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硕

作品数:136 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暨梁銶琚脑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神经元
  • 26篇三叉神经
  • 22篇免疫
  • 19篇骶髓后连合核
  • 18篇连合
  • 18篇HRP
  • 15篇组织化学
  • 14篇阳性
  • 14篇细胞
  • 14篇脊髓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2篇伤害性
  • 10篇电镜
  • 9篇三叉神经脊束...
  • 9篇色胺
  • 8篇伤害性刺激
  • 8篇神经节
  • 8篇通路
  • 8篇突触

机构

  • 13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京都大学
  • 1篇日本广岛大学
  • 1篇长春市口腔医...
  • 1篇久留米大学

作者

  • 136篇李继硕
  • 39篇秦秉志
  • 18篇李惠民
  • 17篇丁玉强
  • 15篇王殿仕
  • 14篇李金莲
  • 12篇吕岩
  • 11篇庞志平
  • 10篇徐天乐
  • 9篇史娟
  • 9篇张文斌
  • 8篇郑恒兴
  • 8篇王百忍
  • 7篇饶志仁
  • 7篇张富兴
  • 7篇龚良维
  • 6篇张淼丽
  • 6篇张敬东
  • 5篇王立根
  • 5篇陈军

传媒

  • 70篇神经解剖学杂...
  • 36篇解剖学报
  • 7篇中国神经科学...
  • 4篇针刺研究
  • 4篇生理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协20...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神经科学
  • 1篇解剖学通报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5篇1999
  • 18篇1998
  • 12篇1997
  • 7篇1996
  • 6篇1995
  • 7篇1994
  • 4篇1993
  • 10篇1992
  • 6篇1991
  • 10篇1990
  • 3篇1989
  • 8篇1988
  • 1篇1987
  • 2篇1986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GABA_A受体α_6亚单位mRNA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生后发育被引量:1
1996年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小脑皮质和耳蜗核中含GABAA受体α6亚单位mRNA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小脑在生后发育中,杂交信号在生后第5d最早出现于内颗粒层,在生后第2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成年期。但在外生发展始终未见到阳性信号。在耳蜗核中,α6亚单位mRNA到生后第7d方出现,其表达水平在此后的阶段内迅速增加,从生后第14d开始,杂交信号的增强趋于缓慢,至生后第3w达到成年水平。α6亚单位mRNA在小脑及耳蜗核的生后发育早期即有较强表达,提示其与上述两个系统的成熟过程有关。
武胜昔吕葆真李继硕
关键词:Α亚单位MRNA神经元
α-和β-CGRP及PPTA mRNAs在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共同表达被引量:8
1997年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化方法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α-和β-两种亚型的mRNA及编码P物质(SP)的前原速激肽AmRNA(PPTAmRNA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大约有35.7%,22.3%和17.5%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分别有α-CGRP,β-CGRP和PPTA-mRNTA表达。中、小型神经元含有上述三种肽的mRNAs,而大神经元则主要表达。α-CGRPmRNA,从而提示它们在感觉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相邻切片法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三种肽的mRNAs可共同表达于一些中、小神经元中,提示SP和CGRP在功能上的密切关系。
武胜昔吕葆真李继硕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基因相关肽
关于废止“自主神经”确立内脏神经体系的讨论
<正>100年来一直被作为神经系统的一个独立体系而沿用下来的“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的名称,已不断地受到神经学研究飞跃发展的挑战.本文作者根据现代神经科学发展所证明的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了传统上对“自主神经”在认识...
李继硕
文献传递
猫脊髓后角浅层内GABA能神经终末与表达阿片μ受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被引量:3
1998年
为了研究GABA与MOR在吗啡镇痛中的相互关系,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胶体金电镜技术,观察了猫脊髓后角浅层内γ-氨基丁酸(GABA)能轴突终末与表达阿片μ受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表明,后角浅层内约有三分之一的MO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阳性终末形成突触连接,这些突触均为对称性突触。
龚良丁玉强郑恒兴王丹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阿片Μ受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被引量:8
1998年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张文斌熊抗辉王百忍李惠民李继硕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VSPNTS
猫阴部神经传入传出成分在脊髓内的定位分布—HRP逆行及跨越神经节追踪研究被引量:7
1988年
向猫阴部神经及其分支注入HRP溶液,观察并分析了逆行和跨节追踪的结果。1.证实阴部神经为含躯体传出、传入,内脏传出、传入纤维的混合神经,其内脏性传出、传入成分仅存在于阴茎背神经中。2.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L_(7)—S_(3)前角Onuf核和S_(1-3)的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果表明,Onuf核是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核,但它和其它前角运动核在细胞形态和活性物质的分布上都明显不同。特别是它的一部分神经元的树突形成树突束到达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合排尿、排便功能从形态学上较详细地讨论了Onuf核和中间带外侧核的关系。3.本文证明阴部神经领域的内脏初级传入(来自阴茎背神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都向骶髓后连合核区有浓密的投射。结合以往的工作讨论了盆腔脏器、外生殖器的内脏传入和坐骨神经、阴部神经的躯体传入在骶髓后连合核区汇聚的现象及机能意义,推测这种汇聚可能是产生牵涉痛和针刺镇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丁玉强李继硕秦秉志
关键词:阴部神经脊髓
猫红核小细胞部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投射——WGA-HRP顺行追踪法研究被引量:2
1985年
将WGA—HRP溶液注入于猫红核吻侧段,顺行追踪了红核向三叉神经感觉核簇投射的纤维行径及终未分布,发现红核有下行纤维投射于对侧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亚核。结合作者等既往的研究肯定此投射的起源为对侧红核吻侧2/3段小细胞部背外侧的中、小型细胞群。投射终末以尾侧亚核的深层相当于脊髓背角Ⅳ、Ⅴ、Ⅵ层的地区最为密集,特别是V层最为集中。鉴于此区又是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的投射区,还有三叉神经二级感觉(特别是痛觉)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存在,因而作者等认为此区应属于尾侧亚核的一个部分,而不应将之归属于网状结构。红核向此区的投射可能和三叉初级传入纤维之间或两者与二级感觉神经元之间有汇聚的关系。这种汇聚可能对口面部的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传递产生某种调节作用。
李惠民李继硕
关键词:红核
大鼠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二级神经元接受5-羟色胺能终末支配的电镜证明(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 5 羟色胺 (5 HT)样免疫反应纤维终末与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二级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 方法 逆行束路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电镜双重标记技术。 结果 将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WGA HRP)注入大鼠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 (Vpdm)并进行 5 HT免疫染色后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 (Vodm LRF)中可见WGA 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和 5 HT样阳性轴突终末。电镜下观察到 5 HT样阳性轴突终末与WGA HRP标记的神经元之间有轴 体、轴 树突触联系 ,这些突触属对称或非对称型 ,但以对称型为主。 结论 本研究为 5
张富兴李金莲李继硕
关键词: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臂旁核的投射──BDA顺行追踪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核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
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吕葆真秦秉志李继硕
关键词:腰骶髓BDA
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由抑制性氨基酸诱导的电流反应(英文)
1997年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全细胞电压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SDCN)神经元上,研究抑制性氨基酸诱导的反应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当钳制电压为-40mV时,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均诱导产生内向电流。它们的EC50值分别是GABA5.2×10-5M,Gly4.0×10-5M及Tau1.6×10-4M。其Hill系数分别为GABA1.21,Gly1.27和Tau1.23。所有这些电流均在膜电位为-1.8mV左右时翻转。此外.Tau和Gly反应问还存在很强的交叉脱敏。结果提示,GABAA,Gly和Tau作为递质,通过受体Cl-通道复合体.在调节SDCN社经元伤害性传递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庞志平徐天乐李继硕
关键词: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神经电生理氨基酸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