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态牵拉技术对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动态牵拉技术对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黄冈市中心医院8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采取自动牵开器技术38例(自动牵开器组),采取动态牵拉技术42例(动态牵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计数(WBC);术后6个月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统计神经功能恢复(KPS评分≥80分)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牵拉组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自动牵开器组[4.76%(2/42)比21.05%(8/38)],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自动牵开器组[83.33%(35/42)比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态牵拉组术后血清CRP、IL-6和WBC明显低于自动牵开器组[(24.11±5.86)mg/L比(28.42±5.94)mg/L、(10.52±2.29)pg/L比(12.45±2.46)pg/L和(9.24±2.43)×10^(9)/L比(10.84±2.3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动态牵拉技术应用于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减轻手术应激,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黄明火罗杰盛志田
-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岩斜区
- 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锁孔手术组)和对照组(小骨窗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 d观察组患者S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锁孔手术与小骨窗手术相比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黄明火罗杰徐春林沈育高聚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锁孔手术
- 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内微弹簧圈栓塞干预的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4h内行微弹簧圈栓塞干预的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7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4h内接受微弹簧圈栓塞患者纳为超早期组(71例),将≥24h患者纳为非超早期组(56例)。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结果超早期组术前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及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超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24h内开展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虽然能够减少术前再出血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显著提升患者预后并无明显作用。
- 黄明火熊学辉魏小川罗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弹簧圈栓塞手术时机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支架置入术及内膜切除术后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会诊及患者同意后,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其中CEA组40例行内膜切除术,CAS组40例行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治疗后评分(4.1±1.7,3.9±1.8)均较治疗前(6.5±2.4,6.3±3.1)明显降低(P<0.05);随访6个月,CEA组颈动脉再狭窄率5.0%,与CAS组的7.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无差异。支架置入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沈育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内膜切除术
-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眶上外侧入路组(35例)和经额下入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神经功能变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脑水肿、低钠血症、发热、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额下入路组,肿瘤全切率高于经额下入路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NIHSS、ND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术后1周NIHSS、NDS评分低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眶上外侧入路组脑水肿、低钠血症、发热、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的疗效优于经额下入路,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罗杰周帆黄云峰袁金刚陈风李帆
- 关键词:经额下入路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7
- 2013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重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2].如患者出血量较大、脑中线移位明显,或者出血破人脑室等情况,常需要手术治疗[3].手术及早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压迫,对患者预后将有较大帮助[4].但并非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手术疗效,这其中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 黄明火罗杰徐春林沈育高聚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手术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颅压效果不明显时采用苯巴比妥疗法、亚低温治疗等措施进一步保守降颅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到手术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头颅CT环池改变、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结束时间为3.5~17.0 h,平均(11.3±0.9)h。对照组患者入院11.3 h后颅内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术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后环池受压好转率(65.9%)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环池I型好转率(82.8%)及Ⅱ型好转率(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Ⅰ型好转率(48.0%)及Ⅱ型好转率(41.7%)(P〈0.05),而两组患者Ⅲ型环池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OS评分,观察组患者预后较好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8.8%)(P〈0.01),病死率(1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2例,发生脑积水2例,并发症发生率4.9%。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环池受压,患者预后较好且并发症发生较少。
- 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 关键词:脑外伤弥漫性脑肿胀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120例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对照组),60例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瘢痕长度均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出血(0%)和切口渗痰(1.7%)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1.7%、13.3%;P<0.05)。结论在抢救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时,经皮气管切开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伤口小。
- 熊学辉魏小川罗杰樊俊黄明火
-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显微开颅夹闭组(37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7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精神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两组疗效。结果:血管内栓塞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开颅夹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组良好率为67.57%,血管内栓塞组良好率为5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栓塞组术后精神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内栓塞组复发率高于显微开颅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相似,但血管内栓塞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需求,同时结合病情制定最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案。
- 罗杰周帆黄云峰袁金刚陈风李帆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20年1月期间住院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的32例ABAO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90 d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询问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观察支架取栓后基底动脉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2b/3级的比例,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4 h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详细记录大脑后动脉异位栓塞、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术后90 d均获得随访,预后良好率为62.5%(20/32),其中m RS评分0分6例,1分9例,2分5例,3分2例,4分3例,5分4例,6分3例;32例患者中有26例闭塞血管再通达到m TICI 2b/3级,血管再通成功率为81.25%(26/32),其中13例患者为一次支架机械取栓获得血管再通;术后24 h NIHSS评分平均(3.22±0.71)分,较术前的(12.16±3.25)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出现大脑后动脉异位栓塞现象,2例出现血管再闭塞。结论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ABAO效果显著,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升高,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罗杰周帆黄云峰袁金刚陈风
- 关键词:血管再通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