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晨

作品数:47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磁共振
  • 13篇成像
  • 10篇肿瘤
  • 9篇磁共振成像
  • 7篇影像
  • 5篇图像
  • 5篇脑肿瘤
  • 5篇MRI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瘤
  • 4篇功能磁共振
  • 4篇CT表现
  • 3篇影像学
  • 3篇原发性
  • 3篇术前
  • 3篇淋巴
  • 3篇静息态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信号

机构

  • 2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慕尼黑工业大...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36篇牛晨
  • 26篇张明
  • 8篇李文菲
  • 5篇王茂德
  • 5篇张宇辰
  • 5篇刘翔
  • 4篇张秋丽
  • 4篇刘翔
  • 4篇金晨望
  • 4篇闵志刚
  • 4篇马雪英
  • 3篇段小艺
  • 3篇韩芳
  • 3篇毛翠平
  • 3篇郭丽萍
  • 3篇李海宁
  • 3篇张桂荣
  • 3篇杨玲
  • 3篇郭丽萍
  • 2篇郭晨光

传媒

  • 11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医学会放...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的术前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的术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对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对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和配准操作,使用双重回归方法提取运动网络;构建...
牛晨张秋丽张明任雨寒温鑫刘翔
文献传递
静息态与任务态功能MRI在脑肿瘤患者术前运动皮层定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脑肿瘤患者的静息态功能MRI(rs-fMRI)与任务态功能MRI(task-fMRI),评价rs-fMRI在脑肿瘤患者运动皮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脑肿瘤患者行fMRI,所有数据均采用FSL软件多元线性优化分解的独立成分(MELODIC ICA)分析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肿瘤越靠近大脑中央沟附近(例1、3、7、8、11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的激活差异较大;而病灶远离大脑中央沟(例2、4、5、6、9、10、12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叠加图像比较相符;患侧激活较健侧激活有所减弱。结论 rs-fMRI及task-based fMRI可以作为脑肿瘤患者运动区术前定位的一种辅助方法,且rs-fMRI尚不能替代task-based fMRI而作为一种单独的术前定位运动皮层的方法。
牛晨张明林盘闵志刚高磊王茂德金晨望王渊朱超刘馨刘丽华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运动皮质
一种基于FMRI及DTI融合的皮质脊髓束纤维追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FMRI及DTI融合的皮质脊髓束纤维追踪方法,包括对fMRI和DTI磁共振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任务态功能激活提取最大激活区定义种子点来确定重要运动区域、ROI选取、利用多纤维模型的概率追踪法完成纤维...
牛晨刘翔张明张秋丽林盘韩芳
文献传递
少见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进行总结、讨论,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罕见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5例病变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59岁(平均51.6岁)。2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3例均以腹部包块伴或不伴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2例分别伴有外伤及输血史。病变体积均较大,最大径从4.3~33cm不等。呈爬行性或塑形生长,边界尚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致使临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病变呈囊性者2例;囊实性者1例,其内可见线样钙化影;实质性者2例,病变周围可见清晰的包膜结构环绕。增强扫描病变部分示病灶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成分。病理证实4例为囊性淋巴管瘤,1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中1例来源于脾脏,3例位于腹腔,1例位于腹膜后。确诊后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3年未见复发。结论:淋巴管瘤是成人腹部极少见的占位性病变,CT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够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根据其CT图像及临床资料特点,尤其是当患者有明确手术及外伤史,且病变为囊性并呈'爬行性生长'、临床出现巨大占位与轻微占位效应不相称时,首先考虑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并在与腹部其他病变甄别后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郭丽萍郭晨光李文菲麻少辉张明牛晨
关键词:淋巴管瘤腹部计算机断层成像
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接触/压迫分级与症状、认知及情绪异常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出脑干区(REZ)神经血管接触/压迫(NVC)分级与痉挛严重程度、患者认知及情绪的联系。方法收集21例HFS患者(HFS组)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21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后,行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和3D-TOF MRA扫描及多方位重建,评价NVC分级;运用Cohen痉挛分级评价患者面肌抽搐分级。结果HFS组面神经NVC分级:2例未见责任血管(0分),5例轻度(1分),9例中度(2分),5例重度(3分)。HFS患者Cohen痉挛分级结果为2级8例,3级9例,4级4例。HFS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而HAMD及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REZ区面神经NVC分级与痉挛严重程度及呈线性正相关(r=0.81,P<0.01),NVC分级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5),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 NVC分级可能部分反映HFS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且与认知障碍和焦虑水平存在一定关系。
包发秀毛翠平王渊代勤牛晨张秋丽丁晖张明
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情绪
一种氟-18标记的吲哚丙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18标记的吲哚丙酸及其制备方法,以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为前体,与<Sup>18</Sup>F<Sup>-</Sup>进行氟代反应,反应所得中间体1‑[<Sup>18</Sup>F...
董伟璇牛晨段小艺刘志刚汤江江秦开心施冬梅沈聪王红亮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附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检索近10年来有关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文献,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行CT检查,单发1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径4.1~16.1cm。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囊变坏死明显,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可呈持续性强化,也可表现为"快进快出"。血清学检查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绝大多数为阴性,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呈阳性。结论:PHNEC是一种罕见的肝脏原发肿瘤,最终诊断虽需病理证实,但PHNEC的CT及血清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结合血清学指标检测可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进行下一步治疗。
令潇郭晨光杨玲梁丰丽李海宁张桂荣牛晨张明
关键词: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肝脏计算机体层成像
一种氟-18标记的对氨基苯硼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18标记的对氨基苯硼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氟‑18标记的对氨基苯硼酸为N‑(4‑苯硼酸基)‑2‑D‑氟代脱氧葡萄糖胺(4‑N‑[<Sup>18</Sup>F]FDGly‑PBA)。其中,氟‑18标记...
董伟璇沈聪郭佑民施冬梅汤江江胡文豪秦开心段小艺牛晨王红亮
一种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的术前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的术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对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对结构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和配准操作,使用双重回归方法提取运动网络;构建...
牛晨张秋丽张明任雨寒温鑫刘翔
文献传递
脑膜瘤与低级别胶质瘤基于小波变换运动功能网络动态连接的差异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脑膜瘤与低级别胶质瘤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功能网络动态连接的差异。方法选取脑膜瘤(脑膜瘤组)及低级别胶质瘤(胶质瘤组)患者各14例及正常对照者(对照组)14名,采用小波变换一致性(WTC)方法分析3组运动功能网络动态连接情况。结果基于双手运动任务刺激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确定3组运动功能网络节点分别为左右侧主要运动皮层激活区(LPMC、RPMC)及辅助运动皮层激活区(SMA)。在运动网络LPMC、RPMC、SMA感兴趣区(ROI)内,脑膜瘤组、胶质瘤组LPMC-SMA、RPMC-SMA、LPMC-RPMC的WT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胶质瘤组均低于脑膜瘤组(P均<0.05)。结论利用WTC方法能够敏感观察脑膜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运动功能网络连接的低频振荡改变。
牛晨任雨寒刘翔温鑫王茂德郭建新张明
关键词:胶质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小波变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