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涛

作品数:60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动脉
  • 16篇心脏
  • 15篇缺损
  • 13篇间隔缺损
  • 12篇介入
  • 10篇先天性
  • 10篇房间隔
  • 10篇成形术
  • 9篇未闭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脏病
  • 8篇介入治疗
  • 8篇二尖瓣
  • 8篇房间隔缺损
  • 8篇肺动脉
  • 8篇封堵
  • 8篇封堵器
  • 7篇心动图
  • 7篇先天

机构

  • 58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老年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59篇黄涛
  • 42篇黄奕高
  • 25篇黄新胜
  • 20篇陈传荣
  • 17篇黄文晖
  • 15篇陈纪言
  • 14篇张曹进
  • 13篇周颖玲
  • 13篇靳立军
  • 11篇张斌
  • 10篇董太明
  • 8篇乌汉东
  • 6篇杨向太
  • 5篇申俊君
  • 4篇詹贤章
  • 4篇何亚乐
  • 4篇廖洪涛
  • 3篇方咸宏
  • 3篇李国业
  • 3篇冯建章

传媒

  • 1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0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岭南心血管病...
  • 7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科
  • 1篇2008全国...
  • 1篇首届中国先天...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性冠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
1996年
本文对25例32处复杂性冠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置入Pamlatz-Schatz型支架29个,Gianturco-Roubin型支架4个,Micro型1个,其中3例同时置入3个■■支架,2例病人由于病变较长,故在同一病变部位同时置入两个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血管急性并发症。1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后口服华法令过程中,出现皮肤阏斑,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其它并发症,有1例术后一个半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靳立军陈传荣陈纪言周颖玲董太明黄奕高黄涛马铁铮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心病
介入治疗成人先心病患者的选择与精确的超声显像
<正>现代超声心动图技术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但随着设备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展,尤其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介入治疗的开展,对超声检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介入治疗的房间...
黄新胜黄奕高黄涛黄文晖李绍太
文献传递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3
2006年
黄奕高黄文晖黄新胜黄涛
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瓣导管介入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介入干预后室壁运动的观察
2002年
目的 探讨介入干预能否使陈旧性广泛前壁梗死病人已梗死部分的室壁运动得到明显改善。方法 对1996年元月~ 1999年元月间在本院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的 5 0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中线腱法进行室壁运动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前壁室壁活动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主要发生在 30~ 5 4腱区。Z值 - 2 79± 0 81。介入治疗后Z值为 - 2 81± 0 91。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结果表明 ,即使成功解除了梗死后相关冠状动脉的闭塞性病变 。
靳立军张斌黄涛乌汉东方咸宏杨向太陆郦工冯建章
关键词:手术方法室壁运动介入干预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11例 ,其中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38岁 ,平均 (2 2± 11)岁。 1例房水平双向分流和 2例右向左分流。 3例用双叶球囊和 8例用Inoue球囊行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 ,3例用纽扣式补片和 8例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缺损。结果11例患者 10例经 1次导管术得到根治 ,1例肺动脉瓣扩张后诱发右室流出道痉挛 ,延迟 3个月后再行房间隔缺损关闭术成功 ;治疗后右室收缩压 (12 8± 72 )mmHg(1mmHg =0 133kPa)下降到 (5 6± 32 )mmHg(P <0 0 1) ,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113± 75 )mmHg降至 (2 5± 2 2 )mmHg(P <0 0 1) ,三尖瓣反流面积 (4 6± 2 0 )cm2 降至 (1 4± 0 9)cm2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2± 0 0 4上升到 0 96± 0 0 9(P <0 0 5 )。 3~ 6个月随访 ,有继发右室流出道心肌肥厚者右室压力继续下降到 (4 6± 14)mmHg(P >0 0 5 ) ,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法乐三联征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及安全的非外科根治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黄奕高李渝芬黄涛李国业董太明何亚乐詹贤章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介入疗法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流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upv)、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lpv);并与右心导管术Fick法计算出肺循环血流量(Qp)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所得出的右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右心导管术计算的Qp相关性良好。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者肺血流量,其作为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量的检查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徐峥嵘黄新胜黄新胜黄涛黄奕高张曹进黄涛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流量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改变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术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改变并比较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房间隔缺损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47例(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20例(对照组),于手术治疗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前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右室游离中间段纵向应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5,0.004,0.013,0.007),而右室面积变化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07),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ROC曲线下面积0.750,在所有指标中最高;治疗组介入治疗后第1天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右室游离中间段纵向应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ROC曲线下面积0.833,在所有指标中最高;在术后6个月右室面积变化率是唯一与术后1 d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结论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术前右心功能以及介入治疗术后近期右心功能变化的准确性最高;右室面积变化率虽然能有效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右心室重构的心功能变化,但评估准确率不高。
康慧元罗建方黄奕高黄涛费洪文张曹进李贺智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介入治疗右心功能
钮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经皮钮扣式补片法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经验。方法膜周型VSD11例,干下型VSD2例,肌部VSD1例,应用Sideris钮扣式补片法治疗。结果成功10例,均为膜周型VSD,失败4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造影左向右分流消失或减弱,随访3个月至3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证实VSD闭合,失败4例,除了1例室缺口直径较原先增大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钮扣式补片法对治疗VSD是可行的。
黄涛陈传荣黄亦高梁慷张斌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经皮气囊瓣膜成形术系列研究
陈传荣陈纪言周颖玲黄奕高黄涛
经皮气囊瓣膜成形术(PBV)是从体表血管插入气囊扩张导管至狭窄的心脏瓣膜处,利用气囊充盈时的膨胀力把狭窄的瓣口扩大,代替开胸心瓣膜分离术的非外科手术疗法。与外科手术比具有如下优点:手术成功率高,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较...
关键词:
关键词:瓣膜成形术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2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随访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中长期随访分析。方法 :全组 13 1例病人 ,年龄 15~ 5 2岁 ,平均 ( 3 8 6± 9 6)岁。PDA最窄部位直径 2~ 12mm ,平均 ( 7 5± 2 8)mm ;术后 12 8例患者 (随访率为 97 7% )完成随访 2 5~ 72个月 ,平均 ( 4 0 7± 8 1)个月 ,中位数 44 7个月。术前、术后第 1天及 2 0 0 4年 4月间常规行大小便常规和血生化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 ,12 8例随访患者中 10例 ( 7 8% )术后 1d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 3例 ( 2 3 % )术后 1d轻度溶血 ,术后 3d恢复正常。随访中所有病人健在。未发现残余分流、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从 ( 4 7 3± 9 9)mm变为( 4 1± 5 4)mm (P <0 0 1) ;收缩末径从 ( 3 6 2± 6 1)mm变为 ( 2 9 7± 3 7)mm (P <0 0 1) ;肺动脉收缩压从 ( 4 0 1±3 9)mmHg变为 ( 2 2 4± 2 1)mmHg(P <0 0 1)。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的 ,可行的。
黄文晖黄奕高黄涛黄新胜
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随访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经皮介入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