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菲 作品数:30 被引量:123 H指数:6 供职机构: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少见类型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不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或术前误诊为脑膜瘤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变中,15例脑膜瘤术前被误诊为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及听神经瘤各2例,PNET及颅骨肿瘤各1例;其中13例病灶呈单发且信号不均,12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8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多灶性脑膜瘤同时累及胼胝体。其他病变被误诊为脑膜瘤者6例,分别为脑血管畸形伴出血、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海绵状血管瘤、颅咽管瘤、胶质母细胞瘤及血管周细胞瘤各1例。结论: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加深对发生于少见部位及特殊病理类型脑膜瘤的认识,可有效减低术前误诊率。 郭丽萍 李文菲 辛晓敏 牛晨 马雪英 梁丰丽 韩芳 郭苏晋 张明关键词:不典型脑膜瘤 误诊 磁共振成像 MR波谱诊断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型胶质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评估MR波谱(RS)在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的诊断性能。方法:系统检索Ovid-MEDLINE、Web of Knowledg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获得MRS诊断胶质瘤IDH突变的临床研究文献,时间至2020年1月。采用Stata和Meta-Disc软件评估MR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基于I2进一步评估研究异质性。Deek's漏斗图验证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最终10篇符合纳入标准,森林图显示MRS精确诊断胶质瘤IDH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9(95%CI为0.7~0.95)和0.84(95%CI为0.66~0.93)。曲线下面积0.93。敏感性和特异性I2均<70%,提示该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回波时间(TE)长短是影响异质性主要因素。漏斗图证实研究中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MRS是唯一能术前通过检测2-羟基戊二酸来预测胶质瘤IDH类型的影像技术,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长TE采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预测IDH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李文菲 顾长聪 梁珊珊 韩芳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肺薄层CT特征预测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肺肿瘤性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薄层CT特征,构建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浸润性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胸部CT检查发现pGGN的连续病例,入组病例具有完整的临床影像资料和明确病理结果,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不典型瘤样增生37例,原位腺癌51例)88例和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腺癌84例,浸润性腺癌24例)108例。比较2组薄层CT特征分析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分析指标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该模型及独立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最大Youde指数确定最佳鉴别诊断效能。结果2组平均直径、平均CT值、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气支气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明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分叶征是2组病理分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ROC曲线显示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分叶征及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均较高(AUC=0.88、0.8、0.74),并预测模型效能高于单项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及分叶征是预测pGGN浸润性腺癌的重要CT特征,基于薄层CT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张俊 尹雪梅 李文菲 李晓超 李英杰关键词:肺腺癌 电子计算机扫描 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不同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对比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至2014年11月15日,以获得有关不同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分析数据,计算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检验异质性并寻找其来源,应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总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共计669例病人,其中影像导航手术者329例,传统手术者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影像导航切除脑肿瘤的全切率较高,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切率方面,不同影像导航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降低术后功能障碍方面,术中磁共振优于超声,超声优于弥散张量成像(DTI)(P=0.02)。结论:影像导航脑肿瘤切除术相比传统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最大程度保护功能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文菲 牛晨 郭丽萍 梁丰丽 马雪英 赵恩法 张亚飞 张明关键词:脑肿瘤 影像导航 随机对照研究 META分析 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5例均行胸腹部CT平扫后增强扫描,2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CT扫描示5例肿块均位于前纵隔,呈分叶状,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4例伴周围大血管明显受压,2例伴心包及胸腔积液,1例包绕周围大血管生长;4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心包增厚并见多发结节,1例伴左肾上腺结节,均提示为转移瘤。18F-FDG PET-CT扫描示2例前纵隔肿块、纵隔肿大淋巴结及1例心包、左侧肾上腺结节呈高代谢,提示前纵隔恶性占位伴纵隔淋巴结、心包、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示5例肿块内均含有黑色素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5例S-100蛋白和抗黑色素抗体HMB-45均呈阳性。结论纵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多位于前纵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内部糖代谢异常增高,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侵犯心包、胸膜。但确诊仍需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喻晖 陈涛 李文菲 严静东关键词:纵隔 黑色素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部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肿瘤患者80例(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4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0~80(45.5±10.2)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及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2种检查的间隔时间在2周内。分别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扫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35例恶性肿瘤中胸腺癌15例,淋巴瘤10例,恶性生殖细胞瘤7例,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及滑膜肉瘤各1例。18F-FDG PET/CT诊断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93.3%(42/45)]及准确率[95.0%(76/80)]均高于增强CT[71.4%(25/35)、77.8%(35/45)、75.0%(60/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4.357、12.471,均P<0.05);18F-FDG PET/CT对胸腺癌、淋巴瘤及恶性生殖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93.3%(14/15)、100.0%(10/10)、85.7%(6/7)]均高于增强CT[60.0%(9/15)、50.0%(5/10)、28.6%(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6.333、4.333,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可作为该病主要的检查方法。 陈涛 樊建中 李文菲 吴彩云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前纵隔 距骨软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4 2017年 软骨母细胞瘤大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因为其软骨来源,Jaffe和Lichtenstein在1942年首次将其命名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骨骺,特别是肱骨、胫骨、股骨,而在距骨和跟骨发生较少[2]。软骨母细胞瘤大约有4%发生在距骨[3]。我院近期见到一例发生在右侧距骨的软骨母细胞瘤,就其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李文菲 牛晨 郭丽萍 王占秋关键词:距骨 软骨母细胞瘤 CT 平均CT值与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预测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平均CT值、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及两者联合预测磨玻璃结节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1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GGN),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前病变组(不典型瘤样增生-原位腺癌)65例和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102例。利用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及平均CT值是否存在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生成两种分析指标联合诊断的预测概率,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平均CT值最佳临界值及平均CT值、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及联合指标的最佳诊断效能参数。结果 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及平均CT值在两组不同病理分类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平均CT值单项分析指标的诊断效能参数均较高,同时联合指标诊断效能参数中的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项指标;平均CT值的最佳临界值为-519 HU。结论 平均CT值、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预测GGN早期浸润性肺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的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指标。 张俊 尹雪梅 李文菲 李晓超 李英杰 刘德丰关键词:CT 1H MRS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或临床证实脑转移瘤32例。所有患者MRS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3.0T MR多体素波谱(TE 144ms)扫描,分别于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脑实质取感兴趣区(VOI),测量代谢物浓度,计算Cho/Cr、NAA/Cr、Cho/NAA值,比较肿瘤实质与正常脑实质、瘤周水肿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值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肿瘤实质是否出现1.3ppm脂峰(Lip)及可流动脂质。结果:肿瘤实质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较,Cho/Cr增高、NAA/Cr降低、Cho/NA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周水肿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较,Cho/Cr略有增高,NAA/Cr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o/NA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中24例出现Lip,出现率75%,15例出现可流动脂质,出现率46.9%。结论:脑转移瘤的MRS具有一定特征,脂峰及可流动脂质的出现有助于脑转移瘤的诊断。 闫斌 梁丰丽 赵婷婷 韩芳 牛晨 李文菲 郭苏晋 梁秀芬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肿瘤 转移瘤 增强CT及双时相PET/CT对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ung primary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SCNC)的CT与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6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LSCNC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61例患者均行胸腹部CT平扫后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双时相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CT扫描示61例患者肿瘤中央型44例,周围型17例;5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4例呈类圆形,2例呈多结节形;33例边界不清,28例边界清晰;除1例外余60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58例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坏死;17例伴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16例伴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3例邻近肺动脉受压变窄;2例邻近胸膜增厚、粘连。18例伴肺转移,10例肝转移,7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及1例脾脏转移。增强扫描后53例肺内肿块呈中度强化,8例呈明显强化,且清晰显示病灶与纵隔内各组织结构关系。18F-FDG PET/CT早期显像示10例肺内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2 h延迟显像后代谢持续增高,提示肺恶性占位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增强CT及双时相PET/CT显像对LSCN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陈涛 樊建中 吴彩云 严静东 李文菲 李键淇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 CT PET/CT