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元祥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暨梁銶琚脑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神经元
  • 8篇导水管周围灰...
  • 8篇周围灰质
  • 7篇中脑导水管周...
  • 7篇脑导水管
  • 5篇导水管
  • 5篇免疫
  • 5篇脑啡肽
  • 5篇灰质
  • 5篇阿片
  • 4篇阳性
  • 4篇中脑
  • 4篇中脑导水管
  • 4篇组织化学
  • 4篇下丘
  • 4篇下丘脑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Μ受体
  • 4篇阿片Μ受体

机构

  • 2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董元祥
  • 11篇饶志仁
  • 10篇李云庆
  • 8篇陈涛
  • 5篇李继硕
  • 5篇陈军
  • 4篇熊抗辉
  • 4篇施际武
  • 3篇王立根
  • 3篇赵佐庆
  • 1篇晋光荣
  • 1篇武胜昔
  • 1篇陈良为

传媒

  • 7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解剖学报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样成分在新生儿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分布
1990年
本文用PAP和ABC法对3例生后1—2天新生儿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5-羟色胺样成分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P物质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PAG的中、尾段,分为位于腹外侧区的腹侧群和位于腹外侧区与背外侧区交界处的外侧群等两群。其阳性纤维和终末以背侧区为最密。亮氨酸脑啡肽样阳性胞体也出现于PAG中、尾段的各个区内,以腹外侧区数量为多,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也以腹外侧区最密集。5-羟色胺样阳性胞体集中在PAG中、尾段的腹外侧区,其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于PAG的内侧区。本文还对此三种物质与镇痛机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董元祥饶志仁赵佐庆王立根陈军李继硕
关键词:P物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内谷氨酸脱羧酶和阿片μ受体共存神经元与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的联系被引量:1
2003年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三重反应 ,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中脑中央灰质内的谷氨酸脱羧酶和阿片μ受体共存神经元与亮氨酸 -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的联系。结果显示 ,谷氨酸脱羧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中央灰质的中、尾段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多为小型神经元 ;谷氨酸脱羧酶阳性终末在中央灰质全长各区的密度均较高 ;阿片 μ受体阳性的中、小型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中央灰质的中、尾段的腹外侧区 ,在其腹外侧区可见少量谷氨酸脱羧酶和阿片 μ受体共存的小型神经元。在中央灰质全长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均能见到较密集的亮氨酸 -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围绕在谷氨酸脱羧酶、阿片μ受体阳性神经元和两者共存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周围并形成密切接触。本研究结果表明 ,中央灰质内含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阳性终末与谷氨酸脱羧酶 /阿片 μ受体共存神经元之间存在密切接触 ,提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
董元祥陈涛李云庆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阿片Μ受体神经元Β-内啡肽强啡肽
大鼠延髓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Fos表达
1995年
本实验用HRP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结合逆行追踪与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血清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本文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七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和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七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和网状结构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些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投射,其中一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董元祥熊抗辉饶志仁
关键词:延髓
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Fos-蛋白、酪氨酸羟化酶和HRP逆行标记的三重标记技术被引量:10
199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HRP逆行标记以及Fos和某类神经递质或相关酶(例如TH)的三重标记技术。首先将HRP注入脑内某一核团(如中央杏仁核),动物存活48h后,再向胃内导入1%福尔马林2ml,以造成对胃的伤害性刺激,2h后将动物处死。脑的切片(如本文的延髓切片)先用四甲基联苯胺-钨酸钠(TMB-ST)法进行NRP呈色反应,后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氯化钻作加强;然后按ABC法进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继之按PAP法进行TH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镜下在延髓切片观察到7种标记神经元,即TH-、HRP-或Fos-单标记神经元,TH和HRP-、TH和Fos-或HRP和Fos的双标记神经元以及TH和HRP和Fos的三标记神经元。该方法为研究同时显示中枢神经元的功能活动状态、传出投射及所含神经递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饶志仁陈良为晋光荣韩智安董元祥熊抗辉施际武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神经元
胃伤害性刺激对大鼠下丘脑乳头体前区内SP mRNA阳性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正常和胃伤害性刺激大鼠下丘脑乳头体前区 (PMH)内 P物质 (SP)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变化 .方法 福尔马林导入胃制成内脏伤害性刺激模型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观察 .结果 对照组的 PMH内 SP m 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少 .中等强度的 SP m RNA杂交信号主要见于乳头体内侧核的中间部和外侧部、乳头体外侧核和弓状核 .给予胃伤害性刺激后 ,PMH内表达 SP m RNA的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 ,较强的杂交信号见于乳头体上交叉腹外侧部 ,乳头体内侧核内侧部、中间部和外侧部 ,结节乳头体核尾侧部 ,乳头体前核腹侧部和背侧部 ;中等强度的杂交信号见于弓状核、乳头体上核和乳头体外侧核背侧部 ;较弱的杂交信号见于下丘脑中介核、结节大细胞核 ,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后区及背侧部、丘脑底核、穹窿背外侧部、下丘脑外侧区和乳头体被盖区吻侧部 .结论 大鼠下丘脑乳头体前区内有表达 SP m RNA的神经元 ,其中的部分神经元可能参与了 SP介导的。
董元祥武胜昔吕葆真李云庆
关键词:SPMRNA神经元
大鼠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接受迷走神经的初级传入——溃变与HRP追踪结合法的电镜观察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用切断一侧结状神经节近侧端的迷走神经和HRP注入伏核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是否接受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终末进行了研究。在孤束核内可见下列突触关系:(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无标记正常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或树突分别形成轴-体或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4)溃变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由上述结果可知: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接受迷走神经的初级传入终末;伏核神经元的下行终末与孤束核内的神经元之间有突触联系。
李云庆董元祥饶志仁施际武
关键词:孤束核伏核迷走神经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γ-氨基丁酸与阿片μ受体共存能神经元的观察
成年雄性SD大鼠8只,经戊巴比妥钠腹腔深麻后开胸,常规灌注固定。取中脑用恒冷箱切片机连续冠状切片,片厚15μm。切片隔2取1,分3套收集。第1套切片按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第2套切片用正常血清代替一抗,其余步骤同前;...
董元祥陈涛李云庆
文献传递
大鼠下丘脑内吗啡肽阳性神经元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正>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效镇痛药物,而吗啡作为动物体内μ阿片受体的外源性配体,在发挥镇痛效应的同时还存在降低血压、抑制呼吸和药物依赖等严重的副作用,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是μ...
董元祥陈涛惠瑞李云庆
关键词:内吗啡肽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脑
文献传递
P物质样、亮氨酸-脑啡肽样及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成分在人胎儿及新生儿Gudden被盖背核的分布及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物质(SP样)、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及5-羟色胺(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人胎儿(胎龄11.5周至35周)及新生儿(生后2天)脑干Gudden被盖背核的分布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SP样、L-Enk样及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Gudden被盖背核内最早出现的时间不同,SP样成分出现最早,SP样免疫反应纤维及终末分布非常密集,且主要分布在核中段的中心部;L-Enk样免疫反应胞体、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核的周围部,纤维及终末的密度中等,L-Enk样免疫反应细胞量较少;5-HT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核周围部的内侧区,细胞数量中等。随胎龄的增长,SP样、L-Enk样及5-HT样免疫反应成分在Gudden被盖背核内的分布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王立根饶志仁赵佐庆董元祥陈军李继硕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物质
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内GABA能神经元与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阳性终末的联系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内 γ-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与甲硫氨酸 -脑啡肽 (Met- ENK)、亮氨酸 -脑啡肽 (L eu- ENK)、β-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阳性终末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染色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可见直径较小的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GABA阳性终末在 PAG各区的密度均较高 .以小型为主的少量 Met- ENK,L eu- ENK和 Dyn阳性神经元见于 PAG的各区 ,但未见β- END阳性胞体 . Met- ENK,L eu- ENK,β-END和 Dyn阳性终末也主要分布于 PAG的内侧区和腹外侧区 . Met- ENK,L eu- ENK,β- END和 Dyn阳性终末围绕在GABA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的周围并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内含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 S)的阳性终末与 GABA能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提示可能对 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董元祥李云庆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ABA能神经元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