,197)min,术中浓缩红细胞用量分别为8.0(5.5,9.0)和4.0(2.0,6.0)U,血小板用量分别为4.0(2.0,6.0)和2.0(2.0,2.0)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94、5.305和7.418,P均<0.05)。死亡组受者ICU停留时间和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存活组,分别为11.1(5.9,17.7)和3.8(2.9-5.0)d,58(12,172)和8(6,15)h(Z=14.817和7.335,P均<0.05);同时,死亡�
吴智勇左一凡王志维阮永乐任宗力任伟胡锐余岸峰石烽
关键词:心脏移植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